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朱德从监狱中捞出个老同学,2年后他却自首:我还没改造好

陶陶读历史 2024-05-07 08:10:12

1964年,朱德元帅去云南公干,他听人汇报,说当年“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的其中一只“羊”还关在监狱里。

对于这一只羊,朱德自然很有印象,此人是当年与自己在云南讲武堂的同窗同学、昔日的下属——杨如轩。杨如轩参加过云南“重九起义”、跟随蔡锷参过护国战争,又参与过讨伐陈炯明的战争,其实有一些建树。虽然一度与我军为敌,很快便失去了实权,并没有怎么作恶。

听闻杨如轩被判处了无期徒刑,朱德认为的确判得太重。于是他协调关系,将杨如轩从监狱里放了出来。

云南讲武堂,是中国近代三大军校之一,与保定讲武堂、黄埔军校并称,出现了朱德、朱培德、龙云、盛世才等风云人物,除此之外号称“奠边府之虎”的武元甲也曾在云南讲武堂就读。

云南讲武堂第四期刚刚开班,24岁朱德跋山涉水,从四川徒步到达云南。在讲武堂,朱德认识了16岁的杨如轩。

杨如轩15岁这年,他的哥哥被抓壮丁去当兵。然而哥哥不愿当丘八,没扛几天枪就当了逃兵。等军队找上门来,杨如轩只好无奈地“替兄从军”。谁知杨如轩极具军事天赋,在部队仅仅混了一年,就当上了排长。上级见他军事素质娴熟、还懂文化,于是便将他送至云南讲武堂深造。

杨如轩和朱德虽然年纪差距很大,也不是同乡。但朱德身上所散发的伟人气质让杨如轩心驰不已,于是便成了朱德身边的铁杆小迷弟。在学校,朱德和杨如轩一起组建了五华社,宣传革命思想。后来两人一起参加云南“重九起义”和护国战争,交情莫逆。

在护国战争的棉花坡战斗中,杨如轩在朱德的指挥下勇猛冲锋,大败北洋军,身负重伤。此战之后,朱德升任旅长,杨如轩则当上了团长。

然而随着时局的变动,朱德、杨如轩这位昔日的好同志却分道扬镳。朱德信仰了共产主义,为此还专门奔赴德国学习马克思主义。在海外,朱德偶然遇见了周恩来,并在后者的介绍下入了党。

而杨如轩则奔赴广州,参加了国民革命,并且参与了讨伐陈炯明的战争。就当杨如轩准备在国民革命军中大干一场时,却被上级诬陷通敌。杨如轩一气之下离开了广州,北上参加了吴佩孚的部队,这下子真的通敌了。他在吴佩孚那里担任第六师师长,驻军赣南。

北伐战争爆发后,北伐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杨如轩的驻地。当时,朱培德任北方军赣西一路总指挥,辖第三军和第二军,实力雄厚,眼看着就要与老同学杨如轩交战了。

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朱培德动用了自己的人脉关系,给杨如轩写了一封信,希望他早日弃暗投明,重归国民革命的行列。当年杨如轩是负气出走,内心里还是个革命青年,于是他欣然领命,带领部队加入了北伐军,就任第九军任二十七师师长。

恰好此时,朱培德又任用了另外一个老同学,他便是刚刚归国不久的朱德。就此朱德就任南昌公安局局长。朱德从武汉赴南昌就任时,就是杨如轩陪同的。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朱德跟随周恩来、叶挺、贺龙等人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前,朱德还专门写信给杨如轩,希望他跟随自己一起干革命。老大哥朱德的恩情虽然深重,但朱培德对自己也有知遇之恩。思来想去,杨如轩还是决定权当没看见。就这样,杨如轩错过了这次拥抱光明的绝好机会。

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后,并且进军井冈山后,时任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的朱培德感到如芒在背,于是他命令杨如轩立即带兵“会剿”井冈山。然而第一次作战,素称“能战”的杨如轩就被之前一直以书生示人的毛泽东打了当头一棒。

毛泽东以围三阙一之计,在新城全歼国民党军 1 个营及宁冈靖卫团,俘虏 300 余,打破了国民党军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一次进剿。值得一提的是,被击毙的敌营长王国政是朱培德的另一员大将、赣军第 7 师师长王均的侄儿。

朱培德

就在杨如轩为毛泽东的运兵如神而苦恼时,朱德带领南昌起义军余部转移到了湘南。1928年4月,朱德率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合,建立了红四军。

5月2日,蒋介石发电朱培德,要求他立即将“朱毛红军”消灭于湘赣边界。朱培德不敢怠慢,于是命令杨如轩率领全师人马,立即向井冈山进发。

与老大哥、老上级对垒,杨如轩其实是很不情愿的。当时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南下,曾经过了杨如轩的防区。但杨如轩念及旧情,一枪不放就让朱德过去了。这就是著名的“抚州让路”。

但是这一次,杨如轩不想打也得打了。

于是杨如轩调兵遣将,命第 79 团从永新县的七溪岭正面推进,第 81 团从永新县的五斗江方向侧面迂回,自己和第 80团坐镇永新城。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经红 4 军军委经研究,决定朱德率红 28、29 团担任主攻,迎击敌 81团;毛泽东率红 31 团,到宁冈、永新交界的七溪岭阻击敌 79 团。

当敌81团到达遂川黄坳时,朱德立即想出一个诱敌之计。他让王尔琢带主力红 28 团虚晃一枪,随即退出战斗,赶到五斗江设伏;命令湘南农军组成的红 29 团和敌人周旋,将敌人击退。

