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到底什么水平?

咩咩爱历史 2024-04-08 09:10:06

01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农历五月廿九日,北洋水师第二次造访日本。

五年前,北洋水师第一次来日本在长崎,大清水兵集体嫖娼期间,和日本警察以及市民发生冲突,造成血案,差点引发中日开战。

时隔五年,丁汝昌再率北洋水师造访日本,自然谨慎小心,舰队还没进横滨港,就下达严令,禁止水兵登岸,并要求各舰狠抓军纪,务必要给日本人留下军纪严明、威武雄壮的印象。

六月初四,日本明治天皇在东京皇宫接见了丁汝昌及其他高级将领,双方互致问候,并互赠礼物。

表面一派友善,实则暗流涌动......

因为丁汝昌注意到,五年来日本海军的扩军一直在跑步前进——

巨资向法国订购三艘4000吨级的装甲舰——“松岛”号、“桥立”号和“严岛”号(即“三景舰”)外,又向英国订购了2400吨的装甲巡洋舰“千代田”号、3000吨级的装甲巡洋舰“秋津洲”号。

加上原有的3000多吨的“扶桑”号二等铁甲舰、“浪速”号和“高千穗”号两艘装甲巡洋舰,日本海军主力战舰总吨位已经迫近3万吨。

与之相比,曾遥遥领先的北洋水师,这几年来却陷入了停滞状态

自从四年前“致远”号、“靖远”号、“经远”号、“来远”号四艘装甲巡洋舰加入北洋水师之后,唯一增加的战舰只有福建船政局建造的国产巡洋舰“平远”(战斗力当然是没法和英法德造的军舰比)。

此时北洋水师主力战舰的总吨位只有3.3万吨,对日本的优势已经非常有限。

据说日本还在和英国谈判,打算再购置一艘最先进的4000吨级装甲巡洋舰吉野号。

一旦此舰加入日本海军,双方主力舰队的吨位差距就将被抹平,甚至逆转!

02

更焦虑的是,朝廷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就在此次造访日本之前,户部尚书翁同龢还向光绪皇帝上了一个折子,说,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大清的水师已经远东第一,旅顺、威海的军港和要塞也已经完工。眼下朝廷花销的地方很多,户部财力困难,请求暂停购买军舰大炮两年,让户部喘口气。

后来有人说,翁同龢的哥哥翁同书,早年曾被李鸿章弹劾革职,因此翁同龢痛恨李鸿章,才利用自己户部尚书、两朝帝师的身份给老李下绊子、故意阻挠北洋水师的发展。

甲午战败,翁同龢应该是头号罪人!

客观地说,作为户部尚书,翁同龢当时的日子确实很难过——

光绪十四年(1888年),也就是北洋水师正式成军的那一年,执掌大清最高权力已经二十七年的慈禧太后宣布结束“训政”,将朝廷大权“归政”于成年的光绪皇帝。

尽管大家都知道“老佛爷”不会真放弃权力,但毕竟是做出了“归政”的姿态,因此光绪对慈禧也是感激涕零,为她重建清漪园,并亲自改名“颐和园”,以供她晚年颐养天年。

几年下来,颐和园的工程花钱如流水,已经投了800万两银子。

除了颐和园工程,光绪的大婚也是笔大花销。

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二十七日,光绪皇帝迎娶了慈禧的亲侄女、自己的表姐叶赫那拉•静芬。

慈禧一口气花了500多万两银子办婚礼。

还没完。

光绪十三年(1887年)八月,黄河在郑州境内大规模溃决,淹死百姓上百万,苏鲁豫皖四省三十多个州县被淹,灾民人数八九百万。

赈灾+堵塞决口,又花掉1200多万两银子!

紧这三项,就,2500万两。

当时大清一年财政收入多少呢?

6000多万两。

常年入不敷出,户部东挪西凑才能维持日常开销。

谁来当这个户部尚书谁都得疯。

翁同龢的“暂停购买军舰大炮两年”的折子,并非针对北洋水师。

有个例子可以证明——

当时帮办海军大臣张曜提出,这几年光发展北洋水师了,南洋水师都没怎么发展,战舰水平都很差,建议朝廷拨点儿经费给南洋水师也买一两艘铁甲舰,实在不行买一两艘装甲巡洋舰也行。

结果光绪批示:朝廷实在没钱,让南洋水师弄几条鱼雷快艇啥的对付一下吧!

