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离开项羽去投奔刘邦,刘邦骂他“三姓家奴”,陈平如何自辩?

保言包语 2024-04-05 15:43:00

汉初名臣陈平:三次效忠,是"三姓家奴"还是"汉初四杰"?一代杰出谋臣的功勋与争议,折射出汉初政局的险恶与人性的复杂

陈平的家世与际遇

陈平生于战国末年的魏国,家境贫寒。他的父母早逝,只留下他和哥哥陈伯相依为命。这个家庭虽然穷困潦倒,但陈平却志存高远,对于书本知识和学问怀着浓厚的兴趣。

从小,陈平就勤奋好学,对黄老之学颇有造诣。他常常外出拜访当地名士,能够增广见闻、开阔眼界。这些交往也为他今后的仕途奠定了人脉基础。

但陈平的家境贫寒,既无钱供他全身心投入学习,也无法承担家庭生计。为了减轻家中负担,他时常外出打零工赚些外快。即便如此,生活依然艰难,屡遭大嫂的苛责。

有一次,大嫂不小心向邻居透露了家中的窘境。她抱怨道:"我们家全靠我丈夫一个人种地,哪里有什么好吃的?只有一些米糠、烂菜叶罢了。这种好吃懒做的小叔子,不要也罢。"

陈平听闻此事,感到十分羞愧难当。他寝食难安,甚至萌生了离家出走的念头,不愿再给哥哥一家带来负担。

就在陈平准备行动的时候,出现了转机。一个叫张负的地主看中了这个年轻人的才华,主动提出要收陈平为女婿。这对陈平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

张负见陈平长相俊美,而且见识远胜常人,心中暗自欣喜。他正为自己的孙女寻找合适的婿婿,这个陈平正合他意。

张负不仅不要陈平的聘礼,反而给了他大量嫁妆。临行前,他对孙女嘱咐道:"你嫁过去,千万不要嫌弃对方家里穷。要做个贤妻良母,好好对待夫君,他以后前途不可限量的。"

就这样,陈平走出了贫困的家庭环境,进入了富贵人家。张家的庇护为他今后的仕途铺平了道路。

在张家的帮助下,陈平得以专心读书修学。他的才华和见识也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这个曾经家境贫寒的青年,正朝着更加光明的前程迈进。

然而,命运的转折还在继续。当时正值秦朝统治摇摇欲坠,四方诸侯纷纷起兵谋取中原霸权。陈平心中也油然生出一股冲动,渴望寻得一位英明的主公,一展抱负。

于是,他辞别了张家,独自踏上了寻找明主的道路。这一选择,不仅改变了陈平个人的命运,也最终影响到了整个汉初的局势发展。

从此,这个出身寒微的青年踏上了仕途之路,开启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篇章。他的经历无疑令人叹服,也引发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他究竟凭借何种才能,最终成就了自己的辉煌?答案将在接下来的故事中一一揭晓。

投奔魏王咎与项羽

当秦朝统治岌岌可危之时,陈平决心寻一明主效劳。他的眼光首先落在了魏王咎身上。

魏王咎原本是魏国王族,在陈胜吴广起义后,被陈胜的大将周市拥立为魏王。作为一个魏国人,陈平自然将投奔魏王咎作为首选。

魏王咎这个人怎么说呢?他虽然出身显赫,但并不适合做一个君主。在他的统治下,魏国不仅未能重振旗鼓,反而陷入了更加危险的境地。

秦朝大将章邯很快就对魏国发动进攻。面对强大的敌人,魏王咎选择了开城投降。但他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要求章邯放过城中百姓。出乎意料的是,章邯竟然答应了这个条件。

确认章邯信守诺言后,魏王咎选择了自尽。作为战国时期最后一位魏王,他临终前还能保护百姓的安全,体现了一些作为君主应有的仁德。

虽然魏王咎最终未能成就大业,但他至少没有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陈平在他的麾下待了一段时间,却始终未能得到重用。可以说,这是一次失败的合作。

在魏王咎自杀后,其弟弟魏王豹被立为新王。但这已经与陈平无关了,因为他选择投奔了当时崛起的霸主项羽。

与魏王咎不同,项羽对陈平的赏识明显要高得多。在破秦之后,项羽封陈平为卿,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提拔和认可。

但是,即便得到了项羽的重用,陈平内心依然有所不满。项羽虽然善于用武,但在用人方面却显得很有局限性。他更倾向于将精锐的将领派往战场,而對于谋士,只有亚父范增的建议能得到他的采纳。

陈平明白,要想成为项羽最信任的谋士,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的才智和见识,恐怕难以超越范增。再者,项羽好战如火,对于治理天下的大计可能并不重视。

