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刀之夜:希特勒血洗冲锋队,为何要一夜杀光所有亲密战友?

伩蕊历史加油站 2024-04-14 02:07:5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1934年6月30日,德国上演了无比残酷血腥的一幕,希特勒亲自率领党卫队逮捕了自己曾经的亲密盟友恩勒特·罗姆以及他麾下的冲锋队。曾经志同道合的战友,却在这一天刀兵相见,最终导致包括罗姆在内的1070人被杀,这一事件史称“长刀之夜”。

那么,希特勒到底是为什么要和自己曾经的战友撕破脸,为什么罗姆和冲锋队必须要死呢?

(老照片)

一、权利的构建

冲锋队最初的建立,源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特殊政治环境,在帝国垮台之后,德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混乱,魏玛共和国并没有足够的能力稳定住国家的政治环境。而在这样的混乱之下,各种政治思想的火苗也开始在德国各地迸发而生。

其中既有极右翼的民族主义者,也有极左翼的无政府主义者,而在中间有民主论者,共产主义者,工团主义者,社会民主主义者以及调节主义者。在德国的各大城市中,几乎每一天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群众大会,各种政见不同的民众从讨论到争论到争吵,最后则演变为拳脚相加。

而在一次次的啤酒馆演说中,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也一次次的面临政见不合者的拳脚相加甚至斗殴。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也为了保证演讲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纠集起一群人来“维护演讲秩序”也成为了一种必要。

(希特勒)

1919年,冲锋队就在这样的基础上正式诞生了。其实在当时的德国,类似的武力团体有很多,他们大多数都是各种演说中的“领宾员”和“防卫员”,其实就是扮演了一个会议保安的角色。

但是纳粹党的确是其中走在最前列的一个,因为纳粹党当时的高层们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样的一支武力团体,不仅仅可以用于保护自己,也可以用来进攻别人。1921年“体育与运动部”正式诞生,纳粹党开始以这个名义对冲锋队展开准军事化训练,并且构建中央指挥体系。

1921年11月4日,冲锋队发起了所谓的“宫廷啤酒馆战斗”,据纳粹分子自己的说法,43名冲锋队员至少打退了800名其他政党,这场战斗也因此被纳粹党神话。至于他们是否真的打趴下了800名人员,这个没有人知道,但是他们的确打赢了。

(冲锋队)

而在希特勒为纳粹党制定了所谓的“二十五点纲领”之后,纳粹党开始得到国防军的广泛欢迎。希特勒也因此吸引了包括罗姆在内的前国防军军官加入了纳粹党,而在罗姆加入纳粹党之后,他立刻就将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到了冲锋队上面。

因为罗姆的加入,冲锋队也成为了魏玛共和国国防军的支持对象。在这一时期,冲锋队成为了一个紧紧团结在希特勒身边的准军事组织。然而在希特勒因为啤酒馆暴动而被捕之后,一切都变了,冲锋队逐渐出现崩溃的趋势,大量的成员脱离组织,其中一些人甚至加入了共产党。

是罗姆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稳定住了冲锋队,并且将冲锋队的活动范围扩大到了整个德国甚至是奥地利境内。但是这样的情况,也使得罗姆和希特勒这一对原本的亲密战友,在权力层面上出现了裂痕...

(希特勒)

二、无法调和的矛盾

这种矛盾从希特勒出狱之后就已经开始凸显,入狱后的希特勒思考了很多的问题,而在出狱后他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通过合法手段取得政权。而冲锋队作为一个不被国家承认,甚至是违法的准军事组织,渐渐的成为了希特勒合法道路上的绊脚石。

希特勒希望冲锋队能够成为一个“行走在阳光下的组织”而非是某种秘密组织,希特勒也希望冲锋队能够成为一个接受纳粹党指挥的组织,而不是接受罗姆“自行其是的指挥”的强盗集团。

简而言之,希特勒希望冲锋队能够成为“党的队伍”,而非是“罗姆的队伍”。但是因为各种问题的制约,希特勒对于冲锋队的改组过程极其困难,以至于其最后完全放弃改变冲锋队,而是转而建立了党卫队。

(罗姆)

这也使得冲锋队在事实上,依旧还是受到地方纳粹党机构所主导的队伍,这也为未来双方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1933年1月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1930年2月希特勒炮制了“国会纵火案”,并且以此为由迫害了各民主政党。希特勒通过这一系列的举动,成功的使得纳粹党垄断了德国的统治权。

但是直到此时,希特勒其实仍然没有成功确定自己的独裁统治,这就是因为冲锋队直到此时依然没有被希特勒“驯服”。在希特勒的“和平斗争”过程中,其不仅为团结中小资产阶级建立了所谓的“战斗同盟”,同时也和垄断资产阶级沆瀣一气。

