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餐“排队王”小小集渔杀入上海,日翻台12轮,它到底凭什么?

红餐网 2024-05-20 10:20:55

在上海这一泰餐竞争高地,这家泰式大排档作为后入局者,点燃了市场。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周里希;编辑:景雪。

近年来,泰国菜在国内餐饮市场异军突起,不少门店凭借别具一格的装修风格和烟火气的精致美食,成为了人们争相打卡的网红餐厅。

截至2024年5月10日,抖音平台“泰国菜”话题的视频播放量为25.5亿次,分别为越南菜、新加坡菜的15.0倍、49.9倍。小红书平台带有“泰国菜”关键词的笔记数量为73万篇,分别为越南菜、新加坡菜的9.1倍、6.1倍。

泰国菜是如何出圈的?这个赛道又存在着什么机遇?红餐网注意到,眼下就有一家泰国菜餐厅点燃了上海市场。

前不久,小小集渔·泰式大排档”(以下简称“小小集渔”)上海首店开业,最高翻台率竟达到了12轮。其店门口排队的人流,比起许多网红火锅门店也丝毫不逊色。开业现场,门店迎来了泰国前副总理、泰中友好协会会长功•塔帕朗西阁下。

泰国前副总理功·塔帕朗西阁下与小小集渔创始人陈一凡

门店日翻台最高12轮、排队超1000桌,

泰餐赛道出现重量级玩家

时光回溯至2020年,小小集渔在成都这片美食沃土上落地生根。

根据红餐品牌研究院发布的《泰国菜发展报告2023》,彼时,以“泰式大排档”和“泰式茶餐厅”为主题的泰国菜经营模式在餐饮界刚刚兴起,小小集渔是较早进入泰式大排档细分市场的品牌之一。

之所以选择这一赛道,主要源自集团公司有着对泰餐长达20多年的深厚积累。据悉,小小集渔隶属“集渔系列”,与“集渔泰式火锅”出自同门,最初的集团创始团队自1998年于泰国普吉开设第一家店后,便一直深耕泰餐领域。

2015年,团队打造了“集渔泰式火锅”,就在市场中迅速掀起了一股泰式火锅的热潮,成为了“成都餐饮界单日排队记录创造者”。当时,集渔泰式火锅在网络上引发了百亿流量,吸引了大量餐饮人前来考察和学习。

在泰式火锅的经营过程中,许多火锅涮品以外的菜品(如焗烤、咖喱系列等),虽然点餐率不高,却时常收到客人极高的评价。

这一发现激发了团队创立新品牌的灵感,小小集渔应运而生,以泰式大排档风格,将泰式街头小食,以新品牌的形式呈现给更多顾客,满足更广泛的市场需求。

2020年,第一家门店落地,凭借20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与口碑和对品质的专注,小小集渔很快在成都市场崭露头角。

在之后两年多时间里,小小集渔并未急于求成,而是通过连续开设多家直营店,结合市场实际和铺面类型反复验证,打磨出了适合不同城市且稳定盈利的单店模型。

到了2023年,小小集渔才强势开启全国市场的布局。前期的扎实铺垫,品牌迅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其不仅在北京、天津、成都、重庆等地开设门店,也致力于发展下沉市场。截至目前,该品牌已覆盖全国50余座城市,总门店数达到了100+家。

红餐大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东南亚菜品牌门店数还停留在10家以下,门店规模达到50家以上的东南亚菜品牌仅有2.1%,小小集渔成为了赛道内为数不多的具有一定规模效应的品牌。

在其入驻的城市,品牌迅速登上了当地的“东南亚菜品人气榜”“东南亚菜品热销榜”等榜单。周年庆当天,成都太古里店迎来了惊人的场面,排队人数超过了1000桌,这一成就充分展示了品牌的强大吸引力和影响力。

即使是进入上海这样的“泰餐红海”市场,小小集渔也非常能打。

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上海泰餐门店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全市泰国菜餐厅突破了400家。在这里,泰国菜品牌的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而其上海店一经开业,便吸引了许多消费者前来打卡和用餐。小小集渔上海门店负责人透露,工作日的翻台率常常超过10轮,而周末和节假日更是轻松突破12轮。

“重”产品、“轻”模型,

泰式大排档的攻与守

在竞争激烈的泰餐市场,小小集渔凭什么能从市场中脱颖而出,相较其它泰餐品牌,小小集渔到底有何能耐?

