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亚人都过得这么累?看完这些就明白了

十厂长说世界 2024-05-14 01:57:37

为什么我们东亚人天天熬夜加班996,从小到大卷学习、卷工作、卷房子;到老了不仅没法安心退休,很多人还要继续为生活奔波,一辈子几乎没有一刻能够停下来。

而反观欧美人,天天红酒雪茄熬夜开趴,从小主打一个快乐学习,长大都在追逐梦想,遥望星空和宇宙;到老了不仅有钱有闲,还能乘风破浪环游世界!

为什么东亚人这么勤奋,天天过得比狗还累,生活质量却始终上不去呢?老祖宗不是告诉我们勤劳致富,懒惰会坐吃山空吗?难道是老祖宗们说错了?还是一直以来我们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呢?

我就用这一篇文章把事情全部说清楚。

在地铁上加班的年轻人

一、东亚有一个“天生的缺陷”

很多人会觉得东亚是因为不够发达,所以我们的生活品质比不上欧美。

其实不是的,我举3个例子:

80年代日本的人均GDP曾经超越过美国,可几十年下来直到现在,日本依然是世界上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高强度的工作和内卷的职场环境击垮了日本年轻人,硬生生他们压榨成了平成废宅(不婚、不生、不买房,完全躺平的日本年轻人)。

很多七八十岁的日本老人为了生活,逼不得已还要出来开出租、打零工、捡废品。日本人活的滋润吗?显然没有!

70多岁的日本老人在流水线工作

还有前两年刚被列为发达国家的韩国,在90年代的增速被称为“汉江奇迹”,而韩国人的生活不仅没有欣欣向荣的痕迹,反而在学习、工作、生活极度内卷的情况下,韩国被扣上了“生育率最低国家”的帽子。年轻人在高压的工作面前,完全失去了梦想。区区5000多万人口的韩国,500-800万人都有着移民的愿望。

当然还有新加坡,即便人均GDP也已经超过美国,但极度内卷的环境,也逼得新加坡人,拼命卷工作卷教育,甚至曾经获得过三个世界之最,“平均工作时间最长“(曾经)、”步行速度最快”(节奏快)、“睡眠质量最差”(压力大)。大家都在极度的压力下搞钱搞事业,以至于新加坡被称为“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韩国高考,比我们还卷

而之所以东亚人这么累,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东亚地区有着先天性资源与人口数量不对等的因素,也就是人均资源总量小。

人均资源总量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富足程度。而东亚国家的资源相比较于欧美来说,是极为不丰富的。北欧有众多巴掌大的小国,就是最好的例子。

比如挪威,它是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国,掌握了西欧50%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由于人口只有500多万,光是卖石油和天然气的收入,就能为挪威人带来近30000美元的人均GDP。也就是说,仅石油天然气资源,就能让挪威人过上普通发达国家的生活。

还有芬兰,仅仅靠林业一项,每年产值也能达到260亿美元,人均就是5000美元的GDP。你也可以理解为,人家光是砍砍树做做木材生意,每年创造的人均GDP就快接近我们的一半了。

还有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他们的生活悠闲也是出了名的,因为人家的铁矿石占了全世界一半还多,光是卖卖石头,也能养活2500万澳大利亚人。

反观东亚,尤其是韩国日本,本身资源就贫瘠,再加上狭小的土地上人口众多,天生就没办法吃上资源的这碗饭。而即便中国土地辽阔物产丰富,但面对十四亿人,什么资源都是杯水车薪。

资源丰富且人口少,这是我们东亚多数国家在致富路上无法避开的第一个问题。

很多人看到这里,就会说:法国德国英国哪些国家不也是资源少么,还有美国,虽然地方大,但人口也多啊,为什么他们还是过得那么潇洒?

