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到底有没有焚书坑儒?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精写历史事 2024-01-07 17:54:39

秦始皇嬴政,是一个最有争议的皇帝之一。他的丰功伟绩——统一天下,统一了文字、车轨、度量衡等。还修筑了长城,对抵御匈奴、保护华夏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另一方面,他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尤其是焚书坑儒,这也让人们所诟病。

那么历史上,秦始皇真的有焚书坑儒吗?如果有,为什么会使人争论不休?事出反常必有妖,接下来我们来探寻历史的真相。

焚书坑儒的真相

我们首先来说一下,秦始皇有没有焚书?

史书上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为了庆祝秦国取得的成就,就在咸阳宫大摆宴席。

这时候秦始皇的仆射周青臣,大为吹捧秦始皇的丰功伟绩,其中特别讲到了郡县制的伟大之处,认为郡县制是使国家稳定的利器。

这时候,博士生淳于越站出来表明,从古至今,国家能够安定,都是因为有分封制的存在。

本来是两个人的学术争论,可是李斯却来横插一脚,他指责淳于越“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

于是,李斯建议焚书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统治。

注意,这里的焚书并不是把所有的书都烧掉。而是把“秦纪”以外的历史著作烧了。并没有把儒家的《诗经》《书经》以及诸子百家的书全部烧掉。

在《史记·李斯传》中,也记载了这件事:李斯主张把那些诗书以及诸子百家的书“去”掉。

这里的“去”并不是说要烧掉,这里的“去”指的是“收”,顾名思义,李斯主张把诗书以及诸子百家的书,由秦国政府收藏。

这样的目的就是“愚百姓”,进而加强统治。于是,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了,秦始皇是有烧书的行为,但是并不是把书全烧了。并且禁止民间使用的书籍,例如,诗书、诸子百家的书籍。,也收藏于官府之中。

如果说“焚书”不是烧尽所有的书,那么“坑儒”又是否真的是“坑杀儒生”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历史上,记载了秦始皇有过两次“坑儒”事件——咸阳坑儒和骊山坑儒。秦始皇到底是一次还是两次坑儒,也是饱受争议。

我们先来说一说咸阳坑儒。在《史记》《资治通鉴》《藏书》以及现代的《中国通史简编》中,明确表明秦始皇只有过一次坑儒事件,即咸阳坑儒事件。

而东汉卫宏在《诏定古文尚书序》中则记载了秦始皇还有一次坑儒事件,即骊山坑儒事件。唐朝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也将这一事件写进史书,唐朝颜师古在《汉书·儒林外传》也引用了骊山坑儒事件。

我们先来盘点一下第一次坑儒事件——咸阳坑儒。

秦始皇称帝以后,为了长生不老,先后派徐福、侯生、卢生等人寻求仙药。侯生和卢生是秦始皇身边的方士,长期为秦始皇寻找仙药和仙人。

但是,他们两个本来就是骗子,自然不可能真的找到仙人和仙药。按照秦国法律,如果找不到仙药就会被处死。

卢生和侯生眼看瞒不住了,就逃跑了。秦始皇意识到被骗,大发雷霆。于是下令对子咸阳的方士进行审查询问,最后牵连的人有四百六十余人,这些人都在咸阳活埋了。

那么这四百六十多人究竟是什么人?全都是儒生吗?并不是。

欺骗秦始皇的是方士而不是儒生,秦始皇没有动机去杀儒生。要杀也是杀那些方士。

那么这四百六十多人里有没有儒生呢?答案也是有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人肯定会疑惑了,秦始皇不是想杀方士吗?那为什么四百六十人里还有儒生?

在秦始皇大力寻求仙药时,方士受到了重用,而不排除有一些儒生为了功名利禄混进方士的队伍之中。因此,坑杀的方士当中,不可避免有一些是儒生。

况且,一旦出现了杀戮,就有可能伤及无辜。在坑杀的方士之中,难免有些被错杀的儒生。

接下来我们来盘点第二次坑儒事件——骊山坑儒。

东汉卫宏在《诏定古文尚书序》记载,秦始皇在骊山温谷挖坑种瓜,以冬季瓜熟的奇异现象为由,诱惑儒生集聚在骊山观看。当儒生争论不休,各抒己见时,秦始皇下令,将七百余名儒生秘密埋土坑杀。

有人认为这件事可能是真实存在的,由于是秦始皇秘密坑杀这些儒生,导致极少人知道这件事。

并且,东汉卫宏是一名治学严谨的学者,他的著作都是经过长期的深入采访,研究,整理才写出来的。因此,他记载的骊山坑儒事件,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现在我们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说明,骊山事件到底是否存在,或者骊山事件确实存在,但秦始皇坑杀的是不是儒生?或者说,秦始皇坑杀的这些儒生并非无辜?

这些种种疑问,只能寄希望于出土更多的文物史物,进而来佐证历史的真相了。

总之,秦始皇确实是焚书了,但不是全部的书都烧掉,有的书也是禁止百姓观看研究,收藏在官府中。

第一次坑儒事件,秦始皇的本意是坑杀方士,有可能误杀了儒生。第二次的坑儒事件,我们暂时还下不了定论,历史的谜团有待进一步解开。。

这也是历史最吸引人的地方,我们寻求历史,一步步去探寻真相,在原有的历史提出疑问,这也促使我们进一步地去探找历史的真相。

0 阅读:2

精写历史事

简介:每天分享一则历史,学会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