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军埋伏山顶三天三夜,我军浴血奋战两昼夜,第三次攻坚终得手

历年壹沫 2024-01-25 10:45:42

"冲啊!" 排长大喊一声,带头冲锋。然而越军工事坚固,火力强大,我军不得不败退。第一次攻击时,官兵们信心满满。可是当他们的先头部队接近高地时,却遭到了越军猛烈的火力压制。

第二次攻击,指挥员调整了部署,决心用翼侧包抄的战术取得胜利。这一次,官兵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厮杀,可还是没有突破越军的防线。

经历两次失败后,这支部队在高地下坚持了一天半,伤员仍在流血,牺牲战士的遗体还没有来得及运走。但是他们知道,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第三次攻击随时会展开......

1979年2月,云南省河口县的昆明军区第14军第40师第119团接获任务,要求歼灭班菲地区的越军,保卫国家边疆。其首要目标就是攻占黄连山省红河东岸的17号高地,因为这座高地山势险要,是控制通往班菲小路的要害之地。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看似简单的攻坚战,将会使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

2月17日上午,在经过第一次失败的攻击后,指挥员决定调整部署,以求一举突破。这一次,他派遣主力部队从侧翼迂回包抄,企图用奇袭战术击溃越军的防线。

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机枪的铁雨与手榴弹的破坏在山谷中不绝于耳。“同志们,冲啊!” 排长大吼一声,第一个跳下战壕。然而,这还是一场苦战。在与深深埋伏在山头的越军厮杀后,小分队只能带着伤亡惨重的代价败退。

经历两次失败后,这支小分队只能停止进攻,转入防御。在高地下,他们简单清理了伤员,将牺牲烈士的遗体移交民兵后送。补充了弹药和给养后,他们在山脚盘桓了一天半,时刻准备迎接第三次进攻的命令。

2月18日晚上8点,他们终于等到了那个时刻。这一次,指挥员对部队进行了充分的动员,研究了作战方案,还派人深入敌后侦察。凌晨时分,在师炮兵的火力支援下,这支小分队开始了最后的进攻。

“给我冲!” 排长大吼一声,带头爬出战壕。越军工事中顿时炮火连天,可这一次我军没有停步。在汹涌的枪火与烟雾中,官兵们终于来到了越军的第一道工事前。

“看我的!” 一个士兵拉下保险栓,炸弹在敌群中弹飞激起一片血雾。我军如入无人之境,很快突破第一道防线。

“好样的,兄弟们!” 排长激动地大喊,一边端起冲锋枪扫射。可就在这时,敌军的火力猛然加强,我军再一次处于苦战之中......

在连续战斗近两天后,第三次攻击战终于到了关键点。越军的防线在我军的猛烈进攻下已经开始瓦解,可是敌人仍在顽强抵抗。

突击队伍中的下士长在敌火中双膝着地,他脸色发白,鲜血从胸口汩汩涌出。可他还是咬紧牙根爬向下一处掩体,然后将最后一个手榴弹甩向越军工事。

“我们要胜利了......”他喃喃低语,在倒下的前一刻用尽全身力气高举起冲锋枪。

就在这时,我军预备队伍也加入了战斗。在汹涌的人海攻势下,越军的防线终于崩溃。我军如入无人之境,很快攻占了高地。

“胜利!”“胜利!”战士们此起彼伏的欢呼在山谷中回荡。可就在这时,指挥员清点部队时,脸色忽然变得凝重起来——他发现有十几名战友永远地留在了硝烟弥漫的山头。

经过连续数十个小时的血战,我军终于攻占了17号高地,完成了保卫国土的神圣使命。可是胜利的喜悦并未遮掩沉重的代价——截止到战斗结束时,这支小分队已经伤亡过半,其中不少是老战士和好兄弟。

尽管付出了巨大牺牲,但官兵们并没有气馁和退缩。站在敌人焦黑的工事前,他们依然挺拔地立正站好,向牺牲的烈士们默默致敬。

他们知道,同志的鲜血绝对没白流,因为这一次胜利将打开通往更大胜利的道路,而他们也一定会让老乡和祖国更加自豪。

这场惨烈的攻坚战充分展现出我军“奋勇向前,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尽管敌众我寡,战况激烈,但官兵们仍然没有退缩,一次次向敌人发起冲锋。

正是这种百折不挠、视死如归的精神,成就了最终的胜利。每一位参加这场战斗的战士,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而所有为国捐躯的烈士,也将永远活在人民的记忆里。

0 阅读:41

历年壹沫

简介:历史上最突出偶然的机遇,是赫赫名人伟大人物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