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斌等:《汉魏六朝文学研究著作提要》

古代小说研究 2024-05-16 06:50:15

《汉魏六朝文学研究著作提要》,杨晓斌、马燕鑫、杨沐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3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全面搜集汉魏六朝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著作并撰写提要,起于汉贾谊,迄于隋颜之推,按照作家生存时代及其生卒年先后编排。

全书共收录撰写116位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2170多部著作的提要,包括从1900年至2015年在中国正式出版的汉魏六朝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学术著作、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后研究出站报告;每位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著作提要,也均以出版(或提交)时间顺序编次,力求呈现汉魏六朝作家及其作品的专题研究(或个案研究)学术史。

目  录

上卷

贾谊

枚乘

晁错

董仲舒

刘安

司马相如

东方朔

刘彻

司马迁

王褒

刘向

刘歆

扬雄

班婕妤

桓谭

班彪

冯衍

王充

傅毅

班固

张衡

马融

王符

王逸

赵壹

蔡邕

王延寿

荀悦

孔融

曹操

陈琳

阮瑀

徐斡

祢衡

杨修

王粲

应玚

刘桢

繁钦

吴质

蔡琰

仲长统

邯郸淳

刘劭

《颜延之生平与著述考论》

下卷

曹丕

何晏

应璩

曹植

曹叡

山涛

阮籍

皇甫谧

傅玄

杜预

嵇康

裴秀

刘伶

王弼

向秀

张华

陈寿

王戎

阮咸

傅咸

潘岳

潘尼

嵇含

郭象

左思

左棻

陆机

陆云

张载

裴頠

张协

挚虞

刘琨

郭璞

干宝

葛洪

王羲之

袁宏

王献之

鸠摩罗什

谢道韫

寇谦之

何承天

裴松之

颜延之

谢灵运

范晔

刘义庆

陆修静

鲍照

沈约

江淹

范缜

范云

陶弘景

萧子良

任昉

谢朓

萧衍

王融

吴均

陆倕

何逊

王筠

萧子显

萧统

萧纲

徐陵

萧绎

阴铿

庾信

颜之推

后记

《阴铿诗集》

凡  例

本书是对汉魏六朝作家及其作品研究著作所撰写的提要,力求以文献编排的方式,呈现整个汉魏六朝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专题(或个案)学术史。

本提要的撰写,遵从以下原则:

1.收录研究著作的范围和时限。

包括从1900年至2015年在中国 (包括港澳台) 正式出版的汉魏六朝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学术著作、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后研究出站报告,其中也包括对汉魏六朝作家作品的整理校点类著作。发表在期刊及报纸上的论文一概不收。博士学位论文、博士后研究出站报告以专著形式出版者,按照正式出版的著作来著录、撰写提要;还未正式出版者,以博士学位论文形式来著录、撰写提要。

《历代选学文献综录》

2.纲目标立及编排顺序。

以汉魏六朝作家为纲标立条目;如果某作品的作者有争议者,以旧题作者为准。众作家一律按照生年时间先后排列(生年不清楚的按照卒年,生卒年都不清楚的按照生存或交往确定大致时代)。在每一个作家条目下,按照研究著作出版或学位论文提交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凡出版年月都相同的著作,按作者姓氏音序排列。博士学位论文排列在该年出版的研究著作之末。在某个具体作家名下,有关其生平及作品研究的重要学术著作尽量全部收罗。

3.提要撰写主要内容:著录作者及著作版本信息,概述主要内容,并作简要评价。

4.为避免内容的重复,内容完全相同的同一著作再次出现时不再撰写提要,仅注明“见前‘某某’条”。同一著作中包含有几位作家或几个研究对象时,如果内容有所侧重,则各自分别撰写提要;如果其中有部分内容相同,则相同的内容不再重复撰写提要,仅注明“余详‘某某’条”,以便参见。

5.需要特别说明:

对于总集性质作品的研究著作,如汉魏六朝乐府的研究著作提要、《文选》研究著作提要,另有专书收录;故此提要中不再收录。此外,关于陶渊明的研究,“汉魏六朝集部文献研究丛书”系列著作中专门有“陶渊明集文献研究”,故此提要中也不再重复收录。传统史学、子学的著作,首先是其内容很难彻底和文学划清界限,其次也有侧重从文学角度进行的研究,因此也酌情收录。

杨晓斌

《历代赋评注》

总  序

汉魏六朝,是文学观念不断进步、文学体裁竞相发展、文学理论初步成熟、文学作品大量涌现的重要时期,是唐宋文学繁荣的重要基础,也是唐代以后文学在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时寻找理论依据的重要源头。

这个时期,图书按照四部分类的观念和方法逐渐明晰起来。其中的集部,与近代以来的文学观念相近,在魏晋以后得到长足发展。一些阀阅世家,甚至人人有集。《隋书·经籍志》中的著录,可谓洋洋大观。