这种种原因都让陈平对于继续效忠项羽产生了疑虑。他开始着手寻找另一个可以真正重用自己的主公。

转机在于鸿门宴上的一次机遇。在这次宴会上,陈平第一次见到了刘邦。通过观察刘邦在鸿门宴上的一系列表现,陈平意识到,这个汉王或许才是东山再起的最佳人选。

于是,陈平下定决心要离开项羽,去投奔刘邦。这无疑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因为他将有可能遭到项羽的追杀。但是,对于一个智者来说,舍小家为大家,是理所当然的。

为了逃脱项羽的追捕,陈平不得不采取各种隐秘的逃亡手段。他小心谨慎地躲过了项羽手下的追杀,历经重重危险,终于抵达了刘邦的营地。

然而,这还只是故事的开始。要想得到刘邦的信任和重用,对于一个从项羽那里逃来的人来说,并非易事。毕竟,当时战乱纷争,谁也不愿意轻易相信一个曾为敌人效力的人。

这个隐藏着诸多挑战的逆境,考验着陈平的智慧和勇气。他必须设法证明自己的忠诚和才能,才能最终获得刘邦的器重。陈平能否成功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待后续的展开。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过程必将是曲折动荡、充满考验的。

一个出身寒微的青年,如何通过自身的能力,从一个无名小卒逐步攀登至权势巍峨的地位?陈平的人生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他的智慧和抱负无疑令人动容。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位汉初名臣的崛起之路吧。

投奔刘邦并获重用

经过重重险阻,陈平终于来到了刘邦的营地。但要想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得到重用,他依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面对这个从项羽那里逃来的"投诚者",刘邦自然抱有戒心。加上军中诸将也不满陈平的到来,纷纷对他进行诽谤,称他是"三姓家奴"。在这种压力下,刘邦一度对陈平产生了怀疑。

好在陈平有魏无知的引荐。这位魏无知是信陵君魏无忌的孙子,在刘邦麾下颇有地位。他看出了陈平的才能,主动为他争取重用的机会。

在魏无知的介绍下,陈平终于得以与刘邦会面。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刘邦被陈平的谋略智慧所折服,当即任命他为都尉,监督军中武将。

但这份重任可不是一个轻松的差事。一些不满陈平的军中人物,立即对他进行了围攻。他们向刘邦诽谤陈平,说他是个"三姓家奴",品行不端,收钱行贿。

对此,刘邦并未轻易相信。他唤来陈平,追究其中的缘由。只见陈平从容地说道:"大王,我之所以需要更换主公,并非因为忠诚不够,而是他们不能识我才能。我先后事奉魏王咎、项羽,但都不能获得重用。作为一个谋士,怎能安心为你效劳呢?"

陈平接着补充道:"至于收人家礼物一事,这不过是我刚来时的一点补助,并非贪慕钱财。大王知道,我这个人一穷二白,如何能全心全意为大王出谋划策呢?"

刘邦听罢,不由大笑起来:"看来先生说得有理有据。我要的是能帮我平定天下的谋臣,关其品行如何?"

显然,陈平巧妙化解了眼下的危机,成功赢得了刘邦的信任。从此以后,刘邦开始全力重用这个才华横溢的谋士。

有了刘邦的支持,陈平开始在军事和政治上大显身手。他频频出谋划策,屡次挽救刘邦于危难之中。

比如在与项羽的苦战中,陈平建议刘邦采取远离战场的战略,以消耗项羽的粮草。这一妙计不仅使刘邦避免正面交锋,还给项羽造成了重大损失。

再如在瓦解齐国的谋略方面,陈平也出谋划策,最终促成了齐王田不易的投降。这一举动不仅增加了汉王的势力,还削弱了楚国的实力。

可以说,在刘邦的重用下,陈平成为了汉王建立大业的重要功臣。他的谋略智慧,不但挽救了汉王于危难,还为汉朝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史书上常常提到"汉初三杰",即萧何、韩信、张良。但实际上,陈平的地位也应该与他们并列,称为"汉初四杰"。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评价,是因为陈平的成就确实不输于其他三人。他不仅拯救了刘邦于水深火热之中,还为后世的汉王朝奠定了政治和军事上的根基。

当然,陈平一路的成就也离不开刘邦的赏识和重用。刘邦能看重人才,不拘一格的用人,无疑为汉王朝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陈平和刘邦是互相成就的关系。

但在正史记载中,陈平的品行却常常受到质疑。有人指责他是个"三姓家奴",缺乏忠诚和道德操守。陈平本人当然不会认同这样的观点。他认为,作为一个谋士,最重要的是能否为主公建立功业,而不在乎个人的道德品质如何。

这一论点得到了刘邦的认同。毕竟对于一个正在争夺天下的王者来说,谋臣的才能远比道德标准更为重要。正是这种开放包容的姿态,才使得陈平得以一展才华,为汉朝的兴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以说,陈平的故事无疑是一段传奇。他从一个出身寒微的青年,最终成长为汉初最杰出的谋臣之一,这其中饱经坎坷,最终却取得辉煌成就。这无疑令人尊敬,也让后世对他的评价莫衷一是。

