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连任7届中央委员,43岁在上海立下大功,44岁官至副国级

方圆文史 2024-01-17 09:11:41

他是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也是新中国第一位拥有发明专利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他曾连任7届中央委员、4届全国人大代表,还曾主政过京、津、沪三大城市,44岁更是一跃成为了副国级干部……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就是从一名普通钳工,逐渐成长为中共政治工作和工会工作的杰出领导干部、原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倪志福。

倪志福,上海人,1933年5月出生。

作为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工业发明家之一,倪志福勤于思考,潜心发明创造,早在1955年他还是一名钳工的时候,就发明出了“三尖七刃麻花钻”,极大提高了钻头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在国内外引起了重大反响。

后来,该钻头还以他的名字命名——“倪志福钻头”。

当然了,勤勉认真、善于思考的工作作风,也让倪志福在事业上如鱼得水,不仅在25岁被批准入了党,此后还先后担任了国营六一八厂技术科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等职。

1973年4月,年近不惑的倪志福成为了国营六一八厂的党委书记,而此时距他来该厂工作也不过才20年的时间。

但这仅仅只是倪志福仕途生涯的开始,在这之后,他又凭借过硬的技术本领和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一路升迁,历任北京市总工会主任、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等职。

到了1976年10月,倪志福的人生又一次迎来了全新的转变。

1976年10月6日,这是一个值得被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四人帮”——被粉碎了!

然而,“四人帮”虽然被粉碎了,但他们经营多年的上海,其反应却不是特别明朗,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的马天水,更是对中央的这一果断措施表示质疑,甚至还愤愤不平地向中央上书,表达自己的不满。

马天水尚且如此,其余党徐景贤、王秀珍等人自不用说。所以,稳定上海局势已是势在必行。

很快,中央便作出了立即派出中央工作组接管上海的重要决定,由苏振华、倪志福、彭冲三人为该工作组的领导核心。

中央工作组一到上海,便立即展开了工作,他们一方面与先期派往上海打探情况的同志取得联系,掌握当前上海的情况;另一方面则召集驻沪三军主要负责人了解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返回上海后的动向,以及他们所掌握的情况等。

此外,为防不测,苏振华还专门将时任南京军区政委、开国中将廖汉生将军请到上海协助中央工作组工作,并让南京军区的同志加强警备。

兹事体大,廖汉生将军也不敢有丝毫马虎,他当即指示时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张挺留在上海,并抽调人员进驻上海警备区,命令驻沪部队进入战备状态。

在此期间,廖汉生将军也没有闲着,他积极与上海警备区的几个重要人物沟通,让他们悬崖勒马,不要一意孤行。

由于部署严密、行动迅速,中央工作组进驻上海仅2天的时间,就收到了显著地效果。

10月26日,中央作出了改组上海市委和市革委会的决定。次日,苏振华、倪志福、彭冲便主持召开了上海区县局干部大会。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他们来到上海后,第二次在上海市广大干部面前亮相。

会上,苏振华传达了中央的决定,并宣布了对他们三人的新任命,其中倪志福担任上海市委第二书记、上海市革委会第一副主任。

倪志福在上海任职期间,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众所周知,随着拨乱反正的不断深入,许多领导干部同志被解放,纷纷走上了工作岗位。而当他们看到新上海市委取得的诸多成绩后,都迫切希望来上海考察。

而这些领导干部来上海后,大多都是苏振华、倪志福和彭冲三位领导亲自接待,而且常常是自掏腰包。

但倪志福却比较“特殊”,他是劳模出身,当时虽然人在北京市委工作,但拿的还是劳模工资,而这些钱用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尚且捉襟见肘,更别说还突然增加了这些支出,所以常常是囊中羞涩。

当时,有人给苏振华建议给倪志福增加一点生活补贴,苏振华也表示同意,但倪志福却坚决不同意,他说道:

我们是受中央派到上海来工作过的,一切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大家作出榜样。打铁必须自身硬,才能服人。这是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也是劳动模范艰苦朴素的本色。

由于表现出色,在1977年8月党的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倪志福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标准的副国级干部。而此时的他,年仅44岁。

1978年10月,倪志福又当选为全国总工会第九届主席,之后又连任第十届、十一届主席。

当然,这样的连任情况在倪志福身上并不算稀奇,除了连任全国总工会主席外,他还连任过七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和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六届、七届、八届)。

2013年4月24日,倪志福同志走完了他精彩而传奇的一生,享年80岁。

2 阅读:1812

方圆文史

简介:文史专栏作家,历史文学研究爱好者,历史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