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雷利访华被叫停,秦刚外长为何不想见?只因对方触犯中方四个雷区!

星星会卖萌 2023-07-09 01:11:21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近期,美国欧盟外长博雷利访华计划被中方叫停的消息引起国际关注,而这也是博雷利访华计划遭遇的第二次波折了。中国为何将他拒之门外,只因其触犯了四个雷区。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美国欧盟外长博雷利原本定于7月10日的访华计划再次折戟。为何说是“再次”,是因为博雷利这位美国的欧盟外交事务负责人其实早在3个多月前就公开表达过有访华的计划。

却以不知真假的“个人健康原因”推迟,避开了欧洲各国的“访华热潮”,令人不禁思考如此“错峰出行”又为了哪般?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近期,博雷利再次提出将于7月10号访华,欲与中方面对面地讨论交流中欧关系问题,这次倒是没有什么“个人健康问题”,却也依旧未能成行,因为计划遭到了中方的紧急叫停。

值得一提的是,博雷利访华行程被“取消”只是欧盟单方面对外用的措辞——欧盟委员会发言人马斯拉利在采访中表示,中方以日期不能安排为由“取消”访问。

但实际上中方给出的态度是因日期排不开故“推迟”,在国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中方回应为;“欢迎博雷利高级代表在双方方便的时候尽早访华”。显而易见的是,与马斯拉利发言中的“取消”有所差别。

但虽说措辞有所微妙的不同,传达的结果却是一样的——不管是因为时间安排上的问题,还是基于其他因素的考虑,中方对博雷利这样打着交流旗号,却缺乏诚意、来者不善的访问,并不欢迎。

耐人寻味的是,“取消”与“延迟”这样的文字游戏,再结合近期国际上的舆论形势,美方、欧方似乎意图单方面的推卸责任,将中欧问题等尚未解决的国际问题甩锅中国。

布林肯访华的联想

一样都是美方访华“推迟”,一样都是国际舆论疯狂造势,世界目光聚集的焦点,欧盟外长博雷利的折戟让人不禁联想起前不久的布林肯访华事件。提到布林肯访华,就不得不提到前不久的中美“流浪地球”事件。

事件起因是一只来自中国的热气球,因不可抗力进入美国领空,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政府早在1月28日就有所察觉,却选择秘而不宣,据推测当时该气球应处于阿拉斯加上空。

直到2月1日,气球被当地居民于美国西北部蒙大拿州上空发现并公布在社交媒体上,称发现了中国的“间谍气球”。

这一消息立马在美国引起轰动,媒体报道推测,民众讨论的同时,政府也做出了一定的反应,“流浪气球”事件后,美国总统拜登听取美方国家安全简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原定的访问中国计划也宣布取消。

同时,2月4日,气球于美国东部的南卡罗莱纳州被美方空军F22隐形战机盯上了,并被一枚AIM-9X响尾蛇导弹击落。因事件发生前后正是电影《流浪地球》上映期间,这起事件也被中国网民戏称为“流浪气球”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流浪气球”事件之所以会引起大众戏谑的讨论,正是因为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闹剧”性质,中美双方的外交、军方都各持己见,对这只气球的性质判定截然不同。

中方外交部、国防部均将其称为“无人飞艇”,美方却将其命名为高空监视气球,认为这是中国试图监视美国大陆的不怀好意的举动。

中方对美方的质疑与击落气球的举动表达了严正抗议,国防部更是直言“(中方)保留使用必要手段处置类似情况的权利”。

值得一提的是,事件发生4个多月后,美方主动对此事件进行澄清,美五角大楼负责人称,经过判定中国侦察气球在过境或飞越美国时并没有收集情报,不过这是后话了。

显而易见的是,“流浪气球”事件中美国一系列匪夷所思的炒作与操作让彼时将要缓和的中美关系再次蒙上阴影,中美双方关系针锋相对的同时,原先在国际舆论充分“预热”的美国务卿布林肯访华自然也受到了影响。

在原定的访华日期到来之际美国方面单方面宣布,因“间谍气球”事件恶劣影响,美国将推迟该行程。美白宫战略协调员在记者会上强调是“推迟”而非“取消”,“间谍气球”事件告一段落后会有后续的访华时间公布,却再无音讯,“无限期推迟”。中方对此做出的回应是“中美都没宣布过什么访问”。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博雷利访华与布林肯访华具体情况有所不同,而博雷利访华是却庹尧诲(欧盟驻华大使)透露的,作为美宾访华必要的牵线人,他的消息可信度高。而布林肯访华虽然也是在欧盟、国际媒体口中反复预热,饱受关注,实际上却并无相关人员表态。

来者不善,诚意不足

据庹尧诲透露,博雷利这次访华意图讨论两个中欧关系中切切实实的“雷点爆点”问题——台海问题和俄乌冲突,专门奔着冲突问题前来“友好讨论”,此举实属匪夷所思,让人不禁怀疑此次访华“来者不善”。

