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美国还有什么招数?美媒:华为新机已动摇美国霸权!

大讲者普拉斯 2023-09-06 09:45:44

本以为,华为推出新机一事,只会在中国热血沸腾。

殊不知,已经让整个美国都“沸腾”起来了!

就在日前,美媒《华盛顿邮报》发出了一篇文章,指出了美国4年的封锁打压不仅没有打倒华为,反而加速了华为的研发,最终让美国自身失去了在科技领域的优势。

这篇文章在美国更是引起了热议,甚至有美国网友直言:中国企业可以自己生产5G芯片,这背后都是拜登一手造成的。

事实上,关于华为推出新机这事背后,最没有面子的无疑是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

因为雷蒙多访华之前,就曾经放出警告:如果华为继续保持研发,那美国会继续加大力度封锁研发,以此来保证美国企业的“安全”。

结果呢,华为悄无声息推出新机,就是给了雷蒙多最有力的一个耳光,告诉了美国,就算是顶着美国的重重封锁打压,华为照样能够造出5G芯片!

这不仅是对美国科技霸权的重创,更是告诉了美国,中国科技领域正在走上“去美化”之路!

而且不只是美国,就连日本也是炸了锅!

不知道日本从哪里抢到的华为mate 60手机,拆解后也是让日本人大吃一惊。这手机大部分的零配件都是中国企业生产,已经找不到任何一个美国生产的芯片。

美国投资巨头直言:华为新手机的出现,对于美国供应商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消费市场,一旦中国厂商有能力实现芯片的自主研发生产,那对于美国(芯片供应商)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消息。

当然,或许今天中国的芯片性能或者技术与美国顶级产品还有一定的距离,但这也是了不起的开始。毕竟踏出第一步就已经很关键,未来超越美国也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华为能够突破美国全力封锁这一点,放眼全球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做到!

在今天中美深度博弈的大环境下,华为的突破,确实给美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因为中美之间,不管是军事、经济还是政治上的博弈,这背后都是相互贯通的。

也就是说,一旦中国在任何一个领域超越美国,那必定会出现连锁反应,届时,美国的科技霸权、经济霸权或者军事霸权就会不攻自破。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今天的中国是独立自主发展,没有依赖西方,或者是通过掠夺、战争等手段来提高自身发展。

所以呀,一旦中国可以从0到1实现了突破,这对于美国来说是非常大的威胁,这也是为何美国今天要在各个领域来围堵中国的原因。

而且一旦中国成功打破美国霸权,那其他发展中国家也会紧跟其后,纷纷模仿中国的步伐,到那个时候,美国的话还有人会听吗?

所以别看今天华为只是推出一款手机而已,这部手机背后会引起多大的“地震”,只有美国才会知道。

毕竟今天美国赖以生存的两个产业体系(芯片、汽车),都开始被中国逐一击破,美国自然是亚历山大的。

回首过往,美国对中国封锁了多少技术,又有多少被中国一一突破了?

从航空航天、卫星系统、盾构机、汽车到今天的新品半导体,美国都如出一辙般对中国进行封锁打压。

但美国却依旧没有意识到,对于中国人来说,压力越大,动力就越大!

或许当下的芯片半导体领域,中国要以一己之力突破西方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才巩固下来的产业很难,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

何况我们并不是要一下子冲到最前沿,我们只要能踏上这条路,能参与这个行业即可,至于是否能够登峰,我们交给时间去见证。

所以今天华为推出新机背后的意义重大,已经不仅仅是一台手机的事情这么简单了,这可是关乎到中美科技博弈的结果。

正如网友所说的:轻舟已过万重山,华为突破美国封锁,这是中国企业发展的里程碑,是对美国科技霸权有力的回击!

13 阅读:3251
评论列表
  • 2023-09-06 14:02

    这一巴掌把雷娘们扇得有点晕头转向不知南北了。自己也很纳媚了,制裁多年了,为啥还是没有困住啊?

  • 2023-09-06 10:34

    我们换个赛道继续跑,你却在你的赛道后面放路障。

  • 2023-09-06 13:00

    华为万岁!中国万岁!

  • 2023-09-08 00:12

    不骄不躁!再接再厉!

  • 2023-09-06 17:09

    联合几十个国家打压一个中国民企, 这种事只有 下流无耻的美国 政客才干得出来,![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3-09-06 11:36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家民营公司是为民族崛起而经营的,不管是华为还是恒大,华为跟小米没本质区别。

    用户12xxx25 回复:
    主要是中国人就好!
    格式化 回复: 用户12xxx25
    缅北的也是中国人。
  • 2023-09-07 14:36

    在我们崛起之路上有美国陪练是中国之幸,一旦我们慢一点了,美国就会推着我们走,且我们还不用感谢。

  • 霸权与手机有毛关系

大讲者普拉斯

简介:独立媒体人 传递故事,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