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错误中反思,比错误本身更重要

百合读书 2024-05-04 08:28:48

读书时看到这样一句话:父母的工作并非为孩子铺平道路,让他顺风顺水,全无阻碍,而是要帮他们找到靠自己战胜挫折的正确方法,并能吃一堑长一智。

这两天我观察一个现象,发现孩子对数学兴趣不太浓,能拖则拖,一点没有主动去学的意愿。

看着连续两次考的90多分,让我意识到数学大概率不是失误,要么是在学习中遇到难度的无意识退缩,要么是比较弱的知识点太多,无从下手。

这也引起了我的重视,按孩子之前的习惯,要是数学哪个地方卡时,他越会花时间重点去提升,这次却无动于衷。

当我看到这个问题时,直觉要推孩子一把,让他得怀揣勇气向前一步,于是一步步展开了提问。

我问他:你月考的数学成绩考了94,期中考了96,是不是近期的数学出了点问题?

孩子来一句:期中数学进步了,期中的题难一点,月考题简单。

我又继续问:那平时数学小测的成绩怎么样呢?

孩子说:数学小测改了,但没有给分数。大概也是90来分吧

我一听孩子这样说,就知道是数学的问题不是没发挥好,而是不会或者没有搞懂。

我接着又问:那你知道自己哪个知识点薄弱或者哪一个章节没学好吗?

孩子回答:也没有不会的,但一做题就会错。要说哪一章节薄弱,哪个章节都不牢固,但我也没有时间去学。

听到孩子这样说,我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他的问题大概已经清晰了,就是一步卡步步卡,从刚开始某个知识点到了好多知识点都不透彻,然后他自己都说不清哪个环节出问题了。

错误其实并不可怕,但如果没有及时从错误中反思并纠正,这时就会陷入模糊和无意识的逃避状态。

我能想起来最初数学出问题的时机,应该是在孩子情绪出现emo时,没有好好听课和写作业,导致后边看似都会,但有点知识浮于表面,然后环环拖后腿了。

关于数学要怎么学的问题,作为数学渣的我,没有发言权。不过学习的方法是可以用“刻意练习”来概括的:

首先,了解自己的现状。

一个人想要了解自己的现状,最捷径的办法就是做试卷分析,把日常错的题型先整理,再细化到每个错题中用到的知识点。

然后高频错的那个知识点以及章节,就是自己的易错点和薄弱点。

这个方法是我学习语文时的一个总结,直白地说高频扣分的点就是自己需要补的地方。

其次,用对方法去训练。

虽然对数学我不了解,也不知道该怎么学,但刻意练习适用于所有训练。

刻意练习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去学习和追溯,其次要做大量的纠正,将错误的方法纠正为正确的方法。

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导师的协助,来协助自己找到困扰点,然后再依靠着大量的练习来纠正错误,尤其是经常犯的错误。

我之前做过N套试题分析,发现易错点会无数次重复循环,无一例外。

也就是说你这次错的地方,如果不去刻意纠正和深度反思,下次一定还会以不同形式继续出错。

最后,训练后的有效反馈。

反馈包括自我反馈和外界反馈,自我反馈可以是刷题后对答案的反馈,也可以是通过讲给别人听的反馈,还可以是分数的反馈。

有一些反馈是弹性反馈,有一些反馈是固定反馈,但反馈是清晰和检测效果最好的手段。

学习的思路和底层逻辑是这样的,但怎么做?怎么开始第一步,这个事还需要孩子自己多一点点勇气。

因为拖得久了,所以想要打开“死结”时并不容易,但越不去主动打开结,这些“结”就会结得越多,越麻烦。

而我只能提醒:这段重点就是重视数学,要把它放在第一位的重点上。

因为我发现这几天孩子学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甚至语文和英语作业也在写,唯独对数学不管不问。这个信号也透露出孩子对数学没有了之前的热情与探索欲。

起码介入下,让孩子心理上重视一下,才有行动上的再进一步。

从心理学上追溯一下孩子逃避的原因无非是无从下手而产生的内心恐惧,进而有了不安全感,所以会一直拖着。

但拖下去的结果是越来越不想提及,这就会对他日后造成很多被动,等拖到某种程度,想要再抽身就相当不容易了。

不过好一点的是,孩子能听进去我的一些建议,不管能做到多少,进一点总比原地踏步要好。

这样看,错题分析是必要的,它是阶段性衡量和分析以及拆解自己的一个很好工具。

这个督促,也会成为我近期重点要关注的内容,每天推进一点,每次提醒一点,直到孩子鼓起勇气来面对和接纳,不断克服困难为止。

能从困难和错误中站起来,也是英雄主义勇敢无畏。

0 阅读:14

百合读书

简介:爱读书、爱思考、爱写作的百合,读完10000本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