美国宣称的“中美关系、中欧关系需要尽早,最好今年得到改善”似乎在此次计划中未见足够的诚意。同时博雷利作为以“缓和中美关系”为目的的访华计划的人选,恐怕并不合适。博雷利名义上是美国欧盟外长,实际上职责却覆盖外交与美国的安全政策。

“安全”二字可大有深意,“安全”经常作为议题被美欧国家滥用利用,影响中国与其的正常合作与交流。博雷利负责安全政策时自然也是这番行径。其对中欧关系一向是一副所谓“外交安全两手抓”的做派。

博雷利触犯四个雷区

台海问题,前文提到今年4月,博雷利以身体健康、感染新冠为由推迟了原定的访华计划,同时他将原定访华时发言用的演讲稿公开纰漏在社交平台,该演讲稿内容耐人寻味。

其代表欧盟宣称将坚持、尊重一个中国基本原则,却又称台海局面目前十分紧张,中方不应动用武力解决问题等。显然后者才是其想强调的,美方试图用“怀柔政策”的外表包裹限制中国正当权利的狼子野心。

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

台海问题是中国的底线问题。毋庸置疑,中方应当,且确实采取了坚定、强硬的态度面对该问题,主权问题决不让步。因此,博雷利这番看似怀柔的言论实则是“拉偏架”,意图损害中国主权,阻挠中国行使捍卫主权的正当权利。

中美关系,博雷利以身患新冠为由延迟4月行动后不久,就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参与4月16日G7会议,在会议中强调该会聚焦中国。

甚至直接对中国主权进行了明目张胆的挑衅,妄言称中美、中欧关系的发展需要看中国对台海、俄乌两大敏感问题的态度和表现。

在平等的国际会议上直称需要考察一个国家在其主权问题上是否有满足其心意的“表现”,这无疑是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傲慢和无理。

中欧经贸,博雷利曾在相关文章中提到欧洲并不担心中国近年来经济上的不断崛起,但希望中国重视并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减小中欧4000亿的贸易逆差,为欧盟各国提供一些贸易红利,让他们更好的进入广阔的中国市场。

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本是正常,但结合博雷利此前在敏感问题上的行径与言论。其“放下碗骂娘”的算盘真是打得恬不知耻。

俄乌冲突,中国在俄乌冲突中持中立立场,主张先停火,再劝和交流促谈。博雷利则对中国立场另有揣测,认为中国应直接给俄施加压力逼俄撤军,再解决乌方问题。

中方针对这样的质疑予以回应:中方并不是俄乌冲突的当事国,具体冲突的解决应俄乌两方决定决定,中方不予干涉。其次,博雷利此番言论旨在以俄乌冲突为借口要挟中国在中欧关系上让步。

博雷利在一些主要问题上立场与中方存在很大的不和谐之处,此次访华无疑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缺乏诚意。他的访华可能并不能取得良好的为中欧关系“添砖加瓦”的作用,反而会为其蒙上新的阴霾。单就其诚意问题,中国有充分理由拒绝博雷利访华。

而且同时,博雷尔职级有限,欧盟外长无非就是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同米歇尔(欧盟理事会会长)与冯德莱恩(欧盟委员会主席)相比较,他的行政级别与政治能量十分有限。在米歇尔跟冯德莱恩已经访华并就中欧问题进行了充分全面的交流的前提下,博雷利确实没有来的必要。

冯德莱恩

有意思的是,中方推迟博雷利访华计划同期,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兼欧盟气候问题首席谈判代表蒂默曼斯却在中国访问,交谈氛围也十分友好、融洽。

耐人寻味的是,不只是时间上相近,蒂默曼斯同样因个人健康原因将原定于4月份的访华计划进行了推迟。但他修养后的访华就没有被中方延迟,与博雷利的待遇实在是“天差地别”。

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中欧气候方面本就有合作意向的影响,更大的影响可能来自于欧方对中欧合作的不同态度——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蒂默曼斯与博雷利预期访华时间相近。

一般来讲会一同访华,但事实却是两人分开来访,这隐隐体现出了二人似乎在中欧关系的处理上有着较大的、本质上的分歧。在这个基础上,中方对与博雷利访华的“双标”自然是有本可依,无可厚非的。

结论

中国作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中立国,对国际合作一向采取积极的态度。采取“不合作是最大的风险,不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的观念,积极谋取合作共赢。但这并不代表中方会对主权原则问题有所让步,如若欧方、美方不能摆正对华态度,中方将坚定立场,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中国对欧方访华不同的态度,是欧方相应人员有无诚意的投影。中国将热烈欢迎、积极配合具有诚意、端正态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美关系、中欧关系的改善需要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

0 阅读:1027

星星会卖萌

简介: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