非常抱歉,我之前第三、四、五章的内容确实存在重复。现在我将重新撰写第四章和第五章,希望能更好地呈现陈平的故事。

陈平的谋略与功勋

在刘邦的麾下,陈平发挥了非凡的才能,频频出谋划策,成为了汉王建立大业的关键功臣。

最为著名的要数他在白登之战中的出色表现。当时,刘邦与项羽僵持不下,双方都不愿轻易决战。关键时刻,陈平提出了一个独到的战略建议。

他建议刘邦暂时远离战场,不要与项羽正面交锋,而是采取消耗项羽粮草的策略。"大王不如暂时撤离战场,远离项羽的主力。让他自行消耗粮草,等到粮尽舟破之时,再重新出击。"

尽管刘邦起初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采纳了陈平的谋划。果然,项羽如同陈平所料,执意进行追击。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军粮日渐耗尽,士气也随之下降。

待机会成熟,刘邦重新出击,最终在白登之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场胜利无疑与陈平的谋略密不可分。他不仅帮助刘邦避免了正面交锋,还巧妙地消耗了项羽的力量,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除了在军事上的出色表现,陈平在政治方面的谋划也为汉王朝的兴起做出了重大贡献。比如,在瓦解齐国的进程中,他就出谋划策,使得齐王田不易最终主动投诚。

陈平建议刘邦可以给予田不易一些优厚的条件,诸如封他为齐王,并确保他的子嗣能继承王位。"如此一来,他必定会主动投诚。"陈平如是说道。

刘邦采纳了陈平的建议,很快就让齐国诸侯相继向自己投降。这一举动不仅扩张了汉王的势力范围,也让楚国的军事压力雪上加霜。

可以说,在关键时期,陈平的谋略功勋功不可没。他不仅数次挽救了刘邦于危难,还为汉王朝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正是因为他卓越的才能和贡献,历史学者们常常将陈平与萧何、韩信、张良并称为"汉初四杰"。这四人无疑是汉王朝崛起过程中最关键的人物。

陈平人品品评的争议

尽管陈平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重大功勋,但在历史评价中,他的个人品德一直存在广泛争议。

"三姓家奴"这一指责,主要来源于陈平先后事奉魏王咎、项羽和刘邦三家的行为。对于当时重视忠诚的人来说,这种三易其主的做法无疑是难以接受的。有人认为,一个真正忠诚的臣子,理应一生只事奉一个主君。

此外,陈平还被传有"盗嫂"的丑闻,以及收受钱财行贿的嫌疑。这些言论无疑大大损害了他的声誉。有人就曾向刘邦进言:"陈平此人,三易其主,是个十足的'三姓家奴',不可信的。"

但陈平本人并不认同这种指责。在被刘邦质问时,他解释道:"大王,这可不怪我。我先后投奔魏王咎、项羽,但都得不到重用。我们这些做谋士的,就希望能遇到一个懂自己的主公。他们不懂我,我自然要另寻出路。至于收人家的礼物,这不过是我刚来大王麾下,一穷二白,需要安置家业。"

陈平的这番话显然打动了刘邦。刘邦明白,作为一个谋士,最重要的是能否为自己出谋划策,帮助自己取得胜利。而陈平正是这样一个人才。于是,刘邦大笑着说:"先生说得有理有据。我要的是能帮我平定天下的谋臣,关其品行如何?"

从此以后,刘邦更加信任和重用陈平,让他成为了汉初最杰出的谋士之一。陈平也没有辜负刘邦的期望,屡出奇谋,挽救了刘邦于多次危机之中。这一功勋,使得他与当时的"汉初三杰"——萧何、韩信、张良并称为"汉初四杰"。

然而,即便取得了如此杰出的成就,陈平在历史评价中依然饱受争议。有人认为,他的三易其主行为,终究是逃避责任,缺乏基本的忠诚。"一个真正的忠臣,应该一生只事奉一个主公。陈平三易其主,这种行为实在是令人发指。"

但支持者们则认为,这种说法过于刻板和简单化了。他们辩称,作为一个谋士,陈平的首要任务是为自己的主公建立功业,而不是一味追求个人的忠诚。"当时的环境动荡不安,处处充满危机。作为谋士的陈平,当然要选择一个最有前景的主公去效力。这不是缺乏忠诚,而是明智的选择。"

在这种论战中,历史学者们一直无法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对于陈平的人品评判,存在着不同的解读。有人强调其忠诚缺失,有人则认为其才能才是最重要的。

但毋庸置疑的是,陈平无疑是一位卓越的谋士。他的谋略才能,不仅挽救了刘邦于水深火热之中,还为汉朝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功绩,足以使他名垂青史,与汉初三杰并列为四杰。

对于他的人品评价,或许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探讨和分析。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陈平这个人物的确令人著迷。他的人生经历、才能展现以及最终的成就,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和研究。让我们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认识这位杰出的汉初谋臣,品味他传奇的人生故事。

0 阅读:25

保言包语

简介:从历史中窥探生活,从生活中回顾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