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龙翔:加快推进志愿服务立法多举措为志愿者提供保障激励

扬眼 2024-03-06 22:30:29

志愿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但随着志愿服务向着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趋势发展,志愿服务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和规范管理等方面的短板也逐步显现。

全国人大代表龙翔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建议:加快推进志愿服务立法,为推动全社会志愿服务事业的繁荣提供法律支持与保障。

志愿服务立法亟待加快

《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截至2021年10月30日,我国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2.17亿。近年来,志愿服务工作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优化社会资源分配、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部分志愿服务活动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对于志愿服务理解过于片面,把志愿服务简单等同于捡垃圾、搞卫生;有的甚至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开直播博眼球等。

“加快志愿服务立法是规范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志愿队伍发展、提质志愿服务工作的迫切需要。”龙翔表示,国务院2017年出台的《志愿服务条例》已不能完全适应志愿服务工作精细化和精准化的需要。为了进一步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有效应对实践中新出现的问题,加快志愿服务法的制定工作,已经成为十分迫切的需要。

从5个方面深入调研

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虽然已将志愿服务法的制定纳入了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但尚未形成法律草案。龙翔建议,要加快推进有关工作,特别是围绕志愿服务中存在的急需立法规范的重点问题,开展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尽快形成比较完善的法律草案。

对于调研的方向,龙翔建议:以构建系统化、有序化的志愿服务工作为目标,全面优化并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以专业化为导向,致力于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志愿者队伍;倡导社会化的服务理念,积极推动志愿服务的整体效能提升和质量优化;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和完善政府部门间的协同合作与联动机制,提升志愿服务管理效率;秉持法治化原则,明晰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主体的法律责任,确保志愿服务在法治轨道上健康、有序发展。

强化各方协同配合机制

龙翔在调研中了解到,在应对重特大事故抢险救灾等紧急公共服务场景下的志愿服务活动中,由于各方信息获取存在差异并缺乏现场统筹,导致民间志愿组织等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各支队伍之间包括与官方专业救援力量的协同合作出现问题,严重限制了志愿服务作用的发挥。

“建议以信息化手段为引领,大力强化并完善政府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配合机制。”龙翔表示,比如明确灾害和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单位要完善与志愿组织等力量的良性互动机制,健全向志愿组织等力量公开或提供必要的地理信息、城市管网信息、设施设备和人口分布信息等的制度,协同各方高效开展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从而提升整体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效率。

多措并举解决后顾之忧

针对偶有发生的志愿者群体劳而无功、不被理解、“既流汗又流泪”的现象,龙翔建议,应当重视并切实保障志愿者权益,建立健全志愿服务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对志愿组织、志愿服务团队及其活动的政策支持与实质性扶持力度等。与此同时,完善涵盖志愿组织及志愿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保险制度、强制保险制度、后续保障和抚恤制度,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和组织中推广设立专门的志愿服务保障储备金,解决志愿者在非责任事故中遭受意外伤害时的补偿问题,免除后顾之忧。

此外,龙翔还建议,对于恶意诋毁、侮辱志愿者的,要明确违法者担责的内容和方式。针对借助志愿服务牟利的,或者假借志愿服务名义博眼球博流量等干扰正常志愿服务秩序和社会秩序的行为,划定行为底线,厘清违法的判断标准,加大惩治力度。 通讯员 宁人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校对 陶善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