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王树国:一生不变的家国情怀,缔造西安交大十年芳华

未名林 2024-03-21 00:46:05

3月19日,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校区人头攒动,无数师生亲自为他们敬爱的校长送行。西安交大前校长王树国正式卸任,从会议室出来后,他对着西交师生深深鞠躬,然后坐上专车,挥手离开他深爱的校园。

一路上,看着这个他牵头创建起来的创新港,王树国必定感慨万千。从2014年被任命为西安交大校长至今,整整十年,王树国怀着一生不变的家国情怀,带领西交不断创新,综合实力节节攀升,在国内教育界有口皆碑。

有这样的教育家,是中国高校之幸!

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不变的家国情怀

1977年高考,那场当代中国最具重要意义的考试,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其中就包括王树国。那一年,19岁的王树国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系,使他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曾经的下乡生活使王树国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在哈工大接连完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课程。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深深地体会到了“国家”二字的分量,一种浓浓的“家国情怀”激励了他一生。

年轻的王树国表现出过人的科学天赋,他学习刻苦,悟性很高,逐渐成长为国内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在自主控制理论、机器人传感器技术、空间机器人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研究成果。

作为国内机器人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王树国主导了多项国家重大研究课题,研发出世界第一个创伤康复仿生手,绘制了中国第一个人脑解剖电子图谱等。如果王树国没有成为一名校长,或许他会成为一名世界级的科学家。

王树国演讲

然而,历史是经不起假设的。有人问他,怎么看待自己4次落选院士,王树国回答:“身为校长,考虑的不是自己成为院士,而是让更多人成为院士。”或许这是对王树国没有成为顶尖科学家,而成为一名优秀校长的最好批注。

1989年,王树国从法国深造归来,进入哈工大任教,4年后被破格提拔为教授。由于其突出的教学管理才能,王树国在1998年被任命为哈工大副校长。那一年,他才40岁。

工程师出身,对技术的发展态势有深刻的认识,又有丰富的管理能力,这正是主导科技发展所必备的能力,于是,王树国被任命为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只不过,他一直心系学校,钟情于教育,便向上级部门提出,希望能回到哈工大。

2002年,年仅44岁的王树国成为哈工大校长,是当时“C9联盟”中最年轻的校长。担任哈工大校长十二年,王树国将哈工大威海分校变为哈工大威海校区,便于统筹管理,壮大了哈工大的综合办学实力,又推动创建了哈工大深圳研究院(后来成为了哈工大深圳校区)。

诚然,王树国对哈工大的贡献也很大,但还未达到“人人传诵”的程度,他在高校管理方面的高度,在成为西安交大的校长后才真正体现出来。

王树国出席活动

执掌西安交大

如果说王树国执掌哈工大,是锦上添花,那么,王树国调任西安交通大学,就颇有“临危受命”的意味了。

西安交大虽然和哈工大同在C9联盟之列,但彼时的西安交大,多项办学、科研指标,乃至于学校声誉已经大不如从前。与之同宗同源的“上海交大”,早已稳居国内高校五强,反观西安交大,学科建设滞后、科研设备陈旧、基础建设落后,综合排名下滑到15名之外……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当时的西安交大内部管理涣散,“派系”问题不容小觑,昔日引以为傲的“西迁精神”,已经无法撑起西安交大的大厦。西安交大的问题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他们不得不在全国物色最佳的校长。

西安交通大学校门

2014年,踌躇满志的王树国走马上任,来到陌生的西安交大。没有派系,王树国更加自如,他要亲自操刀,给西安交大来一场“外科手术式”的改革。

初来乍到,或许他也曾经犹豫过,却从未退缩。幸运的是,王树国在西安交大遇到了与他共同进退的“好搭档”。他和当时的张迈曾书记一起,惺惺相惜,组成黄金搭档“张王组合”,呕心沥血为西安交大的建设四处奔走。

对内,王树国给西安交大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一次性换掉了全部6名副校长,其改革之坚决由此可见一斑;同时,王树国回归“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重视学科建设,处处为师生们谋福祉;

对外,“张王”组合紧密主动联系当地政府,主动走访上级主管部门寻求资源。他们让西安交大融入当地建设,获得了省、市更多支持,使得西安交大在经费、用地、配套等困扰已久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步步为营,脚踏实地,在王树国的引领下,西安交大逐渐“回血”,焕发全新面貌。

王树国和张迈曾

西交的十年芳华

在西安交大十年,王树国不止一次提到了“家国情怀”,这种与“西迁精神”遥相呼应的感情,很容易引起西安交大师生的共情,也得到了新时代青年的积极响应。西安交大的师生们也在这种情怀和精神的鼓舞下,昂首阔步前行。

十年来,西安交大“满血复活”,精神独立,思想自由,风气清朗,不管是学术研究还是人才培养,都在不断提升——

· 2020 年,西安交大经费突破百亿大关,2023年达到136亿元,稳居国内前十;

· 从2016年-2020年的“国家三大奖”中,西安交大累计获得20项,名列国内高校第6;

· 根据非官方数据,西安交大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有5个学科获得A+,获评A类的学科有15个;

· 2023年,西安交大在软科世界一流大学中排名国内第10名,而同一榜单,西安交大在2016年排在17位……

王树国在西安交大

西安交大创新港校区,更是堪称“大手笔”。与校区融为一体的西部科技创新港,正是西安交大紧密联系当地,与西咸新区联合建设的产物,也是教育、科技与产业完美结合的标杆,是“无围墙校园”的典范。

在王树国校长看来,校园应该是没有围墙的,就如同思想应该是自由的。创新港校区,从2018年开始创建,2019年9月就迎来了西安交大第一批学子。校区摒弃了传统大学校园的围墙,实行开放式管理。如今,4年多时间过去了,整个创新港在工、理、医、社科四大方向建立了8大平台、29个研究院和100多个科研基地,与西安交大的办学紧密互联,实现了教育、科研与科技创新的无缝衔接。

西安交大创新港校区

下一站:走向世界一流

校长之于大学,就如同船长之于轮船,一名好校长能够掌舵大学前进的方向——王树国校长对于西安交大的引领就是最好的例子。

历史上,蔡元培在北大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才扭转了北大急转直下的局面,使北大重振气象;梅贻琦引进大师,尊重人才,塑造了清华大学的精神支柱,使清华成为国内高校的巅峰;还有竺可桢之于浙江大学,张伯苓之于南开……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是教育家的典范。

王树国就像那些教育先贤一样,家国情怀常记在心,在其位,谋其政,又刚正不阿,为他们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和大学,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改革和创新,为大学的百年发展铺就了坚实的道路,让这些大学有足够的力量朝着好的未来前行。

如今,王树国终于可以把接力棒交给新上任的王立群校长,而他所缔造的西安交大十年芳华,也必定会在未来继续发扬光大,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昂首走向世界一流。

0 阅读:120

未名林

简介:专注,严谨,丰富,趣味。不求一鸣惊人,或许一语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