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收到这条短信!已有人手机号突然被封,更可怕的是……

新晚报 2024-05-19 17:00:29

近期,许多人收到过

这样一条短信↓↓

有人疑惑

“充话费”如何与“洗钱”搭上关系?

如今

无意识“参与洗钱”的情况愈演愈烈

已有大量市民仅仅为了

节省5元话费而被迫“封号”

更可怕的是成为洗钱的帮凶

给生活造成大量不便

对此

上海网警揭秘其中套路

谨防成为诈骗分子“帮凶”

“打折话费”吸引客户

近日,来自上海的李女士正在某二手购物平台出售商品,正好刷到了优惠话费充值活动,活动上写着 “180元可以充值200元面值的话费,三天内到账,六天不到账可退款” ,李女士曾经在其他平台充值过低价话费,因此并未多想,也没有观察卖家资质,直接购买并提交了手机账号信息。 三天后, 该商家联系李女士,称话费充值到账,请李女士点击“确认收货” 。 李女士看了下自己的账户,确实已经到账,但点击收货时却弹出了安全提示。 虽然得到了提示,但李女士仍然没有意识到对方可能存在问题。此时,该二手平台商家因被其他人多次举报,被平台进行了封禁处置,平台对李女士发送了诈骗安全提醒弹窗。 而李女士因钱款到账,并未再次登录平台,也没有注意到平台多次弹窗提醒。 直至两天后系统自动收货,再过了一个星期,接到了运营商短信通知,因手机账号涉及诈骗案件,被做出了“封号”处置,暂停通信功能。 李女士十分疑惑,“我从未做出违法诈骗行为,怎么就涉诈了呢?”事实上,诈骗分子通过话费慢充值的过程,已经完成了诈骗赃款的“洗白”。

无独有偶

这种套路也出现在杭州

↓↓

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于今年3月29日登录第三方电商平台,看见有很多低折扣充值话费的卖家,说是充值300元话费只需花255元或252元,充值500元话费只需418元,折扣在85%左右。 于是张先生选择了充值300元话费,实际支付252元,当天下单,3月31日收到充值成功的信息,于是在这个第三方电商平台点了“确认收货”。 时间过去一周,本以为这个知名的第三方电商平台还是比较靠谱的,没想到在4月7日接到一个来自山西吕梁的电话,说张先生涉嫌诈骗一万多元,已报警。张先生以为这是诈骗电话,没有理会。 “4月15日,我连续接到本地的通讯运营商打来的两个电话。客服说我的手机号码涉嫌诈骗,受骗方已报警,按照相关规定将对手机停机。”

张先生说,当晚7点他的手机 收到通讯运营商发来的短信,随后手机就被停机了。

“充话费”为何变成了“洗钱”?

步骤一:广告吸引受害人 诈骗分子会通过二手交易平台、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发布低价“话费充值”、“油卡充值”、“电费充值”等各类优惠充值服务。 由于近期运营商优惠话费力度较小,80%的折扣力度,甚至仅仅节省5元的极低折扣,既不会引起受害人警惕,也能够吸引想要“省小钱”的潜在客户购买低价充值服务。

步骤二:通过诈骗充值脏钱

在受害人A购买充值商品后,诈骗分子通常会承诺“一周内到账”,这一段缓冲时间就是被运用于境外诈骗犯罪。

境外诈骗分子收到干净资金后,通过赌博、杀猪盘、刷单等多种诈骗手段,对其他对象实施诈骗,使诈骗受害人B通过扫码支付、话费直充等方式,向受害人A的手机账户进行充值。简单说就是诈骗分子通过话费慢充值的过程,完成了诈骗赃款的“洗白”。

步骤三:手机账号因涉案被封禁

诈骗受害人B发现自己被骗,故而选择报案处置,并提交了转账的手机号码。

在如今高强度反诈防控体系下,警方立案追踪后,对受害人A的涉案手机号进行封禁处置。

警方提示

选择正规渠道充值缴费 请选择正规渠道进行话费、水费、油费的充值,虽然优惠较小但安全有保障,切莫因贪小便宜吃大亏。

保护个人隐私和两卡信息

身份证、银行卡和手机卡是当下诈骗犯罪的关键要素,切不可随意出售、出借、出租个人“两卡”和身份信息,警惕填写个人信息的“钓鱼网站”。

警惕低价陷阱,提高法律意识

当下各类型诈骗多是深谙人们“贪小便宜”和“发大财”的想法,无论是低价充值话费,还是刷单等经典诈骗模式,只要提高防范意识,保持清醒头脑,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就不会落入诈骗陷阱。