我们站在上帝视角,知道三年后甲午战争就将爆发,然而站在当时的角度看,虽然清廷已经察觉日本有觊觎朝鲜和台湾的野心,但在朝鲜“甲申政变”之后的十年间,中日之间总体上关系还是和平、正常的,确实没有要爆发大规模战争的迹象,要不然日本也不会主动邀请北洋水师前去访问。

既然如此,出于短期的平衡财政的需要,暂停购买军舰两年,也是可以理解的。

03

实际上,日本计划和大清开战的时间也不是我们所熟知的1894年,而是1896年之后。

为什么呢?

因为日本在1890年通过第三次海军扩军计划,计划用六年时间购置二艘8000吨以上的铁甲舰,以实现对北洋水师的全面压制,为将来战争取得制海权提供有力的保障。

根据这个计划,日本于1893年向英国订购了“富士”号铁甲舰。

不久之后,日本又向英国订购了和“富士”号同级别的“八岛”号。

这两艘铁甲舰排水量达到了12000多吨,装甲强度、火炮威力和航速都大大超过了“定远”号和“镇远”号,可以说已经是比“定远”和“镇远”领先了整整一代的先进战舰了。

按照造舰的时间表,这两艘巨舰应当在1896年完工并入役,因此日本人认为,1896年之后再对大清开战,才能稳操胜券。

只是日本人自己也没想到,当“富士”和“八岛”还在船台上的时候,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突然在朝鲜发生,导致中日战争提前了三年爆发。

而此时的日本海军,虽然已在整体实力上反超了北洋水师,但并未对北洋水师形成压倒性优势,因此日本不得进行一场并无必胜把握的“赌国运”之战。

04

可能您要问了,大清的人力物力财力难道不该比日本强太多了吗?怎么日本有钱不停买军舰,大清反倒没钱买?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从两国发展海军的目的和思路去考察了。

大清发展海军的根本目的是“拱卫海疆、抵御外辱”。

既然如此,发展海军不是大清的头等大事,赈济灾民的优先级要高过海军。

清政府平均每年拨出大约200万两银子的经费给海军,占其财政收入的比例约为3%,属于比较正常的支出比例。

而日本就不同了。

日本从明治维新之后就确立了“开拓万里海疆、宣国威于四方”的国策,把对外侵略扩张作为自己发展海军的主要目的。

隔海相望的大清,更是日本的头号假想敌。

日本从长崎事件后,是照着十年内压倒大清海军的目标发展的。

海军军费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暴涨到了30%以上!

换句话说,大清只是在正常发展国防力量,而日本却是穷兵黩武,准备对大清来一场生死大战。

如果这场战争不打起来,大清可以正常过日子,日本却会把自己拉爆。

所以说到底,只怪大清的财政能力太差,以八九倍于日本的人口,财政收入却只比日本高40%。

而日本通过疯狂借债,借遍国内国外,硬是把所能支配的财力和大清基本拉平,再用近乎疯狂的军费投入比例,最终实现了对大清海军实力的逆袭。

就这样,大清海军实力在达到顶峰之后,就陷入了长达数年的停滞。

而就在这关键的数年里,世界海军的发展趋势却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05

当时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高潮期,海军造舰技术和火炮技术也飞速发展,随之又带动了海军战术思想的变化。

从十六世纪晚期到十九中期,西方海军一直使用纵队战术,通过船舷装备的大量火炮猛烈轰击敌舰。

到了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出现铁甲战舰,而船舷火炮大多为中小口径火炮,已经无法对铁甲战舰形成有效毁伤了,于是西方各国不得不走上了重炮路线,进而使纵队战术短暂地被横队战术取代。

北洋水师成军之前,恰好就赶上了横队战术占主流的时代。

这种战术主张舰队充分发挥舰首重炮和撞击的威力,因此在海战中要始终以舰首对准敌舰。

在这种战术思想下,各国海军都特别重视舰首主炮的威力,舰首主炮的口径和军舰的吨位比普遍都大得离谱。

比如北洋水师的“平远”号巡洋舰,吨位才2100吨,但舰首主炮口径却高达260毫米。

而这种口径的主炮在二十世纪至少是万吨级的战舰才会装备。

北洋水师早期购置的撞击巡洋舰“超勇”号就更加离谱,排水量才1350吨,舰首主炮口径高达254毫米,妥妥的小船扛大炮。

既然吨位有限,主炮又这么大,那自然就要牺牲火炮的数量,尤其是舰尾的后主炮,在横队战术下几乎没有用处,所以往往直接被忽略掉。

比如北洋水师的主力装甲巡洋舰“经远号”和“来远”号,以及国产的巡洋舰“平远”号,从建造完工时就没有安装后主炮。

侧舷炮数量也很少,一般都只在舰首两侧各布置一门150毫米火或120毫米的副炮,反正安多了也没用,因为舰首对敌时其他副炮都没法发射。

剩下就是57毫米、47毫米和37毫米的速射炮了,这些火炮虽然因采用管退炮技术而具备很快的射速,但口径太小,海战时只能近距离杀伤敌舰暴露的人员,对敌舰毁伤能力极其有限。

