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张学良为何乖乖被软禁,而不趁乱逃走

文诩历史 2024-02-09 11:10:09

张学良本是东北军少帅,即便到了国民党中,也有着不小的势力。1936年底,张学良为了能让蒋介石停止内战,全面抗日,与杨虎城一同发起西安事变。

经过多方的共同商议,最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得以恢复自由,而张学良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随同蒋介石一同去了南京,从此开始了软禁的生涯。

在抗日战争时期,因为前期战争的频繁失利,导致大量国土沦陷,张学良也被多次转移,在期间他曾多次向蒋介石请求,希望能准许自己上前线,报国杀敌。但是蒋介石一直没有同意,而张学良也一直被软禁。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整整半个世纪。那么不禁有个问题,在那个战乱的时期,张学良为何不趁机逃走呢?

其实这样的念头,张学良并没有过。虽然西安事变是为了国家大义,但不管怎么说,张学良终究属于以下犯上,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如果真要按照军事法庭来审理,张学良在随蒋介石来到南京后就不可能有命,我想那个时候的张学良早就想过这个可能。但是因为宋美龄的劝说,才让张学良留下性命,但是从此失去人生自由。

蒋介石也对看管的人说过,只要张学良不离开安排的场所,需要什么,都可以满足,唯一不被准许的就是离开场所。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学良的软禁生涯除了没有自由,其他也算的上是应有尽有,后来蒋介石还将张学良的几个夫人也全部送来。

在战争全面爆发后,因为战事的失利,张学良被软禁的场所从最初的孔祥熙公馆转移到贵州修文县城的阳明洞。在这里他呆了三年,1941年5月转移到贵阳市麒麟洞。1942年2月,转移到贵州开阳县。1944年,先到贵州息烽县,后来又到桐梓县。

战争结束后,张学良被送到重庆歌乐山戴公馆。在1946年10月被送到台湾看管起来。

说句玩笑话,张学良在这几年间,除了没有人生自由,也算得上是游山玩水了。

回到正题,张学良除了没有逃跑的心思外,他希望的是堂堂正正地离开软禁生活。因为那个时候日军猖獗,他多次向蒋介石请求,希望能上前线抗日,以死报国。不过,蒋介石不知道为何没有同意,他宁可继续软禁张学良,也不愿意对方执掌兵权。

除此之外,张学良就算想逃,他又能逃到哪里去?他那奢侈的生活方式,以及接受的理念,注定让他不可能真的与我党走在一起;而原来的军队也早就被蒋介石打散,他又不可能如以前那样执掌军队;而一旦出国,就意味着从此流亡海外。

这些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相比之下,现在的生活除了没有人生自由,其他又有什么不满意的,自己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罪犯,能这样过完一生也没什么不满足的。

0 阅读:5

文诩历史

简介:爱好历史,关注历史,尤其喜好三国时期与唐朝时期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