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元宵节,贾府猜灯谜,贾政为何郁郁不乐?

古城青衣 2024-02-27 21:03:22

人生的终点,就是通向不可知的绝望。

就像一步踏进深渊,满怀恐惧地向着底部坠落,那不可知的所在是什么地方?

活着的人不会知道。

《红楼梦》就是这样一本醒世之书。

读完以后,只觉满心悲剧。

这种悲剧感,不似那种长亭送别的儿女情长,就像人忽然间觉察出活着就是一场悲剧。

却又无可奈何。

元春、迎春和探春的谶语

曹公擅长在大喜中暗藏大悲,又在大悲中暗藏大喜。

秦可卿去世的时候,托梦给王熙凤,在宁、荣两府沉浸在哀伤的氛围中时,元妃省亲的天大皇恩又从天而降。

贾家,真可谓如秦可卿所言。

可谓是处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际。

这是大悲中的大喜,另外一件事则是大喜中的大悲。

元宵佳节到来之际,史太君众人齐聚一堂,不亦乐乎。

小姐公子制灯猜谜,贾政也在盛情邀请下参与其中,看着各人的谜语。

贾政或许想起了年少的时光,又或者他在羡慕青春。

可是当他听到小姐们的灯谜时,内心五味杂陈,脸上陡然升起一层阴云。

本来有着开心的他,再也开心不起来。

且看这几位女孩的灯谜,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元春灯谜的谜底是炮竹,她的谜面里有这么两句话: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贾政学识深厚,从这两句话中看到了元春的未来。

一声震得人方恐。

元妃省亲之际,连父母见了都要尊称一声贵妃,与前半句不谋而合。

后半句也暗示了人生的走向。

用红楼梦里面的词汇解释,这是谶语,谶语起源于汉朝。

董仲舒向汉武帝刘彻献上了《春秋繁露》。

正式提出天人感应的思想,意思是说人间的皇帝与天有着神秘的联系。

一旦天下发生自然灾害,就是对人间皇帝的一种预警。

皇帝就要修德行、察己过。

元春的一句“回首相看已化灰”就是对未来命运的写照。

如同她判词里的描述:

“故向爹娘相寻告!儿名已入黄泉,天伦呵!须退步抽身早。”

贾家的繁荣与元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她的命运,不正宣告着贾府未来的走向吗?

如果一个家庭单个人的命运,还不足以说明家庭的未来走向。

接下来再看几位女孩的命运,就会明白,为何贾政要发出深重的叹息?

二木头迎春的谜底是算盘,其中两句如下: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这里主打的一个思想是人与天的关系,人力筹谋得再好,也无法与天相对抗。

迎春在悲剧的命运里随波逐流,嫁给了孙绍祖。

这家伙仗着迎春老实,贾赦、邢夫人索要的聘礼多。

一味地骄奢淫逸,根本不把迎春放在眼里。

“有功无运”与“作践得公府千金似下流”恰好互为注解。

迎春的命运,也没能逃过老天的算计。

下一个女孩是探春,连一向善于掌家的王熙凤,都称赞探春比自己厉害。

且她又识得字。

在“死鱼眼睛”挑唆王夫人入大观园抄检时。

她的表现可谓可圈可点,她没有一味地退让,而是以家庭主人翁的姿态发表了个人的看法。

发言鞭辟入里,入心入脑。

大致意思是贾家历经百年沧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这样的家族,从外面一时是杀不败的,往往是内部先败起来。

历朝历代莫不是如此。

在一个朝代的暮年,先人小人占据了朝堂,以国为家随意折腾。

其后才会进入一发不收拾的境地,非改朝换代不能解决根本。

探春谜底是风筝,她的谜面是有这么两句话: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牵着风筝的线一旦断开,风筝就会飘向远方,在一处陌生的地方自生自灭。

探春后来嫁到了番邦异域,如同断了线的风筝。

真是“一番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相对于前两个人,很多人说探春的结局算是好的。

昭君出塞的故事知道吗?

江南女子到塞外,先后嫁给了祖孙三代。

以中原之思想,昭君岂能接受这样的安排,但为了两地的和平,她义无反顾地奔赴塞外。

那种痛苦,悉数被她记录到琵琶弦上。

惜春和宝钗的谜面

惜春是属于那种万事不争,对人世毫不关心的主。

她的谜底海灯,谜面上有: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惜春的判词里有“闻听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眼看着三位姐姐的命运悲剧,惜春再也不敢踏入婚姻的殿堂。

最终,选择了皈依佛门,成为一名方外之人。

可是世界上哪有什么方外方内?

只要肉身尚且处在尘世,就势必要遭遇尘世的诸般苦痛折磨。

有人说惜春或许选对了。

我们以为是我们在做出选择,我们认为我们在掌控自己的人生。

其实我们不过是在命运的指引下,做出选择。

是命运安排好的选择,并非我们的选择。

或许以上太强调“天”的作用,试想一介扁舟在汪洋大海中,能做出真正切合内心的选择吗?

难,难上加难。

所谓的赶紧登岸,是不得已下做出的最终选择。

这一点从薛宝衩的谜面中也能看出一二,她的谜底是焚香,谜面里有这么一句诗: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这不就是她后来的写照吗?

她与宝玉成婚,婚后没多久宝玉就出家了,留她一人独守空房。

真应验了那句: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这些女孩在说出这些话时,并未想到其中藏着自己未来的命运。

贾政不忍破坏当前欢乐的氛围,只能选择离开。

一个人最无可奈何的事情就是,明明知道结局。

却无法做出点儿什么来,避免悲剧的发生。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烂漫的春花凋零,除却留下几声没有用途的叹息,其他什么都做不了。

曹公必定以血泪铸就此书,当真称得上:

“千红一窟,万艳同悲”。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