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斧式上将王平临危受命整顿武汉军区,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史海撷英 2024-02-07 16:56:35

1975年6月24日至7月15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解放军总参谋长邓小平和党中央副主席、国防部长叶剑英主持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

这次为期20天的会议,主要任务是遵照毛泽东的指示,着重讨论调整军队编制体制,整顿军队思想、组织和作风纪律问题。

“当前在我们的部队,存在一系列问题,可以概括为‘肿、散、骄、奢、惰’这五个字!”

会议开始后,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部队问题所在,要求全军增强党性、反对派性,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和作风,提高干部的思想、指挥和管理水平。

在这次会议上,他和叶剑英还强调了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不容许任何别有用心者插手军队。

在当时的各大军区当中,武汉军区的情况十分复杂,也是邓小平、叶剑英要整顿的主要对象。

武汉军区地处中原,交通便利,部队比较多。当时共有3个军、4个特种兵师、2个独立师,空军也比较多,还管辖着几个省的省军区。这支大部队便于机动,可东进可西征可南下可北上,是军委的总战略预备队。

邓先圣

军委扩大会议前后,邓小平、叶剑英就考虑对武汉军区领导班的力量予以加强,掌握好这些部队,以防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发生不测。

派谁去呢?邓小平、叶剑英都主张从全军挑选一个强硬的角色去担当这个重任。他们思虑再三,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人选,那就是开国上将王平。

王平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初六(1907年10月12日)出生于湖北阳新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平就是红三军团长彭老总的部下,深受彭老总雷厉风行、敢作敢当的领导风格影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期负责政治工作的王平都立下了赫赫功勋,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优秀军政人才。

对于王平的成长经历和工作能力,邓小平和叶剑英都是非常熟悉的,而且此前王平在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政委的几个月中,更充分证明了他完全具备在复杂局面中劈开一条路的能力和魄力,是一位“战斧式”的上将。

王平接到这个命令时,感到很突然,但一听两位老领导介绍完武汉军区的情况,他二话不说,立即准备上任。

在王平出发前,邓小平和叶剑英又一次向他面授机宜。叶剑英重申了武汉部队的战略地位,邓小平则通报“四人帮”插手武汉军区的情况,并告知地方上的问题不少。两位副主席反复叮嘱王平:“你要密切注意各种动向,你到武汉军区的任务,就是一定要掌握好部队,要按军委扩大会议精神,把部队整顿好!”最后,邓小平补充了一条:“你要保护好王猛同志,你和杨得志、王猛要一块儿放手工作!”

王宝田

邓小平所说的王猛同志,就是从军队调到国家体委任主任的开国少将王猛,他也是长期做政治工作的一名将领,曾协助周总理在体育、外交等方面做出过突出成绩。

王平无声无语地接受了任务,没有要求,也没有誓言。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两位致力于挽救民族危难的老首长面前,一切都心领神会……

没想到王平到达武汉的第一天就出现了意外情况——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夜间突发急性前列腺炎,疼痛难忍,被军委派飞机接到北京去治疗了。接着,军区前任政委王六生和副司令员张震也分别调任工程兵部队政委、总后勤部副部长。

而王平对于军区其他领导都不太熟悉,这样一来,给他的工作加大了难度。

王平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一边调查研究摸情况,一边传达贯彻军委扩大会议精神。此时,他已经把邓小平和叶剑英及军委意图深思熟虑,走到一个地方就开座谈会,情况摸清楚了就以新的军委会议精神发表讲话,要求部队改组“软、懒、散”的班子,调整“骄、奢、惰”的干部,加强部队指战员思想革命化建设……

王平走到哪里,就把这些精神传达到哪里。

王惟允

随后,王平在军委的支持和王猛等人的协助下,冲破重重阻力,开始对问题较大的某军和某省军区进行分步骤整顿部署。

经过调整班子,组织上得到相对保证,王平便开始大刀阔斧地实施军委的意图,把军事工作的拨乱反正与干部工作的拨乱反正两项并举。

正是由于王平这员“战斧式上将”,按照邓小平、叶剑英的指示,在武汉军区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牢牢掌握了部队,使得这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军区平稳度过了那个风雨如磐的特别历史时期,为党和军队做出了巨大贡献。

0 阅读:41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