敌81团团长周体仁见前方红军的武器如此低劣,于是报告杨如轩:“小股赤匪,不足为虑。”

第二天,敌81团大摇大摆地进入我军在五斗江布置的伏击圈。刹那间,山野中伏兵四起,红28团全力出击,一举将敌人击溃,并与朱德部会合。

朱德认为机不可失,于是立即攻向杨如轩亲自坐镇的永新城。杨如轩见势不妙,只好弃城而逃。国民党对井冈山的第二次“会剿”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听闻朱毛红军大破杨如轩,身在南京的蒋介石大为震怒,于是立即命令湘赣两省“加紧剿匪,不得有误”。为挽回面子,早日完成“剿匪”,朱培德命令杨如轩卷土重来,率第 27 师全师,加调王均第 7 师和杨池生第 9 师各一个团,共计 5个团,于 5 月 13 日发动对井冈山的第 3次进剿。

此役之中,毛泽东和朱德决定避其锋芒,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将敌人引出来。于是红军主动放弃永新县,将敌人第 79 团引向了红军的包围圈。5月19日,红军对已经进入埋伏圈的79团大举出击。仅仅一个小时的时间,79团全军覆没,团长刘安华被击毙。

根据此前一战的经验,朱德再次率领全军将士向永新县城疾进。而此时呢?杨如轩正在自己的指挥部里用留声机听滇剧呢!一开始,杨如轩还不以为意,然而到27师师部附近枪声大作,子弹打到屋顶时,杨如轩才慌了神,赶紧换上便装逃跑。谁知一颗流弹打来,擦中他的胳臂,把杨如轩的魂都打掉了。

几个卫兵见状,架着杨如轩就跑,最终一路逃到了吉安。红军二占永新城,师长杨如轩逃跑,第 3 次“进剿”自然也就“剿”不成了。

连续三次进剿失败,让朱培德有些怀疑人生,杨如轩此前很能打啊,怎么一下子打了那么多败仗。其实朱培德应该理解,在老大哥面前,杨如轩那两下子算啥?孙猴子怎么逃得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

朱培德思来想去,决定给杨如轩找个帮手,于是令人将赣军王牌第九师师长杨池生接来,恳切说道:“老弟,这回要仰仗你了。好他个杨如轩,连朱毛赤匪都对付不了,反而落得个一败涂地。”

杨池生不敢怠慢,赶紧率领部下与正在生闷气的杨如轩会合。这一次赣军再也不敢怠慢了。杨池生手下有九师的三个团,加上杨如轩剩下的2个团,一共五个团的命令。与此同时,湖南的第 8 军军长吴尚也将第2 师派往攸县,以策应赣军,防止红军“窜入”湖南。

面对敌军的汹汹来袭,毛泽东和朱德确立了“集中兵力、歼敌一路”的战术,由红 32 团在宁冈、酃县边境牵制湘敌吴尚的军队,朱德、陈毅、王尔琢率红 28、29 团和红 32 团 1 营为主力,赶往龙源口,依靠地利抗击来犯之敌。

6月23日,战斗一触即发,面对号称“江西最狠部队”的敌27团,红军打得很苦。敌人凭借着精良的武器,将红29团和红31团的一个营压得抬不起头来。就在这关键时刻,朱德一跃而出,拿着冲锋枪对敌军扫射。混战中,连朱德的军帽都被打掉了。

紧急情况下,王尔琢和党代表何长工紧急召集连以上干部会议,决定挑选战斗骨干组织几个冲锋集群,每个集群 24人,配备 3 挺冲锋枪、5 支梭镖、7 支步枪、9支驳壳枪,轮番进攻。最终成功拿下了高点百步墩。

就在这时,袁文才带领红32团直逼杨如轩的前线指挥部。杨如轩见势不妙,随手抓了一个马便跑。仓惶中,一颗子弹呼啸而来,击中他的右臂,又挂彩了。

就这样,杨如轩四战四败,四次给红四军送枪送粮,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巩固做出了“杰出贡献”。

当日下午,以朱德妻子伍若兰为队长的红四军宣传队,在龙源口、白口等村庄的民房墙上,写了许多庆贺胜利的标语,其中一条写道:“不费红军三分力,打垮江西两只羊,真好,真好,快畅,快畅!”经历此败,杨如轩一蹶不振,他躲入自己在吉安的公馆中大病一场。

由于连续战败,上至朱培德、下至杨如轩都失去了蒋介石的信任。蒋介石先是派鲁涤平接替了朱培德的职务,然后又借整编之名,解除了杨如轩的兵权,调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后来,杨如轩回云南担任宪兵司令和防空司令。从此杨如轩再也没有上过战场。

云南解放后,由于杨如轩“大名在外”,因此于1951年被宾川县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1964年的时候,朱德去云南公干,想起了个老同学还在监狱里,协调了一下出了狱。毕竟在朱德看来,杨如轩确实没有犯什么大罪。

杨如轩出狱后仅两年,不知听到了什么风声,一定要向政府自首,说自己还没有改造好。1976年,杨如轩终于改造好,成功出狱。

1976年6月,受聘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贡献余热。1979年5月27日病逝于昆明。他一生都非常开朗,即时到了晚年依然热爱滇剧。不得不说,杨如轩虽然是个小人物,却是个十分有趣的人物。

0 阅读:9

陶陶读历史

简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