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减少存款近4万亿,“存款搬家”是好事还是坏事?

谭浩俊 2024-05-17 08:49:01

央行发布的4月份金融数据显示,与一季度相比,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近4万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减少1.87万亿元,同比多减1.73万亿元,居民存款减少1.85万亿元,同比多减6500亿元。

对此,业内人士说得很轻巧,一是季节性规律,一是监管指导下银行主动压降高息负债,没有再主动吸收存款。果真如此吗?从季节性规律来看,往年的4月份确实都是存款相对减少的年份。从2019年—2023年,4月份的居民存款分别减少了6248亿元、7996亿元、1.57万亿元、7032亿元、1.2万亿元;同期,企业存款则有所不同,2019年减少了1738亿元,2020年增加了1.17万亿元,此后三年则分别减少了3556亿元、1210亿元、1408亿元。

从居民存款来看,虽然2021年和2023年减少量也都超过了万亿,分别达到1.57万亿和1.2万亿,但与今年4月份的1.85万亿相比,仍然相差2800亿和6500亿,其他年份就相差更大了。企业存款就更加难以相比了,尤其是2020年,增加了1.17万亿,与2024年相比,相差了3万多亿,其他年也都相差了1.5万亿以上。应当说,今年4月份存款的减少,应当不是季节性规律那么简单,而是有更加复杂的因素。

那么,主要原因是否就是专家所说的监管指导下银行主动压降高息负债呢?从4月份全市场理财产品规模环比增长了2.2万亿元来看,确实有这方面的因素,也说明居民购买理财产品的热情恢复了。但也绝不是主要原因。就算4月份新增理财规模全部都是由银行存款转移过来的,那还有将近2万亿的存款都去了哪儿呢?是企业和居民用于其他方面的投资了,还是消费了。用于理财是看得见的,其他是难以看清的。看不清的东西,才是容易出现问题的,是隐藏着风险的。

如果是企业和居民用于投资了,一个月增加2万亿的投资,应当可以从企业投资、股市投资、民间投资等方面看到某些迹象。实际是,4月份的股市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新增股民也有限,每天的交易量也仍然处于不温不火状态,民间投资也没有出现太大提升,居民创业也更多处于等待观望状态。也就是说,企业和居民并没有将存款用于投资。特别是居民,在没有更好项目和产品、且经济整体还没有步入全面恢复状态的情况下,是不大可能轻易将存款拿出来投资的,否则,会给个人财富带来比较大的风险。

那么,是否与消费有关呢?是不是国家鼓励企业和居民消费的各项政策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呢?当然不能排除这个因素,但是,从4月份的消费数据来看,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无论是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长还是住房消费,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没有出现明显效果。尤其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仅比3月份有所恢复,还没有进入正常轨道。因此,从消费环节还很难看出存款搬家后是进入到了消费领域。

有一种可能是,居民偿还房贷的力度加大了,对家庭负债更加谨慎,将存款取出后用于偿还住房贷款了。如果这样,对房地产业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一方面,说明居民负债购房的信心更低了,指望通过各项政策的居民购房的愿望会落空;另一方面,居民购房信心不足、热情不高,会导致房地产市场更加低迷,让开发商的日子更加难过,从而让房地产市场的矛盾更加难以化解。

今年4月份银行存款的搬家,确实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存款搬家”或许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但是,这种趋势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则需要认真、细致、谨慎地分析和研究,既不要单纯地认为是好事,也不要盲目地认为是坏事,而要看存款搬到哪里去了。如果主要用地理财,那只能说明广大企业和居民投资、消费的信心依然不强,只是想找一些可以让财富保值增值的新载体,对资金运行效率不会产生任何作用,货币发行后的效果没有显现。如果是用于投资,当然比理财要好许多,只是,投资有风险,切不可让企业和居民的存款变成风险很大的投资,必须给企业和居民做好提醒,避免出现严重的投资风险,给企业和居民利益带来伤害。只有用于消费,才是最好的结果,也是最希望看到的结果。那么,企业也好,居民也罢,能有多大的信心将存款转化成消费呢?能有多少存款搬家到消费领域呢?恐怕需要有更多的政策举措,尤其是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才能让居民的消费信心增强,也让企业的发展信心提升。

0 阅读:53
评论列表
  • 2024-05-17 09:45

    好事人民不信认银行了,坏事银行骗不了人了。

谭浩俊

简介:著名财经评论员,媒体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