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大明第一航海家,漂泊30年,跨越大半个地球,让世界仰视

曼梅聊娱乐 2024-05-06 22:18:15

提起郑和,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下西洋,大明王朝的建立,开国的朱元璋为镇压豪强,大力削减了宦官的数量和权力。

直到朱棣上位,新皇帝在继位后选择召集了一批宦官,暗中为他效力,郑和就是当中很有能力的一个。

出身卑微

郑和生于云南,家里就是农民,在13岁那年,被俘虏成为了宦官仆人,被带到燕王府,也就是到这,他的人生迎来了转折点。

朱棣对郑和很器重,很多人都不理解,毕竟,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对宦官的权力削的很严重,但朱棣他知道,要稳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有一批忠心耿耿的亲信,郑和就成了不二之选。

除了出身不高,郑和的军事指挥和过人的才华,能吃苦等等,都让得到了朱棣的赏识。朱棣赐名给他叫郑和,一个出身微贱的奴仆,就这样凭着过人的智勇,得到了赏识,也是这种用人之道,帮助朱棣在靖难之役中取得胜利,成功登基称帝。

郑和下西洋

朱棣登基后,渐渐的壮大国力,但是却一直有一个心病,那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夺位以后朱允炆却失踪了,有人说是流亡到了海外,才有了郑和下西洋,一方面是寻找建文帝,另一方面,扩大明朝的影响。

朱棣为郑和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整个队伍有62艘大船、27000名船员和士兵,队伍从福建启航出发,第一站是占城(现在的越南),同时朱棣这边,派将领张辅率军平定安南,大军在这里相逢,宣告天下,明朝当前强盛的国力。

离开越南之后,郑和一路向西,先后到达爪哇、印度、阿拉伯等地,行至爪哇,一次不慎导致郑和船队遭到当地武装袭击,170余人惨遭不测。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郑和并没有贸然发起进攻,他选择以理服人,最终通过谈判化解了这场冲突。

郑和率领舰队完成了第一次"下西洋"之旅,圆满返回祖国,朱棣很高兴,给了郑和很多赏赐,通过这次远航,他不仅给世人证明了明朝的强大实力,更重要的是,他借助这次机会,暗示世人,自己登基是上天的安排。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只过了2个月,郑和就再次带领船队启程远航,这一次,除了日常的朝贡物品,郑和还带上了大量瓷器、茶叶、丝绸等商品。

通过郑和下西洋,明朝已经逐渐与世界各地建立起联系,不仅增加了国家的财富,更对外传播了明朝的文化,在郑和的影响下,中国的农耕技术、丝织工艺、陶瓷制作等文化,开始外国发展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等到郑和第四次下西洋,他们绕过阿拉伯半岛,成为第一批到达东非的明朝人,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会下来和当地的人进行友好交流。

而且他们和其他侵略者不同,郑和的船队一直都是公平的交易方式,从来不会剥削当地百姓,并且还会将明朝先进的农耕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人,帮助他们提高粮食产量,进一步增强了明朝在当地的影响。

郑和凯旋而归,随船而来的,除了各国的贡品之外,让朱棣印象深刻的,就是麻林国进贡的麒麟,实际是一头长颈鹿,但在当时,麒麟是瑞兽,它的出现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是象征着明帝政治清明的吉兆。

下西洋暂停

就在郑和的下西洋事业顺风顺水的时候,朱棣去世,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当时的国库已经空虚,除了花钱以外,他下西洋的目的也差不多已经达到,就将物资船只等,全部收回,暂停了远航任务。

郑和几十年扩张的海外版图,和各国建立友好的关系,在这一次,仁宗将这根线斩断,明朝放弃了一个宝贵的战略资源,但朱高炽并没有放弃郑和,也是很欣赏郑和,给他安排了南京守备的职位。

郑和在这期间,也没闲着,将自己下西洋的经验汇总整理成了有名的《郑和航海图》。直到1431年,朱瞻基才重新启动了下西洋事业,虽然年龄已经很大,但郑和的心却一点没老,时刻准备着再度出发,郑和再一次领命,在福建长乐准备出海,1433年,郑和在返回途中离世,结束了自己30年的航海生涯。

郑和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奴仆蜕变为航海家,他给明朝带来了很高的利益和影响,将明朝的名声传播世界各地。

0 阅读:14

曼梅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