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野成立,他没当副司令,名义是纵队司令,却按战略区副职使用?

从阳化石 2024-05-11 01:56:34

1948年,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编为中原野战军,刘、邓担任司令员、政委。同时也成了中原军区,刘、邓为司令、政委,陈毅为第一副司令,李先念为第二副司令。

或许有人不解,军区成立可以设立多个副司令,怎么野战军没设立副司令一职呢?如果设立,该由谁来担任合适?

我们知道,大战略区分为前方和后方。野战军隶属于大战军区。军区军政主官可担任野战军军政主官,也可不担任。

如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杨得志;华东军区司令陈毅,政委饶漱石,野战军司令员、政委由陈毅担任;东北军区与中原军区的军区以及野战军首长是一致的。西北野战军,前线是彭总,后方是贺老总。

1948年5月成立的中原军区,名义上是第二次成立。第一次是抗战结束后,李先念部、王震部、王树声部组建。中原突围后,中原军区也就不存在了。1947年8月,刘邓率领主力部队南下大别山,经过大半年转战,在鄂豫皖站稳脚跟。

上级调陈老总为军区第一副司令,或许是更好的让华野与中野密切配合作战,而且中原军区成立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加强军区领导力量,如何打仗不负责,因为也没有兼任中野职务;

李先念担任第二副司令,因抗战时期他长期在鄂豫边区打仗,而且在后来成立的中原军区担任司令员。如今被调去担任军区副司令员,同时也把过去的部队12纵带过来开辟江汉根据地。他在鄂豫皖地区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或许不是军事出身,加上军区工作比较繁琐,负责军区发展建设。

既然中原军区加强领导力量,野战军没有设置副司令员呢?

此时的野战军不再分兵作战,在此之前,刘邓麾下虽然有1纵、2纵、3纵、4纵、6纵、8纵、9纵、10纵、11纵、12纵以及38军。实际上4纵、9纵、38军由陈赓指挥,8纵留在晋冀鲁豫军区,10纵、11纵、12纵分别在桐柏、豫皖苏、江汉开辟新区,属于地方性质的野战纵队。

刘邓实际指挥1纵、2纵、3纵、6纵,4个纵队。当中原军区成立后,兵和一处,集中优势兵力作战,4纵、9纵、11纵队也加入进来,才7个纵队,兵力不算很多。看看华野下辖12个纵队,粟裕作为代司令兼代政委领导部队作战,设置副司令员的必要性大不大呢?

如果提拔副司令,几个纵队中谁合适担任?

答案或许是显而易见的,非陈赓莫属。

从资历上来说,他的资历可比刘邓首长还要老,在整个中原军区以及中原野战军中,比他资格老的没几个。从作战能力来说,更是毋庸置疑,土地革命时期虽然带兵打仗,可实际不算长,抗战开始后,军事战绩越来越耀眼,上至中央首长,下到战士,凡是接触过他的人都对他是认可的,不管是从军事指挥,还是领导力来说,也都是很优秀的。

自上党战役后,陈赓指挥4纵以及太岳军区部队长期独立作战。发起闻夏战役、临浮战役歼同蒲战役、晋西南战役等,歼敌共计四、五万之众。1947年指挥4纵、9纵、38军为一个集团作战,南下开辟豫西根据地,发起诸多战役,如洛阳战役等。

陈谢集团是直接受到中央指挥,属于一个战略集团军存在,尽管陈赓只是一位纵队司令员,可实际使用可对比大战区副职。

1948年,4纵、9纵等部直接由刘邓指挥。宛西战役发起时,陈赓统一指挥2纵、4纵、华野10纵以及桐柏军区主力作为主作战集团,3纵、6纵和华野3纵、8纵作为保障集团,一边休整,一边监视增援之敌,9纵负责看守西面郑州之敌。最终歼敌2.1万之众;宛东战役时,分为两个集团作战,陈赓指挥2纵、4纵、华野10纵桐柏部队为西集团,陈锡联指挥1纵、3纵、6纵为东集团。投入兵力7个纵队,歼敌6000余人。

在接下来的淮海战役围歼黄维兵团时,陈赓指挥4纵、9纵吸引敌人兵力进入指定地点,几个纵队将其包围。加上华野几个纵队一起,分为三个集团作战,陈赓、陈锡联、王近山各负责一路。

可以说,在军事指挥方面,陈赓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调任野战军副司令员,这样工作的重心就在司令部,而非直接指挥作战部队。可以分析,在作战部队的作用远大于在司令部,刘邓首长可以让他指挥多个纵队,实际上相当于副司令的指挥位置。

1949年,全军改编后,他担任兵团司令员,渡江战役后,再次独立作战,与四野15兵团一起解放广东,暂时隶属四野林总指挥。在指挥中,与林意见相左时,阐述意见,向中央、刘邓、林罗发电说明,得到中央的支持。展开千里追击战,一举将外逃之敌歼灭,解放云南等地。

7 阅读:3717
评论列表
  • 2024-05-12 18:27

    陈大将一直是129,晋冀鲁豫,中野,二野的前委委员,本就是大战略区的领导之一,且排名一直在战略区参谋长之前。不是一般旅长,纵队,兵团司令。

  • 2024-05-16 12:51

    大家喜欢说什么什么战神,彭老总、陈赓大将这样能里能外、迎难而上的就是战神!

从阳化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