刘先生的家传之宝:一枚宣统年间的大清银币,找寻有缘人

老蔡聊收藏 2024-05-12 17:15:01

在湖南株洲市的某个角落,藏有一件家族传承的珍宝——一枚宣统年间的大清银币。它不仅是一件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更是家族记忆和传承的见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枚银币背后的故事,探索它的专业知识。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将铸币权统一于中央,规定国币以圆(元)为单位。主币每元重库平七钱二分,含纯银必须达到96%以上;辅币有银、镍、铜币,规定银辅币有五角、二角五分和一角共三等。

定名为“大清银币”,由湖北、南京两个造币厂铸造,预定于十月发行。造币总厂还根据《币制则例》规定,于宣统二年试制以圆为单位的大清银币一套。宣统三年(1911年)又重新制模,试制大清银币,主币的蟠龙图案版别很多,计有长须龙、短须龙、大尾龙、反龙、曲须龙及签字版等版别。这枚大清银币,铸于宣统三年(1911年),是天津造币总厂的杰作。当时的清政府为了整顿货币制度,统一铸币权,特别聘请了海外高级技师,精心设计制造了这套宣统三年大清银币。

此枚大清银币版别为曲须龙版--清代机铸币中龙。因龙须稍短而弯曲而得名,与长须龙对举。宣统三年清朝银币是从1911年开始铸造的,铸造了多个版别,但由于种种原因,只有“曲须龙”版别的宣统三年清朝银币正式铸造并流通,其他版别的就属于试铸样币,未曾流通使用,因此民间见到的宣统三年清朝银币为数不多“曲须龙”的版别。

银币的正面中央铸有“大清银币”四个大字,上方有“宣统三年”字样,下方则刻有“壹圆”二字,字体清秀俊秀,气势磅礴。银币的背面则是一幅栩栩如生的蟠龙图案,这也是它得名“曲须龙”的原因。龙首之须弯曲,龙纹深邃清晰,龙图缎面光彩夺目,彰显出皇家威严与尊贵。这枚银币的铸造工艺精湛,无论是银材的选择、加工,还是刻模制版、压制银币等环节,都体现了当时中国造币技术的最高水平。

从专业角度来看,这枚大清银币的含纯银96%至97%。在流通中,它按个计数使用,成为当时社会经济交易的重要媒介。而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作为货币的使用功能,更在于其作为历史文物的收藏价值。这枚大清银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见证了清朝末年社会的动荡与变革,也见证了中国人民对于货币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同时,它还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与传承。作为一件家传之宝,它见证了家族的兴衰荣辱,承载着家族的历史与文化。

如今,这枚大清银币已经传到了刘先生的手中。作为家族的传承者,他深感责任重大。他希望通过这枚银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货币制度的历史变迁,了解家族的历史与文化。同时,他也希望这枚银币能够寻找到懂它欣赏它的有缘人。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给更多人,想要第一时间获得更多精彩推文,请关注我。分享真实的收藏资讯

0 阅读: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