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唯一一位历经三朝,得到善终的异姓王,朱棣:我没把他当王爷

江舸 2024-05-14 19:14:25

在明朝建立时,朱元璋便将分封制作为明朝重要的制度组成部分,许多宗室和功臣相继被封王,这些人也承担着守卫明朝边疆的重要职责。

但之后随着执政时间的增加,朱元璋对皇权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其对于异姓王的忠诚产生了怀疑,之后陆续对他们进行了处理。

到洪武末年异姓王基本都被朱元璋除去,这也成为了人们指责其残害功臣的重要证据。

但在明代也有得以善终的异姓王,那就是明成祖朱棣册封的忠勇王金忠,那么此人为何能够独善其身,他的王位和明朝初年的异姓王是否是一样的呢?

忠勇王金忠原名也先土干,是蒙古的贵族之后,其六世祖也先不花在元世祖在位时官至太保,后又被封为恒阳王,是元朝的重要政治人物,其子孙在之后也都成为了元朝的高官。

也先不花出生的时候元朝已经灭亡,其凭借着出色的军事能力和过人的智慧在蒙古地区拥有了极高的声望,他长期活跃在鞑靼、瓦剌两个部落之间,虽然其名义上受到北元太师阿鲁台的节制,但几乎已经成为了一股独立的势力,明朝人一般将其称为“王子”。

靖难之役后不久,明成祖将明朝的国都由南京迁往北京,这让明朝和蒙古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为了稳定边境朱棣多次御驾亲征,在和蒙古的战斗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也先土干知道自己不是朱棣的对手,便主动向朱棣称臣。

朱棣对他的做法十分欣赏,将其封为都督,还不时赐给他宝物钱财。

阿鲁台得知此事后认为也先土干有可能联合明朝威胁自己的地位,便开始处处限制也先土干的发展,也先土干知道大漠中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容身之所,就有了归顺明朝的想法。

永乐二十一年,朱棣发起第四次北伐,但在此之前蒙古方面已经得到了明军即将出征的消息,之后他们选择避而不战,朱棣带领军队在大漠中搜寻无果,这令他感到分外焦急。

就在明军抵达上庄堡时,得知明军动向的也先土干率妻子部属来降,朱棣得知后大喜,因为这足以缓解大军劳而无功的尴尬处境。

为了表示对也先土干的重视,他不但亲自为其取了汉名“金忠”,还赐予其忠勇王的封号,此外还给了他和部众大量的金银财宝。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金忠的封号中有“王”字,但这更多是对其异族领袖身份的认可,并不代表其在明朝政治序列中的真实地位,在举行宴会的时候他的座次也被明确记录为“在列侯之下”,这和明朝初年的几位异姓王差距甚远。

在金忠投降之后,有所斩获的朱棣便决定班师回朝,在路上他一直将金忠留在自己的身边,向他咨询蒙古各部落的情况,金忠将自己知道的情报和盘托出,这让其收获了朱棣的信任和喜爱。

次年金忠为表忠心,同时也想展示自己的才能,主动提出率兵前往漠北讨伐阿鲁台,恰好此时西北地区传来边警,朱棣便同意了他的请求,任命其为先锋发动第五次北伐。

在这次战斗中金忠表现得十分积极,其带领先锋部队从边境一直深入到白邙山,但始终未能发现阿鲁台大部队的踪迹,朱棣无奈之下只能下达了撤兵的命令。

按理说作战不利的金忠应该受到明廷的冷落,然而在朱棣死后,明仁宗还为金忠加授了太子太保的头衔,并允许其领取双份俸禄。

其麾下的将领也受到了特别的优待,比如金忠和他部将的子嗣,均能够直接继承他们的爵位和官职。

而明仁宗之所以会做出如此选择,其实和当时明朝的政治局面有一定的关系,在朱棣一朝明代多次发动北伐,虽然这让明朝的边境局势安定了下来,但也让明朝和蒙古各部落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

连年征战之下明朝的财政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如何改善与蒙古各部落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明仁宗需要解决的问题。

金忠作为曾经蒙古部落中的风云人物,其号召力成为了明仁宗得以利用的工具,通过优待金忠及其部属,明仁宗能够让蒙古贵族看到明廷对蒙古的怀柔态度,这将对民族关系的缓和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明宣宗即位之后,其对于金忠也十分重视,除了加封金忠为太保之外,在出征时也将金忠带在身边,当时兀良哈率军寇边被明宣宗亲征击退,金忠申请带领三千人追击兀良哈。

随军的大臣几乎都不同意他的请求,他们担心金忠会带着这些士兵返回蒙古,但明宣宗对金忠的忠诚深信不疑,批准了他的请求。

最终金忠俘虏了几十名蒙古士兵还带回了数百头牛羊,这让宣宗非常满意,将其比作自己的金日磾。

当然这只是明宣宗对金忠的恭维,毕竟凭借三千人取得这样的战果也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战绩,但这显示了明宣宗对蒙古将领的重视,有可能吸引更多的蒙古贵族前来归降,因此此时的金忠事实上依然是明廷的“政治橱窗”。

而且从金忠申请出征后明廷其他大臣的态度上看,以其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官员在明廷的地位并不算高,虽然他有着忠勇王的封号,但是并没有实际的权力和地位,在明廷的政治影响力非常微弱。

这样的一位异姓王自然不会像明初的那些功勋一样让当权者心存忌惮,况且其还有政治“吉祥物”的作用,明宣宗自然不会对其做任何处理,其最终也得以善终。

金忠虽然是明朝第一位善终的异姓王,但是其爵位和传统意义上的王位并不一致,这并不能说明明朝皇室放松了对外廷群臣权力的控制,金忠所谓的“第一”不过是历史巧合罢了。

——●◯参考资料◯●——

1、朱丽霞:《明朝对“达官”的管理与优遇》,中州学刊,2019年12期;

2、高彦君:《明朝对蒙古的政策及影响》,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0 阅读:22

江舸

简介:读奇闻历史,品天下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