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年外交关系降级,立陶宛似乎终于尝到了苦头,有点绷不住了

白某观文史 2024-05-12 20:56:29

经过三年与中国外交关系的降级后,立陶宛似乎终于感受到了压力并重新考虑其立场。据2024年5月9日的参考消息网报道,在即将到来的立陶宛总统选举中,与中国大陆及台湾的关系成为了竞选讨论的核心话题。

现任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提议调整“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的名称,以期修复与中国的关系。民意调查显示,瑙塞达的支持率维持在35%-45%之间,领先于其他候选人。

立陶宛作为一个小型国家,长期以来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有限,其政治家常常表现出短视和对大国依赖的特性,这与历史上的夜郎自大相类似。例如,菲律宾的小马科斯和韩国的尹锡悦也展现出类似的外交策略。

而提到极端例子,冈比亚曾声称能以千人军队干预中国事务,这种荒谬言论反映出这些小国试图通过挑衅大国来获取大国关注的心态,立陶宛亦是如此,通过触碰中国底线来讨好美国。

立陶宛政界人士挑战中国主权,不仅是为了取悦背后的势力,也从中获得个人利益。作为欧洲的一员,尽管立陶宛规模小,但在国际格局中对台湾具有一定的战略价值,因而台湾当局愿意斥巨资拉拢。

在选举制度的不确定性下,立陶宛政治家更倾向于短期利益,忽视国家的长远发展,甚至不惜牺牲国家利益以换取个人移民的退路,这种复杂的心理促使立陶宛频繁触动中国的敏感议题。

2021年,立陶宛不顾中国反对,允许台湾设立“代表处”,这一行为严重违反了“一个中国”原则,导致两国外交关系降至代办级。随之而来的是经贸关系的冷却,立陶宛对华出口大幅下滑近七成。

此外,中国作为全球经济的核心参与者,其政策变动足以影响全球市场,立陶宛的物流运输业因无法利用中欧班列和港口优势而受到严重冲击,贸易量减少了28%。

美国虽然口头赞赏立陶宛的反华行动,但实际上仅提供了一笔6亿美元的出口贷款而非无偿援助。台湾方面的支持也仅限于小额资金的贿赂,对立陶宛的实质帮助微乎其微,承诺的半导体产业投资也不过千万欧元,远不足以支撑行业成长。

面对与中国的紧张关系,立陶宛的经济环境恶化,外资撤离,加之与俄罗斯的紧张态势,使得立陶宛的发展前景堪忧。立陶宛政客们逐渐意识到,继续与台湾的互动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得不偿失,特别是考虑到台湾的“资助”并非无止境,于是出现了像瑙塞达这样的反思声音。

对于立陶宛这类小国的举动,我们应冷静观察,不必过分在意其一时的挑衅,适时做出回应即可。中国的目标是更广阔的未来,立陶宛的动向相比之下微不足道。

0 阅读: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