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铁牛铁马”闹春耕

天眼新闻 2024-04-02 08:00:54

编者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眼下,春光明媚,正是春耕春播、春管春服的好时节。黔贵大地按下了“农忙键”,农户们忙着播种育苗、翻整土地,各级干部深入一线讲政策、送服务,农技人员扎根阡陌做研究、解难题……他们在田间地头奋斗的身影,成为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记者走进春耕一线,近距离报道一个个鲜活灵动的春耕故事,为您带来一幕幕“热辣滚烫”的春耕“大片”。

三月,正午的太阳已经有点火辣,在遵义市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三新组,贵州香临三新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龚德琴放下手中的秧苗,刚打算歇会儿,就接到农户邵生芬的电话:“姐,我家那三亩地还是交给合作社来弄哦。”

44岁的邵生芬,丈夫常年在外务工,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加之身体不便,早些年,她田里茶园两头跑,一年下来挣钱不多,人也累得不成样子。

临江村村貌

前年,村里合作社找上门,承诺免费帮她用机械耕地、播种、收获。从没用过农机耕种的邵生芬心里有点打鼓:“能行吗?”

出于对龚德琴的信任,虽然犹豫,但邵生芬还是答应先试试看。一年下来,农机高效的作业方式,彻底刷新了她对种地的认知。“一台机子能抵好几个壮劳力!”邵生芬说,机械耕种省力省心,自己还能有更多的时间去管理茶园。去年,她家再次获得了合作社免费提供的农机耕种服务。

邵生芬算了一笔账:地里种植的有机水稻由合作社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田间管理,去年稻谷成熟后统一收购送到合作社加工,再统一包装出售,普通包装12元/斤,礼盒装能卖到15元/斤,这样每亩毛收入能达到5000元左右,再加上茶园的收入,加起来比往年翻了一番。

尝到了甜头,邵生芬今年更是下定决心继续把土地交给合作社打理。挂断电话,龚德琴说:“村里像邵生芬一样情况的不在少数,前两年的示范引导让大家对机械作业的信心十足,今年开始农户虽然需要向合作社支付农机的劳务工资,但大家的积极性依然很高。”

邵生芬所在的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典型的坝区,拥有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过去,传统的水稻、油菜轮作以小散户种植为主,受限于技术、规模等原因,产量始终提不上去,低附加值、高成本、低效益等现实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最主要还是劳力不足。”龚德琴说,现在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基本都是半劳动力。请人做,成本太高;自己做,费时费力。空有良田,却无力可使。

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机械化,龚德琴对这点深信不疑。在她幼时,每到农忙时节,父亲早出晚归,一个月都见不到几次,偶尔见着也都是疲惫不堪。但当父亲把家里唯一的牛卖了换成了划田机,不但回家早了,笑容也更多了。从此,农业机械化就在龚德琴心里深深埋下了“种子”。

现在,“种子”生根发芽。龚德琴成了村里合作社负责人,积极引导农户使用机械化作业,用机械代替人工,有效提高土地价值。

田野里,各种型号的农机具成了农户好帮手。合作社社员正驾驶着“铁牛铁马”驰骋在田地间,凤冈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现场指导使用、调试和保养,“轰轰隆隆”的轰鸣声奏响了春耕“进行曲”。

“今年,合作社又流转了100多亩土地,共有300余亩土地。”龚德琴指了指田里的各种农机具说,这就是我们的底气。

农机轰鸣闹春耕,广袤田野播希望。近年来,凤冈县农业农村部门通过“以地定机、以业定机、以量定机”,组织成立农机服务大队,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服务。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4271台,各类农机手4000余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6.7%。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佳本

编辑 龙海若

二审 赵昆 王小婷

三审 刘丹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