到了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管退炮技术的成熟,开始出现中大口径的速射炮。

西方海军的战术思想也从重视舰首重炮火力转向强调舰队火力的输出强度,火炮的射击速度和密度成为了首要的考量因素。

在这种思想下,纵队战术又开始复兴,取代了横队战术成为世界海军的主流战术。

纵队战术强调在海战中要保持以船舷对敌,利用舰首炮、舰尾炮和船舷上布置的副炮同时射击敌舰,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火力输出。

这里解释一下——

所谓“管退炮技术”,就是指火炮在发射后,利用炮管的后退来抵消后坐力,在炮架不动的情况下实现炮管自动回归原位。

在此之前,各国军舰的主炮都是采用“架退炮技术”,一旦火炮发射,整个炮架一起后退,以抵消后坐力。

因此发射完一发炮弹后,就要再用人力把火炮推回到原来的位置,费时费力,严重影响发射速度。

北洋水师各舰的主要火炮全部采用架退炮技术,最快也只能一分钟发射2发。

像“定远”号的305毫米巨炮,更是一分钟只能发射1发,因而火力输出密度有限,只能赌火炮命中对手的几率。

与之相比,日本海军却拥有“后发优势”。

他们很快就意识到纵队战术和管退炮技术的优越性,果断放弃了发射速度缓慢的重炮,改为大量装备口径不大但射速极快、量大管饱的速射炮。

比如,日本海军购自英国的“吉野”号装甲巡洋舰,主炮口径只有152毫米,但舰首、舰尾和侧舷都有布置,而且射速高达每分钟7发,再加上每个侧舷都装备了多达8门的120毫米副炮。

这样,只要“吉野”号用一侧船舷对准敌舰,就能有11门速射炮可以同时射击对手!

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假设北洋水师的主力巡洋舰“来远”号与“吉野”号对阵,当两舰侧舷相对时,“吉野”有11门火炮可以同时射击,每分钟就能打出77发炮弹,而“来远”却只有舰首两门210毫米主炮和侧舷的一门150毫米副炮(均为架退炮)可以同时射击,每分钟最多只能打出6发炮弹。

双方火力输出密度居然相差了13倍!

这种情况下,胜负还有悬念吗?!

06

北洋水师当然也注意到了这种重要的变化,多次向李鸿章提出要购置新型战舰,尤其是大量装备速射炮的战舰。实在买不起战舰,也要购置一批速射炮为现有军舰换装。

但由于清廷下旨两年之内暂停购买军舰火炮,这些要求自然都被搁置了起来。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解决的办法。

管退炮技术成熟之后,大清国内的兵工厂也开始积极仿制中大口径的速射炮。

光绪十八年(1892年),江南制造局仿制英国“阿姆斯特朗”120毫米速射炮获得成功,总办(总经理)刘骐祥马上向朝廷上书,请求将刚刚仿制成功的国产速射炮样品发往北洋水师,供北洋水师试用。

如果试用合格,请北洋水师日后不再向外国采购速射炮,一律向江南制造局采购。

实际上,当时的清廷也在积极推动各类军火的“国产替代”。

所谓“暂停外购船炮两年”的要求,主要是指暂停向国外购买军舰和火炮,但对采购国产的军舰和火炮是不限制的。

所以刘骐祥的请求很快获得了批准。

一门江南制造局仿制的国产120毫米速射炮被运到了北洋水师进行了试用。

然而遗憾的是,也许是李鸿章看不上国产仿制货,也许是给北洋水师的军舰改装速射炮存在一定难度,总之这次试用最后无果而终。

北洋水师没有接受国产的速射炮,当然也就只能继续使用旧式的架退炮了。

07

时间转眼来到了光绪二十年(1894年)春夏之交。

四月初三,光绪皇帝颁下圣旨,让李鸿章主持进行大清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全国性海军校阅,以震慑对朝鲜蠢蠢欲动的日本。

四月中下旬,南洋水师、广东水师,会同北洋水师,总共21艘战舰在山东威海到盛京(今辽宁)旅顺之间的渤海海域进行了总计3天的合队操练,并在四月二十三日举行了盛大的海上阅舰式。