(国会山纵火案)

在希特勒成功上台之后,其不仅解散了中小资产阶级的“战斗同盟”,甚至还不遗余力的维护着垄断资本家的利益。而这也使得存在大量中小资产阶级的冲锋队对希特勒产生了极大的不满,1933年-1934年,冲锋队内部呼吁“二次革命”的声音越来越高。

很多人将冲锋队称之为“牛排”,因为他们“外面是褐色的,但是里面却是红色的”。除了下层的不满之外,冲锋队的上层罗姆和希特勒之间的矛盾也变得日趋激烈。在希特勒成功上台之后,罗姆希望他将冲锋队定性为一个独立的军事组织,不受国防部统辖。

但是希特勒却并不认同罗姆的观点,两人因此爆发了激烈的争吵,罗姆甚至认为希特勒无权对冲锋队的事务指手画脚,因为纳粹党应该被定为冲锋队之下...当时冲锋队的规模比国防军要大二十倍,无论是国防军还是希特勒对此都是忧心忡忡...

(墨索里尼)

毕竟如此规模的组织,一旦真的爆发,德国的权贵,国防军以及希特勒本人全部都会自身难保,而罗姆确实野心勃勃。希特勒试图以拉拢罗姆成为内阁成员,来安抚冲锋队领袖们爆裂的情绪,但是却没有得到罗姆的理睬。

但是国防部却开始警告希特勒,国防部长告诉希特勒,如果他依然无法平定局面,那么兴登堡总统将会授权陆军直接戒严并且维持秩序,兴登堡也要求希特勒尽快处理好一切问题。这一切使得希特勒在冲锋队和国防军的矛盾中,已经没有了回旋的余地,他必须从中选择一个。

而国际社会则替希特勒做出了选择,英国掌玺大臣安东尼·艾登数次公开表示“国际社会对冲锋队的担忧”。冲锋队的规模实在是太过于庞大了,英法两国都认为冲锋队很有可能就是纳粹德国的“后备兵员”,这种情况必须得到限制。

(纳粹党)

1934年6月14日希特勒在威尼斯,见到了自己的盟友墨索里尼,墨索里尼则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向希特勒传授了一些道理。他向希特勒表示,他应当学会用一些罢免的手段,撤换掉一些下属,以免他们在未来成为“尾大不掉的对手”。

可以说,墨索里尼丝毫没有掩饰自己对于罗姆的厌恶,他要求希特勒先回国“处理好危害民族社会主义的捣乱分子之后,再回来和他谈合作的问题。”在返回德国之后,希特勒便下定决心要处理掉罗姆这个麻烦,“长刀之夜”就这样爆发了。

1934年6月30日德国慕尼黑,希特勒动手了....整个屠杀持续到7月2日。希特勒率领党卫队杀害包括罗姆在内的1070人,抓捕了1120人。

(希特勒)

三、“长刀之夜”的成果

在希特勒从慕尼黑返回柏林之后,他不由得感叹道:“我现在就像是获得了新生一样。”而国防部第一时间便对希特勒表示了祝贺,并且称赞了希特勒“堪称典范的勇气”,并声称国防部和希特勒是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兴登堡本人也向希特勒表示了祝贺。

在兴登堡去世后的数个小时内,国防部便主动对外发布声明,要求将总理和总统两个职务合并,要求希特勒在作为国家元首的同时担任军队的最高统帅。可以说就是在长刀之夜之后,希特勒才算是真正“驯服”了国防部。

而在罗姆被处决之后,所谓的“二次革命”也彻底停息了,希特勒总算是彻底控制住了德国的局面。中小资产阶级虽然对希特勒仍有不满,但是却已经不敢于公开反抗希特勒的统治了。当然,这也为希特勒争取到了大量的时间,让他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改善下层民众的生活境遇。

(兴登堡)

而法西斯党徒们,也借着国防部的支持杀害了在啤酒馆暴动中镇压纳粹党的冯·卡尔以及施莱歇尔将军,还顺便铲除了希特勒的政敌戈尔,但是国防部却对此默许。希特勒借着这个机会警告了所有的反对者,“我没有忘记你们,你们最好小心一点!”

可以说这次屠杀,就是后来希特勒对外发东战争的一次预演,德国再也没有能够阻止希特勒的力量了...

(纳粹冲锋队)

参考文章

蒋鹏飞.冲锋队参谋长恩斯特·罗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4-04-02].

夏季亭."长刀之夜"事件与希特勒法西斯独裁统治的确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6):5.

张婷梅.冲锋队在纳粹运动中地位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0.

0 阅读:788

伩蕊历史加油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