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李纨究竟有多狠?这三个人体会的最深刻!

小白红楼 2024-04-28 05:25:16

在《红楼梦》中,出身书香门第之家的李纨,在众人面前一向都是平易近人的。作为荣国府的少奶奶,在下人心中,俨然是一位“老好人”、“活菩萨”的存在。

只是,人总是有多面性的,尤其是,生活在大家族中的,若没有一点手段、底线,显然是难以为继的。而在李纨身上,她又是否存在不为人知的一面呢?

或许,以下这三个人,体会的最为深刻。

一、中秋节贾兰缺席,李纨状告婆婆的不是。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荣国府众人相聚一堂,庆祝中秋佳节,贾政因为公务繁忙,所以最后一个到场。

而当他来到这里的时候,意外的发现,孙子贾兰缺席了。

当然,贾政发现所以贾兰缺席,也是容易理解的,毕竟“隔辈亲”这三个字,似乎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试看贾母对宝玉的宠溺便能明白。

得知孙子缺席后,贾政忙着让下人询问缘故,只是,得到的回复,却足以让人震惊。

贾政因不见贾兰,便问:“怎么不见兰哥?”地下婆娘忙进里间问李氏,李氏起身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婆娘回复了贾政。

出席家族聚会,竟然需要长辈邀请,不得不说,贾兰的架子诚然不小。果然,众人听了,都直呼他是“牛心古怪”怪脾气的人。

而在众人的玩笑之余,其实,有一点是值得我们细品的,那就是李纨的真意。

为何如此说呢?

因为贾兰仅仅是一个孩子,即便他缺席的原因,真的是如李纨所说;然作为一个成年人,在面对长辈的询问之时,尤其对于一个文化人而言,也应该委婉一点。如此直白的表述,无疑让长辈难堪。

因为贾兰的缺席,李纨如此说的真相,又是否仅仅是为了给公公贾政难堪呢?

其实并不是,因为在封建社会,男主外,女主内;诸如关心孙子这样的事,理应是王夫人的职责。

因此,李纨的本意,是说给婆婆听的。也难怪,如此盛大的家族聚会中,又有如此宠爱孙子宝玉的贾母,却唯独王夫人这个做祖母的,连孙子缺席都没有发现。

想来,当王夫人听见这番话,也是感触良多,却也无力反驳吧。

二、揭李纨老底却被反击的凤姐。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李纨随同探春等人来到凤姐这里,打着邀请她加入诗社的名义,实则是来拉赞助的。

凤姐何等精明,自然都看在眼里。为此,她还特意当着众人的面,给李纨算了一笔账。

凤姐儿笑道:“你们别哄我,我猜着了,那里是请我作监社御史,分明是叫我作个进钱的铜商。你们弄什么社,必是要轮流做东道的。你们的月钱不够花了,想出这个法子来拘了我去,好和我要钱。可是这个主意?”一席话说的众人都笑起来了。

李纨笑道:“真真你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

凤姐儿笑道:“亏你是个大嫂子呢!把姑娘原交给你带着念书学规矩、针线的,他们不好,你要劝。这会子他们起诗社,能用几个钱,你就不管了?老太太、太太罢了,原是老封君。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

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这会子你就每年拿出一二百两银子来陪他们顽顽,能几年的限?他们各人出了阁,难道还要你赔不成?这会子你怕花钱,调唆他们来闹我,我乐得去吃一个河涸海干,我还通不知道呢!”

通过凤姐揭李纨的老底,我们不难看出,其一年的收入确实是可观的。二十两银子的月钱,与贾母、王夫人相当;年底分红又是上上分。一年下来,竟然能够积攒下四五百两银子,难怪让人眼红。

只是,在荣国府中,谁都能够眼红李纨,却唯有凤姐不行。

为何?因为她原本仅仅是长房儿媳妇,原本最没有资格代理荣国府的管家。而如今,掌权的是她,挪用下人的月钱放高利贷、替人打官司,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与李纨母子二人一年的收入相比,实在是无法比拟了。

听了凤姐这番话,可把老实人李纨气着了,而气急败坏的她,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话说出来。

李纨笑道:“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他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这东西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他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

一向强势、得理不饶人的凤姐,为何面对这样的李纨时,却怂了呢?答案很简单,她不占礼。

三、一向精明的宝钗,也着了她的当。

在荣国府中,薛宝钗也并非一个省油的灯,为追求“金玉良缘”四处收买人心,也算得上精明的主。

只是,面对这位“老好人”的李纨,她俨然上了一回当。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一大清早,薛宝钗便独自一人,前往稻香村来。她的目的,是来向李纨辞行的。

因为这个时候的凤姐,正处于休养之中,李纨暂任管家职务。

而居住在贾府多年的宝钗,为何突然提出辞行呢?正是因为在抄检大观园中,她所居住的蘅芜苑得到了区别对待。

同样是客居贾府的林黛玉,其居住的潇湘馆被搜捡了,蘅芜苑却没有。

被孤立的感觉显然是不爽的,尤其是,抄检大观园,影响着众多未出阁女子的名声。

所以,宝钗抗议了。只是,提出搬出大观园,她却选择李纨作为辞行对象,这是具有深意的。

毕竟,王夫人是她的姨娘,贾母是荣国府的当家主母。在贾府居住多年的她,若真的下定决心搬离大观园,也应该向她们二人辞行才对。

因此,从她选择李纨作为辞行对象,我们便不难猜测,她想搬离大观园是假,想借李纨之口,获得一个合理的解释,获得一个对她而言,过得去的台阶是真。

只是,“老好人”李纨配合了她的表演了吗?并没有,相反,正是因为她的一番话,让宝钗再无留下的余地。

李纨因笑道:“既这样,且打发人去请姨娘的安,问是何病。我也病着,不能亲自来的。好妹妹,你去只管去,我自打发人去到你那里去看屋子。你好歹住一两天还进来,别叫我落不是。”

宝钗笑道:“落什么不是呢,这也是通共常情,你又不曾卖放了贼。依我的主意,也不必添人过去,竟把云丫头请了来,你和他住一两日,岂不省事?”

尤氏道:“可是史大妹妹往那里去了?”

面对宝钗辞行,李纨也是客套上的挽留了一番。然而,在玩笑之间,她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尤其是,那句“你去只管去,我自打发人去到你那里去看屋子”,可谓彻底堵死了宝钗的退路。

试想,若宝钗仅仅离开蘅芜苑几天,用得着李纨派人去看屋子吗?

宝钗也是趁着这句话,特意搬出“史湘云”,以此作为退步。却没曾想,得知宝钗让湘云住进稻香村后,李纨是欣然接受。如此一来,可谓彻底断了宝钗的后路。

小结:

或许,通过以上这三个人的体会,我们便不难看出,生活在荣国府中的李纨,虽然出身书香门第之家,但俨然,她并非真如众人眼中的“老实人”。

她有自己的底线,有自己的原则,面对利益冲突,面对讨厌的人,她的讽刺、她的反击,也是没有丝毫掩饰的。

2 阅读:502
评论列表

小白红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