《中古文学文献学》(增订版)

辑录、汇编汉魏六朝时期的集部文献,明清以来成果卓著。张燮《七十二家集》、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为综合性文献整理成果。清代严可均以一己之力,取广义之文,倾其半生心血,汇纂而成《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现代学者逯钦立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重点在诗。这几部大书,至今依然是研究汉魏六朝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

然而,限于当时闻见和学术观念,这些著作在整体性、系统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近百年来,敦煌遗书等出土文献的面世以及域外汉籍的传入,为我们从全局视野出发,重新认识并系统整理汉魏六朝集部文献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

在文献资料积累不断丰富和现代学科观念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学术理论,重新整理与研究汉魏六朝集部文献,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为此,我们应当跳出狭隘的纯文学研究路径,更广泛地关注政治文化背景;跳出中国原有的学术疆域,更密切地跟踪境外学术界的新数据、新方法、新成果;跳出理论与文献孰重孰轻的无谓纷争,在文献与理论并重的基础上,强调文本细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回归传统的经典著作,回归主流的思想方法。

二〇一三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魏六朝集部文献集成》努力践行这一理念,从五个方面开展研究:

《文选旧注辑存》

第一是《文选》研究,华侨大学文学院徐华负责。

核心成果是刘跃进编纂的《文选旧注辑存》。此外,还有徐华的《历代选学文献综录》,宋展云的《〈文选〉诗类题解辑考》,黄燕平的《〈文选〉应用文体叙说》,赵建成的《李善〈文选注〉引书考录》,崔洁的《〈文选〉目录标注》,马燕鑫的《〈文选〉音注辑考》,王玮的《现当代〈文选〉研究论著分类目录索引》等,充分体现出《文选》作为文学经典所蕴含的丰富内容。

第二是《玉台新咏》研究,北京大学傅刚负责,主体成果是《〈玉台新咏〉校笺》。

第三是先唐集部文献叙录,厦门大学胡旭负责。主要成果是《先唐总集叙录》《先唐别集叙录》和《先唐诗文评叙录》三部著作。

第四是汉魏六朝文集研究综录,陕西师范大学杨晓斌负责。成果有杨晓斌的《汉魏六朝集部文献研究著作提要》,蔡丹君的《陶渊明集文献研究》等。

《汉魏六朝集部珍本丛刊提要》

第五是汉魏六朝文学批评文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孙少华负责。主要成果有孙少华的《汉魏六朝文学纪事》,梁临川的《诗品疏证》等著作。

为完整体现“集成”特色,课题组已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滚动经费的支持,正在组织学术团队编纂这个项目的二期工程《汉魏六朝集部文献丛刊》。这项工作具体由孙少华和刘明负责。

汉魏六朝集部文献,浩如烟海。我们尽可能以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向学界呈其整体面貌,相信能对汉魏六朝文学史研究有所裨益。

重大课题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参与人员通力合作,共同提高。通过这次重大课题的集体攻关,我们试图探索出一条既有鲜明学术个性,又能呈现整体风貌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合作,各位同仁取长补短,精诚合作,开阔视野,增进友情,大家都受益匪浅。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有力地推进汉魏六朝文学研究的深入。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刘跃进

2016年3月27日

《先唐别集叙录》

后  记

本书是刘跃进先生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魏六朝集部文献集成”(13&ZD109)子课题“汉魏六朝集部文献研究著作提要”的部分成果,出版时忝列《汉魏六朝集部文献整理与研究丛书》。感谢恩师刘跃进先生长期以来的提携、鼓励和帮助!

本书是由多人团结协作完成的。大致分工如下:两汉部分的提要,主要由马燕鑫撰写。魏晋南北朝部分的提要,主要由杨晓斌、杨沐晓撰写。其中在台湾和香港出版的著作,主要由(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黄水云先生及其弟子提供相关资料,由杨晓斌统一撰写提要。杨晓斌负责全部文稿的统稿并统筹撰写和出版事宜。感谢燕鑫、沐晓的辛勤付出和精诚协作!感谢黄水云先生及其弟子的鼎力相助!

《绣虎雕龙——第六届骈文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宫京蕾先生的慷慨相助!宫京蕾先生为此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许多辛勤的劳动,她精益求精的学术追求令人敬佩。特此致谢!

由于学识和能力所限,也由于条件所限,拙著中对汉魏六朝文学研究著作的搜集收录还不够全面,提要的撰写也存在错误和疏漏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杨晓斌

2022年3月31日于西安

作者简介

杨晓斌,甘肃天水人,文学博士,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15年入选第二批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2016年入选第八批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兼任中国骈文学会副会长。发表《地图、方志的编撰与汉晋大赋的创作》《颜延之的人生命运及其著作的编辑与流传》等论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颜延之生平与著述考论》《胡风东渐与汉魏文学新变》等。

马燕鑫为陕师大副教授;杨沐晓为陕师大副教授。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