对此,红餐网也与小小集渔的创始人以及高管团队聊了聊。

1、打造文化内核,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

“小小集渔不仅仅只是在做泰餐,我们的出发点是要将中泰文化融合,促进中泰文化民间交流。”小小集渔创始人陈一凡常与团队高管们强调道。

具体来看,在产品上,小小集渔通过不断探索泰国文化,不断丰富团队的创新基因,推出了更地道、独具风格的泰餐产品。

比如在上海店,小小集渔团队就将泰式食材与上海本地饮食文化相结合,上架了富有中泰特色的“泰式冬阴功灌汤包”。在不久前前泰国总理来访时,这些菜品就获得了他和同行人员的认可。

泰式冬阴功灌汤包

此前,小小集渔也被授予了“中泰文化民间友好交流示范店”和“中泰文化民间友好交流践行者、推动者”。

即便进驻到下沉市场,小小集渔也没有放松对中泰文化的传播。

“许多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对泰国文化并不了解,但他们本身也有好奇心。让消费者在用餐过程中了解中泰饮食文化的历史和渊源,既能增强消费者对中泰文化的认知,也能提升其民族荣誉感,进而对品牌也会有不一样的记忆。”

2、“一店一景”,门店大都在150㎡以下,轻量化的同时保证体验感

纵览泰餐赛道,过去泰餐品牌往往选址于中高端商场,门店店型也基本以大店为主,这样的重模式,开几家店、十几家店还好,但要实现规模化复制就会很难。

而小小集渔选择了更轻量化的模式,据了解,小小集渔的门店大部分在150㎡以下。在此基础上,品牌又综合考虑了厨房大小、门店人效和坪效等因素,甚至连店员一天所走的步数都纳入考量范畴,在保持高效运营的同时,实现了开店成本的进一步优化。

小店模型降低了投资成本,开店也变得更加灵活。即便是90平方米左右的门店,月营收也能达到80万元。

不过,门店虽然轻量化,并不意味着小小集渔就会忽视顾客用餐体验。

小小集渔门店的装修风格采用了泰式浓烈的红、黄、绿等色彩搭配,为顾客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营造出大排档独有的热闹、休闲且接地气的就餐氛围。同时,它又会针对不同城市升级门店,打造了“普吉沙滩风”“街头夜市风”“曼谷唐人街风”等别具一格的设计风格,实现“一店一场景”。

3、还原泰国街头美食风格,打造特色菜品

在泰国菜烹饪过程中,因其调味工序繁多、流程复杂,这为许多泰国菜品牌的供应链搭建带来了挑战。

然而,对于小小集渔而言,这并非难题。凭借20多年深耕泰餐赛道的经验,他们构筑了强大的产品储备库,并建立了智能化配送网络,确保了各地门店的原材料供应,从而保障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更为重要的是,小小集渔致力于打造特色产品,在行业内保持着较高水平。他们坚守以泰国街头美食为主打,推出的街头烟火气菜品备受欢迎,为顾客提供最地道的泰国美食体验。

“目前对于餐饮来说,需要提供的不止是好的产品和服务,而是超出预期的用餐体验。我们不仅将纯正的泰国街头搬进了我们门店,更保证每一位顾客都能轻易地拍出九宫格照片来发。顾客主动向朋友推荐是我们判断他们喜不喜欢我们的唯一标准。”陈一凡表示。

全面布局“泰式大排档”,

助推行业发展

眼下,泰餐市场的发展其实已经进入了2.0时代。

具体来说,1.0时代的泰餐市场主要是以传统餐饮模式为主,泰餐餐厅数量庞大,但品牌分散,行业竞争不大。2.0时代的泰餐市场则是品牌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时代,核心竞争力来自品牌的营销力、产品力和数字化。

对于泰餐来说,需要不止一个“小小集渔”来推动泰餐市场的升级。

泰国菜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至今已有30余年。其凭借浓郁的东南亚风情、上瘾的酸辣口味、多元的产品收获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

在整个东南亚菜系中,泰国菜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泰国菜门店数在东南亚菜系中占比高达51.2%。在社交平台上,泰国菜也一直是食客们热议的美食焦点。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中国赴泰国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13倍,而不少游客都是为了泰国美食专程前往。旅游的带动会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东南亚菜,也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泰餐在国人心目中的存在感。

由此,不少业内观点都认为,未来运营东南亚菜的餐厅会越来越多,泰餐这个赛道还有爆发的潜力。尤其是价格相对亲民的泰式大排档,与当下餐饮消费注重性价比的趋势相契合,未来的发展不容小觑。

同时,酸辣口味具有成瘾性,泰国菜本身就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底蕴。那泰式大排档这个细分赛道能否乘风而起,在竞争压力相对更小的当下迅速跑出头部品牌?

一如小小集渔,如今已经铆足了劲,开启加速扩张模式。目前,小小集渔上海二店和三店已经装修完成,并将于5月底试营业,四店也正在装修中。2024年,小小集渔计划于上海开设共计20家门店,将立足于华东,引爆全国。与此同时,在华东地区城市,小小集渔将尝试推行首店免加盟费政策。

“我们希望能够推动泰餐市场朝着更加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将传统的泰餐美食用现代的方式进行呈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泰餐。”陈一凡表示。

接下来,小小集渔将进一步加强对泰餐行业的布局,同时也会推动泰餐产业链的发展,助推整个行业的快速成长。

*图源:小小集渔供图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