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全面降价?小火锅妥协降价真的有用吗?

江瀚视野 2024-05-18 21:29:54

前些年,小火锅曾经是市场上非常火的一类餐饮品类,呷哺呷哺更是借助当时的风潮实现了上市,成为了率先上市的火锅企业,但是就在最近呷哺呷哺全面降价的消息传来,小火锅妥协降价真的有用吗?

一、呷哺呷哺全面降价?

据华夏时报的报道,呷哺呷哺扛不住压力了。按照该公司公示的新菜单,呷哺呷哺单人套餐及双人套餐价格全面调整,单人餐均价58元,较之前至少省了12元;双人餐均价130元,平均客单价不超过60元。此消息出现次日,呷哺呷哺盘中一度涨超8.37%,最终当天收报2.24港元/股,涨4.19%。

呷哺呷哺品牌此次降价的幅度并不小。《华夏时报》记者从呷哺呷哺方面了解到,呷哺呷哺单人套餐价格至少省了12元,单人套餐中,除了羔羊肉,其他套餐均不到60元,其中雪花嫩鱼卷套餐售价50元,使用畅吃卡会员优惠后只需48.5元。除此之外,点购菜单任意套餐还可享“加价购”及“换购”福利。而在1月11日,本报记者从朝阳区万达呷哺呷哺火锅店了解到其单人套餐价位基本都处于63元至71元之间。

呷哺呷哺旗下主要有呷哺呷哺、湊湊和趁烧三个品牌,其中呷哺呷哺品牌是其主品牌之一,2023年该品牌收入为30.24亿元,占呷哺呷哺总营收的51%。虽然呷哺呷哺品牌一直以来的定位是高性价比路线。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品牌的价格也在整体走高,从此前的人均三四十元涨到六七十元。根据年报得知,2013年,其顾客人均消费仅为40.8元,之后连年上涨,分别于2018年、2020年突破50元、60元大关,2022年已涨至63.9元,2023年回落至62.2元。

二、小火锅妥协降价真的有用吗?

在餐饮行业的激烈竞争中,火锅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饮食形式,一直是各路商家必争之地。而作为国内小火锅品牌的代表之一,呷哺呷哺的每一次动作都备受瞩目。近期,呷哺呷哺宣布全面降价的消息再次将它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一举动背后,蕴含着品牌战略调整的深意,也映射出餐饮市场趋势的微妙变化,我们该怎么看这件事呢?

首先,呷哺呷哺自成立以来,凭借其独特的“一人一锅”的用餐模式和高性价比的菜品,迅速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火锅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原先,呷哺呷哺凭借人均三四十元的小火锅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然而,在追求高端化的那些年,呷哺呷哺的品牌价格也在不断上涨,逐渐脱离了大众消费的范畴。到了2022年,人均消费价格已经涨至六十多元。这样的价格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显然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接受范围。

其次,好景不长,随着消费升级趋势的演变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2022年开始,呷哺呷哺的人均消费出现了下滑迹象,其原有发展战略遭遇瓶颈。一方面,原材料成本的持续上涨挤压了餐饮行业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的提高,使得高价位策略不再像以往那样具有吸引力。尤其是当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强,大众消费趋向理性,追求高性价比成为主流趋势时,原先走高端路线的品牌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市场定位。

第三,面对市场的转变,呷哺呷哺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全面降价,以此来响应消费者对性价比的渴望。根据最新的官方公告,其单人套餐和双人套餐的平均价格分别下调至58元和130元,降价幅度超过10%。这一举措不仅是为了挽回流失的顾客群体,更是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重新找回立足之地。降价的背后,是呷哺呷哺对于市场趋势的深刻洞察。随着大众消费习惯的变迁,曾经被边缘化的40元左右的平价小火锅重新成为市场的热点,这一现象提示了消费者对于实惠、便捷餐饮需求的回归。因此,通过降价,呷哺呷哺不仅能够吸引对价格敏感的顾客,还能与旗下的高端品牌“凑凑”形成明显的价位梯度,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构建更为广泛的客群基础。

第四,降价策略无疑会为呷哺呷哺带来一波流量红利。降价公告发布后,公司股价的即时反应就是有力的证明,市场对于这一策略持正面态度。降价不仅能够吸引顾客回流,提升翻台率,还能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摊薄成本,提升经营效率。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个信号——呷哺呷哺愿意倾听市场的声音,主动调整策略以适应消费者需求,这有助于重塑品牌形象,增强顾客忠诚度。

因此,呷哺呷哺的全面降价策略,是其面对市场变化主动求变、顺应消费趋势的明智之举。它不仅能够短期内刺激销量,长期看更是品牌战略调整的关键一步,旨在通过价格杠杆重新激活市场,巩固并扩大市场份额。然而,降价只是手段,而非终点,呷哺呷哺要想在竞争白热化的餐饮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还需在品质、服务、创新等方面下足功夫,真正回归“以顾客为中心”的商业本质,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0 阅读:15
评论列表
  • 2024-05-19 11:45

    哈哈。给有钱人吃的。有钱人不在乎钱。穷人在乎吃得饱不??

江瀚视野

简介:互联网与金融的有机结合,资深互联网金融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