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结个婚,该给多少彩礼?

夜风雪 2024-02-26 14:34:22

今天看到热搜榜上的一个消息,江西崇义推进婚俗改革:建议“零彩礼”、“低彩礼”,彩礼不超3.9万元,婚后子女在全县范围按第一顺序择校入学,还有免费乘车、婚宴打8.8折等其它激励政策。全国各地的网友纷纷加入了讨论,各抒己见,热闹纷繁。

的确,现在结个婚,彩礼的数额是越来越大了。全国各地标准不一,单以网络上显示的标准,江西的确数额比较高,百万以上也是屡见不鲜。这也是很多男生家庭纷纷抱怨的原因,不是不想结婚,是这个婚实在结不起。

以我的家乡苏北为例,以前结婚礼金讨个彩头,通常是6.6万或者8.8万。对于现在的家庭来说,不算多,也不算少,毕竟除了礼金之外,还要三金(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通常男方还得有房。但是现在的人情社会已经不满足了,瞬间飙升至16.6万或者18.8万,有些家庭还要更高。可以想象的是,男方买了房之后,还有多少存款,或者说结婚前,必须先背上房贷。当然,小两口有自己的家也是人之常情。我们今天单论彩礼这一块。

我在网上包括自己的身边案例,罗列了几个高彩礼的出发点:

1、女方还有未结婚的弟弟,家长已经预估到自家男生结婚的金钱困难,试图从嫁女儿这一回,能先获得一些资助,毕竟礼金是不用还的,后面指望女婿帮助都是说不准的事情。

2、本地区的风俗要求。一个地区的风俗要求已经约定了一个基本的彩礼数额,尤其是亲戚家、邻居家最近出嫁的闺女彩礼就是一个很好的标杆。一旦你家要的低了,在周边人的议论中,就是男方对自家闺女的不重视。千万不要小瞧这些舆论,女儿女婿不在这住还没啥影响,女方父母可是要经常面对这些邻居,一旦落下口舌,时不时的要被调侃、说笑。

3、家长的好面。有些家长就是直白的说,彩礼的多少就是男方对自家闺女的重视程度,必须要高出当地的彩礼基准线。这话一出,男方无论如何也不能给了太低,必须满足自家老丈人家的要求。这也成了部分家长的“骄傲”,只要涉及到彩礼话题,他们一定是红光满面、夸夸其谈。

4、家长为女儿未来的生活谋划。很多女方家长都把这份彩礼留给自己的女儿,作为女儿的私房钱。生怕女儿以后在男方家里受苦,所以希望女儿身上有笔资金,也期望男方家庭对自家女儿体贴。

5、为改善自己的生活获取金额来源。靠出嫁自己的闺女的高额礼金,来达到改善自己生活的目的。当然这部分现在已经非常少了,但不得不说,还是存在。

大体上,高彩礼可以囊括为以上5个出发点了。而且上述的出发点还不分对错,毕竟,国内没有一条针对彩礼的硬性要求规定。所以也就滋生了各种彩礼乱想的横生。

那么江西崇义的彩礼改革能有效果么?在我看来其实过于激进了,单论第一条彩礼金额,一下子从以前的百万或者说大几十万,一下子降到3.9万,这个落差是多么的巨大!虽然,政策是好看多了,给高彩礼降热度了,给婚姻促进了,但是政策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实施的。打个不恰当,但个人感觉很生动的例子,一个保温杯,原来一直卖100元,现在10块大甩卖,买家都很欢迎,终于不用花大价钱了,拍手称赞;厂家很忧伤,利润就剩那么一点点了,厂子没之前富裕了;还有一批买家也很担忧,降价这么狠,是不是有什么质量问题?我再观望观望;还有一批买家还是买其他100块产品,毕竟以前的消费习惯还在,认为一分价钱一分货,高标准还是值得信赖。所以,在我看来3.9万这个彩礼很莫名其妙,如果说我是女方家庭,我与其要这个数额的彩礼,我还不如索性不要,充分发扬新时代结婚家长作风,不要彩礼,还显得与时俱进、潮流时尚。(本质上,我是觉得这个3.9万,在江西以前高彩礼地区,说女方家长大气,但并不凸显出来,反而显得有点虎头蛇尾,也并不好看,江西这种高彩礼地区先降至16.6万以下,其他普通彩礼地区降至6.6万或者8.8万更好)

当然,现在的低结婚率肯定不单单是高彩礼的问题,江西政府的初衷是好的,希望给热闹的婚礼,喜上加喜,也减少一些负担。这个政策也势必给那些真心不想要太高彩礼的家庭一个很好的支持。改革是渐进的,你的家乡现在还要多少彩礼呢?买房买车是不是必须的呢?三金、五金的要求又是多少呢?还有什么特殊的彩礼清单呢?

0 阅读:14

夜风雪

简介:一定乾坤,落地无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