此外,如今有许多人通过“跑分”等方式参与洗钱犯罪,为了一点返利报酬,最终因“帮信罪”获刑。

互联网时代中 新型犯罪如影随形 提高法律意识 才能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来源 | 警民直通车上海、都市快报 编辑 | 李楠 审核丨 谷晓东
16 阅读:27102
评论列表
  • 姜维 46
    2024-05-19 21:31

    斩尾是因为斩不了头?真好,真逗

  • 2024-05-20 07:28

    这种情况你去处理平台啊,关消费者什么事,消费者又不是神,怎么分得出哪个是坏人。

  • 2024-05-20 17:13

    在电商二手短视频平台充值这不是很正常的行为吗?很多平台为了留住流量推出各种活动也非常正常啊!现在老百姓赚钱都不容易能省一点是一点,涉诈产品上架不是我们普通人可以分辨出来的,这是平台审核不到位,应该去处罚平台!

  • 2024-05-19 18:56

    普通人谁知道是骗子呢?职业反诈人士在哪里?有平台,有联系方式怎么会抓不到?抓不到就想到消费者了?

    用户14xxx81 回复:
    明白人
  • 2024-05-20 08:57

    平台为什么不封禁这种所谓的特惠充值?[呲牙笑]

  • 2024-05-20 07:05

    应该先查运营商

  • 路过 27
    2024-05-20 14:26

    这种情况,我想问的是:和消费者有啥关系??就如电车电池自身缺陷造成的自燃,却要拘留消费者!!真是荒唐至极!

  • 2024-05-20 00:19

    有种捉贼一千自损八百的悲哀。

  • 2024-05-19 22:17

    淘宝上充过三次折扣的话费[笑着哭]

  • 2024-05-19 19:03

    收到过,没去充,知道是洗钱的。从来都是掌厅直接充,放心。

  • 2024-05-20 12:23

    贼喊抓贼,哪些职业反诈人士,其实就是最大的骗子

  • 2024-05-20 13:04

    怎么不封诈骗人的号?受害人只是买了个优惠充值就被封号,这是不是又是今年的一个奇葩?

  • 2024-05-20 03:41

    你吃柿子时吃软的还是硬的?这种事情清清楚楚

  • 2024-05-20 16:26

    没看明白。谁受害了?受什么害?

  • 2024-05-19 20:27

    你傻啊,骗子也实名了啊,并且实名信息是保密的,除非是内部人员

  • 2024-05-20 12:09

    人家在公开合法平台上购买,怎么知道是洗钱,退一万步来说,你要封也是封平台,难道普通百姓买东西也要问卖家钱是哪里来的

  • 2024-05-20 22:58

    问题关键是出在我们的平台对它网络商家的注册条件没真正把控好,主要责任在平台一方,广大顾客是平台的有偿服务对象,本身并无责任。叫百姓不要贪小便宜,不要盼掉馅饼那是扯淡。我们买体彩、福彩不也是盼馅饼!

  • Eva 8
    2024-05-19 23:08

    这种事情应该平台负责,消费者是无辜的。

  • 2024-05-20 06:01

    k

  • 2024-05-20 23:59

    我们真难啊!!!!!!

  • 2024-05-19 21:49

    骗子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实名制后安可以分析你的行为来归

  • 2024-05-19 20:40

    实名制后、骗子终于可以精准定位了

  • 2024-05-20 23:35

    还是内鬼,内鬼,内鬼,!!!!!!!

  • 2024-05-19 17:18

    一个困难模式一个送分的…

  • 2024-05-20 23:50

    靠[得瑟]

  • 2024-05-19 20:01

    骗子大都用偷来或买来的他人身份证

  • 2024-05-19 22:05

    新骗局出现了 太多人上当了 卡里的钱一扫而空

  • 2024-05-19 18:52

    不应该去查源头吗?很容易中招成为帮信罪……

  • 2024-05-19 23:01

    很多被帮信也是这么整的

  • 2024-05-20 10:50

    天上不会掉馅饼

  • 2024-05-20 22:07

    所有有关部冂只会搞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