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裁员裁裁到大动脉,谁去谁留吵成一片,高管默不作声

哔哔车天地 2024-05-19 07:48:40

流年不顺,理想很不理想。

先是MEGA折戟,引出投资者集体起诉理想汽车和高管事件(详见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MjcxMTMxMg==&mid=2247486175&idx=1&sn=70aee5bb187653f0243137379413850d&chksm=fccd8220cbba0b36eb796cf2d77ce6210666174f4a63abd76764be98b71a3b9fa53d301790c7#rd);接着又爆出大裁员,还对着大动脉裁,引发内讧;核心管理层方面,对于裁员去留的标准不一致。

理想到底肿么了?

裁员人数超过5600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五一假期之后,理想内部正在进行新一轮全公司的人员优化,整体优化比例超过18%。2023 年财报显示,理想汽车近3.16万人,同比增长63%。按照优化比例来计算,这轮优化涉及超过5600人。

而据理想内部同学爆料,实际裁员可能到达30%,有些部门裁员比例超过50%。

如今,裁员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新能源汽车行业裁员更是司空见惯。

预计在今后一两年内,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大开大合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行业裁员将进入深水区,更多的从业人员将面临从业问题。而新能源汽车从业人员就是一叶扁舟,在巨浪面前只能随波逐流。

今年裁员车企就有特斯拉、本田以及那些濒临倒闭的车企威马、高合等。

车企基于市场情况增减人员,法律上无可厚非。在对于员工赔偿方面,车企明显比房企更合规,普遍给予N+1的标准。这是一种进步。

当然,如果车企能够如娃哈哈那样做一个担当的企业,更值得为人称颂。

考虑到如今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激荡整合阶段,生存是车企面临的第一问题,口碑只能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再考虑了。

大动脉也要裁,谁去谁留标准不明

此次理想裁员,重灾区是招聘团队、运营团队和智驾团队。裁减招聘团队可以理解,在脏活累活干完之后,对着自己自裁是所有人力资源部的觉悟。但对智驾团队下手,则让人无法理解。

如今新能源汽车竞争,“智驾”是亮点,也是与其他品牌拉开差距的卖点。此番理想对智驾团队下重手,难道理想汽车不想再智驾方面砸钱了?

小编看来,智驾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理想对智驾下手,是大刀砍向自己的大动脉。这条大动脉,是未来的大动脉,是理想从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大动脉。

所以,理想的此番裁员,标准到底是什么,是否考虑远期规划。理想陷入了迷茫。

MEGA团队应该为此次裁员买单

理想此次裁员,是在急剧扩张之后,发现无法实现年度目标而做的调整。导致理想汽车修改年度经营目标的罪魁祸首,是MEGA。

所以,有同学说,应该由MEGA团队为此次裁员买单,且决策者应该受到惩罚。

实际情况是,MEGA这款车确实销量一般,基本上可以定义为一款失败的产品。

按MEGA销量走势,这款车基本上宣告失败了,降价也没拉动销量,外观只是次要原因,主要还是定价不合理,品牌和产品都无法支撑价格。

而为了研发和销售MEGA,理想扩张性地配备了大量的人力,如今导致这部分人员冗余;此外,MEGA还分流了大量存量资源,导致L产品系列销售失去上涨的销售势头,间接拖累年度目标实现。

如此看来,要求MEGA团队为此次裁员买单,也不无道理。

但小编看来,最应该为此次裁员买单的是高管团队,决策者应该享受最高待遇和荣誉,理应当承担最严厉的责任。

但高管团队把控着公司决策,为了年度经营数据好看而把大刀砍向基层,怕只怕这样的操作,无法达到节流的目的。

0 阅读:0

哔哔车天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