校阅总指挥李鸿章,看着茫茫海天之间,一艘艘飘扬着黄龙旗的战舰威风凛凛地驶过眼前,也不禁感到踌躇满志。

尽管他知道日本的海军实力眼下已经反超大清,但他相信,凭借眼前这支威武的大清海军,日本应该不至于敢在短时间内挑起战事。

然而,现实很快打了他的脸。

大清的海军大校阅刚刚结束,日本的铁蹄已经踏上朝鲜的土地,一场将改变中日两国国运的大规模战争即将爆发……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德宗实录》、《甲午战争史》、《中日关系史》、《北洋海军史》、《世界海军史》

19 阅读:6930
评论列表
  • 2024-04-08 22:38

    二流的装备,一流的海员和管带,三流的海战思想,清廷内部是战是和犹豫不决,太后和皇帝不一条心,海军和陆军不和,几大军阀也互相指责拆台!名义上北洋水师属于大清,实属北洋李鸿章的个人财产,北洋有难,各方势力当然是坐山观虎斗,眼看着北洋水师的覆灭而无动于衷!

    11xxx62 回复:
    不入流的海员和管带。绝大多数在刘公岛投敌卖国
  • 2024-04-08 22:45

    装备是很不错,可惜海军的后勤保障很差,国内的制造水平满足不了需要,跟现在的印度有点类似,全靠进口,一旦有事就捉瞎,炮弹供应不上,现进口也来不及。明朝后期实行海禁,虽属沿海实则是个典型的内陆国家,海军从属于陆军。海军基地还需要陆军来看护,没有陆军配合,整个港口的炮台就落于敌手,再先进的舰艇也成为活靶子了,大舰,巨舰只有到大洋深处才有用武之地,在军事思想上就落后日军好几百年!

    梦幻 回复:
    这玩意都能推到明朝身上去……你可能不知道有一个词叫做隆庆开关
  • 卡心 12
    2024-04-10 08:49

    刚成军的时候亚洲一流,到 甲午海战 的时候技术水平已经开始落后了。那个时代是军事技术大爆发的时代,隔几年就有心式技术装备出现,不能及时更新很快就会落后。比如1894-1895年 甲午战争 ,十年后的1906年划时代的无畏舰就开始造了。在这之前管退炮、新式发动机、新式钢装甲、新式火药(炮弹)等技术逐一出现。在海战里北洋舰队命中率比日军高但是仍然战损超过日本,就是技术落后的问题。太吃亏了

    大铁臂阿童木 回复:
    在炮弹的使用上咱们就吃亏了,开花弹太少,命中率高有何用,穿甲弹没有杀伤力,要不然日军一条船都没沉!
    卡心 回复: 大铁臂阿童木
    是的,使用的炮弹技术也落后了。实心/配重穿甲弹杀伤力真的比后来装炸药的穿甲弹差太多了。
  • 杨亮 10
    2024-08-23 12:13

    赶上海军高速发展时期,很多军舰都是刚开始建还很先进建好还没下水就落伍了,按当时的情况3年一大改5年左右换代,北洋水师的主力船也就剩下一个吨位大了,跟主流主力舰相比落后差不多2代

  • 2024-04-27 00:21

    外强中干,大清必完。即使侥幸胜利,也只是苟延残喘,也不会改写历史走向。

  • 2024-05-13 22:43

    世界前十的水平

  • 2024-04-15 13:19

    什么水平,全军覆没

  • 2024-04-09 21:19

    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呀。[得瑟]

    用户56xxx85 回复:
    成军时是第一,到开战时已经落伍了
  • 2024-04-22 09:30

    满清实属该灭

  • 2024-05-26 22:41

    全程用英文口令训练,多数将领具备欧洲海军强国学校和见习资历。在航速和舰炮综合实力不对等的遭遇战中能重创日海军旗舰,打得日军旗舰失去战斗力,最后受制于命令被日海军陆军毁于港口之内。在一个连火柴都造不出的时代这种海军素养并不低,为什么全军覆没只有研究历史和海军的学者才能弄明白,如果整支舰队全数尽为搏命一击死而后已的战斗精神可能还有一丝存在的可能。之后还没有哪个舰队有这样的战绩,重创敌军旗舰。

  • 2024-07-10 19:18

    康熙大帝感慨万千,我真的还想在活五百年

  • 2024-04-09 14:10

    现如今的日本海空军也不可小觑!

  • 撞沉吉野

  • 2024-04-08 21:48

    装备很先进,人也敢打,奈何~

    用户56xxx85 回复:
    先进个得,主力舰远字辈已经15年的老舰了,海军发展快5年一代
    用户10xxx45 回复:
    清军想从外国买最先进的,外国不卖
  • 2024-07-10 01:03

    特殊年代黑清朝罢了,满清闭关锁国只是在鸦片战争中吃了亏,不得已开放了港口,事实上军备重点压根就不在海面

咩咩爱历史

简介:洞察世界,体察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