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记者讲故事|爱让人间值得

长城网 2023-12-24 01:10:19

爱让人间值得

中国日报记者 闫东洁

我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塔城镇启别村采访。这个村子的名字很长,它也真的很特别。小小的村子,生活着藏族、傈僳族、纳西族等五个民族。

以前呢,这里是一个偏远的贫困村,后来镇政府、党支部挨家挨户宣传党的政策,带大家发展旅游业,开民宿,这个村子不仅成功脱贫了,而且很多家庭都致富了。

在这个村子最高的山顶上,生活着一位91岁的纳西族老人,她叫和奶奶。我来她家采访她的孙女,和奶奶特意穿上隆重的民族服饰,来门口迎接我。她说听说有客人从她向往的北京远道而来,她特别激动。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党在北京。

和奶奶(左)与孙女(右)。资料图

和奶奶特别可爱,她不太会说普通话,但她一次又一次地打断我们,问我们,“ne nong cang gu yi zi zai you bi”,就是纳西语“我能唱首歌吗”的意思。于是她双手合十,唱《团结就是力量》《毛主席像太阳》……她唱了十几首红歌,每一个字都很清楚。她说她年轻的时候,共产党带领这里的农民解放、带大家过上安稳的日子,后来为这里修路、通水、通电,现在又脱贫致富,这些歌是刻在她骨子里的深刻记忆。

和奶奶已经去世的爱人是一位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在四十多岁的时候,他告诉奶奶,他想去对面的山头上重建已经破败的达摩寺。因为爱情,和奶奶支持了他的决定。在此后的三十年里,和爷爷住到了对面山上,再没回过家。他亲手把石头一块一块地运到山上,重修了达摩寺。而和奶奶每年都要翻过两座山头,把亲手做的衣服、被子、食物送给丈夫,他们就这样为信仰和爱奉献了后半生。

说到这里,我注意到,在和奶奶孙女的藏族服饰上,别着一枚党徽。我问,这是为了采访特意安排的吗?她说不是的,她的每一件衣服上都别着党徽。

她说这是她的信仰,她的外婆教育她,要像外公为信仰献身一样,去信仰共产党。因为在新时代,只有党能带她接受更好的教育,过上更好的生活,走向更光明的未来。她要像外公外婆一样,把后半生都献给党和国家的事业。

所以大学毕业后,她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回到老家,成为了镇上的组织委员。挨家挨户带村民开民宿脱贫致富的党支部队伍中,就有她一个。

从和奶奶外孙女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对家人深深的爱、对党和国家坚定的追随、对美好生活纯洁的向往。

或许,随着和奶奶的老去,她的一生会永远尘封,但有了我的镜头、纸笔的记录,这些故事永远地定格下来了,并且飘到了世界各地,或许,在欧洲某个村庄,也会有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读着中国纳西奶奶的故事,嘴角扬起微笑。

记者这个职业赋予我们一双眼睛,一副镜头,一纸版面,一个和各种精彩的人和故事连接的机会。它带领我们更近距离、更清晰地看这个世界,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它,再更生动、更有热情地记录、分享它。

所以我总是很珍惜每一次采访工作的机会。作为记者,我认识了疫情中支援一线的医生,山村里专注于手艺的非遗传承人,对未来怀揣梦想的00后,实验室里多年如一日的科学家,把粪便抹在身上照顾大熊猫的饲养员,在洪水冲断道路后背着救援物资爬进受灾村落的人民子弟兵……他们都是我的家人。

我的国家,充满了爱和信仰,到处都是宝藏,它们在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去传播、去发扬光大。每每想到这里,我感到热泪盈眶,我感到激情澎湃,我感到责无旁贷!

监 制:张国锋

策 划:曹朝阳

统 筹:张梦琳

编 导:张梦琳 田梦

记 者:刘常伟

摄 像:刘志成

后 期:筵 怡

视 觉:筵 怡

鸣 谢:

中国记协国内部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