这就涉及到我要说的第二个原因了。

二、产业结构面临着严重问题

欧美的很多国家确实不是因为资源而强大,稍大点、人口稍多点的国家几乎不可能靠着资源来发家致富。

我们都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在18世纪由英国发起;第二次工业革命在19世纪由欧美牵头。虽然东亚地区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时候顺利上车,但经过多年的沉淀,欧美在工业上的地位几乎不可撼动。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美国也很卷

而亚洲的工业是从欧美继承过来的,但优先转移过来的却都是中低端的轻工业。这些工业都有个共同点:高污染、低毛利。像衣服、鞋子、袜子,一些不痛不痒的生活用品等等,再逐渐过渡到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等技术含量稍高点的产业。

承接产业的流程是从欧美先到日韩,再由日韩辐射中国台湾省、中国、东南亚等地区。待到产业从承接阶段到规模化阶段,我们就能发现,整个亚洲,尤其是东亚、东南亚地区的产业同质化就非常严重了。但这些同质化的产业可都是些耗费人力多、劳动强度大、排放污染物多的产业,关键还不怎么赚钱。

而各个国家为了能更多地争抢到这些产业的订单,就需要提高产能、降低价格,克扣工资,陷入到了内卷陷阱当中。

最后,打工人的日子是这样的:工作又脏又累、工资还低,更不敢轻易甩手不干,因为你需要挣钱养家,并且还有更多的人愿意干你的活。

而之所以有这种产业问题,是因为西方不想让你碰他们真正赚钱的产业。

产业转移地图

三、西方的产业压制

上面提到过,80年代日本的人均GDP曾经超越过美国,当时日本人已经有了“不用卷”的苗头了,1987年到1994年。在这段时间内,日本人的年均劳动时长下降了217个小时。

因为日本人撅着屁股干了几十年低端产业后,突然间悟了:这些产业又苦又累还不赚钱,图啥呀?于是将产业转移至韩国等国家后,开始搞起了高精尖产业,涉及到了汽车、半导体、机器人等产业,并诞生了东芝、日立、索尼、佳能、日本电气等一众世界级企业。

日本也在70-80年代一飞冲天,经济体量超过美国的60%,当时全世界都在羡慕日本的富有,日本也号称能买下整个美国。

80年代日本富裕的年轻人

然而日本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美国的核心利益,这抢的可是美国人的饭碗。

于是在1985年,美国逼迫日本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让日元大幅升值,国内泡沫急剧扩大。在1986年又逼迫日本签订了《美日半导体协议》,限制日本半导体产品的出口,同时还强迫其接受外来半导体市场的注入。

于是日本在不久后房地产泡沫破灭,造成了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美国也顺利成为了半导体行业霸主。

当然,这种熟悉的套路也曾经发生在我们身上,2016年开始,美国制裁中兴事件,导致中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2019年开始,美国制裁华为事件,硬是把华为逼成了一个“超能战士。

针对于我国高端产业的打压,能很清楚看到,只要我们染指高精尖产业,西方就会不遗余力地攻击你。而这些高利润的产业,恰恰是能让我们走出内卷,不再这么累的最重要的一条路。

但事情也并没有那么简单,由于人口基数的庞大,即便把全球所有的芯片、汽车、飞机产业都给我们来做,别的国家都别做了,那我们的人均GDP也只能增长几千美元。

所以,我们目前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某一个或者是某几个高精尖产业的竞争,而是需要进行全产业链竞争。航天、飞机、芯片、汽车、大轮船、军工武器,所有最赚钱的行业我们需要去竞争之外,那些基础的工业我们也不能放手,否则,我们就无法达到“去内卷”的目标,将会永无止处在一个繁忙的人生当中。

所以,你说欧美与我们的矛盾能调和吗?面对利益,根本不可能。

最后

亚洲人为什么活得这么累,答案就在上面3个原因里。

日本的年轻人正在低欲望的社会中躺平,在“平成废宅”的环境中慢慢沉沦;韩国青年也在极高的生活成本中挣扎,人口在极度扭曲的社会环境中慢慢消逝。

面对东亚国家当前的困境,面对欧美步步紧逼的打压,摆在我们面前的就一条路:去做高价值的产业,去做高价值的产业,去做高价值的产业。

这是唯一一条不让我们自己人过得那么累的路。

全文完。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辛苦大家点个“赞”吧!

1 阅读:302
评论列表
  • 2024-05-14 14:54

    四表三油!要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成本!而不是提高生活质量!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

  • 2024-05-14 16:57

    负重前行,终有化蛹成蝶的一天。

十厂长说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