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学林揭秘牟其中(二)从“中国首富”到“中国首骗”

何学林大策划家 2024-05-12 00:05:41

从“中国首富”到“中国首骗”,这一集我们继续讲——商界鬼才牟其中的传奇人生:主要讲牟其中被判“死刑”是怎么回事?

牟其中,四川万县人,1940年出生,父亲牟品三是川江著名的航运实业民生公司的重要股东,在金融界颇有名气,由于他与国民党上层有交往,解放后曾两次遭到逮捕审查,从牟其中一生的经历和遭遇来看,牟其中显然继承了他父亲的遗传基因,也热衷于搞金融和政治,结果一次因金融诈骗罪被判无期徒刑,一次因政治问题被判“死刑”。

牟其中是牟品三跟姨太太的侍女生的,都说私生子聪明,在牟其中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直到解放,牟其中生母的丫头地位从未改变。银行资本家的家庭出身和丫鬟所生的卑下地位对牟其中日后金融意识的觉醒和自卑性格的形成无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牟其中一生三次入狱的坎坷命运与他父亲两次被捕相比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1959年,牟其中首次参加高考,结果名落孙山;第二年,他卖掉铺盖乘船来到武汉再次报考,这次他终于考上了武汉中南工业建筑设计院办的大专班,但是,在读了半年之后又因户口问题未能解决而被迫退学;之后,他又第三次报考,独闯新疆,准备报考新疆的一所艺术学院,对,牟其中身上具有与生俱来的艺术家气质,充满异想天开的想像力,假如牟其中学画画,范曾只能屈居其后,想像力在范曾之上,炒作造势的功力更不是范曾可比的,等到了新疆后才知道,该校已经停办,那时候信息闭塞,更没有现在的互联网和微信,连电话都没有,就这样,牟其中上大学的宏愿彻底破灭了;

马云高考考了三次,考上了个因他而知名的三流大学,牟其中高考也考了三次,因种种原因而终与大学无缘,这更加剧了他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在南德公司,牟其中经常挂在嘴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傻得像博士”,他对高学历的人才天生有一种抵触情绪,这是他自卑性格的本能反映。一个人越是缺少某样东西、越是渴望拥有而又得不到的话,就会产生深深的自卑,并对拥有这样东西的人产生本能的反感和看不起,尽管这个人为追求这样东西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事实上可能已经超越了拥有这样东西的人。牟其中虽然没有正常读完大学,但他天资聪颖,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尤其对唐诗宋词和中国历史颇有涉略,他在演讲或与人谈话中常常会引经据典,金句频出,他虽然是个商人,但更渴望自己的才华和思想被人认可,抱负能够得到实现,他以“儒商”自居,“儒商”这个词就是他“发明”的,他以此来区别于只会赚钱的其他商人。

与大学无缘的牟其中成了万县玻璃厂的一名工人。但是,牟其中热衷于政治,1975年,他参加了“马列主义研究会”,研究会因集体授意由刘忠智执笔写的一篇《中国向何处去》的万言长文而罹祸,被打成“反革命集团”,牟其中等人以“反革命罪”被捕入狱。后来,牟其中自称《中国向何处去》是他写的,他并因此而被判了“死刑”,这成为他日后炫耀的最得意的政治资本,而实际执笔人刘忠智却一直默默无闻,至于牟其中既然已经被判了“死刑”了,那他怎么还能活到今天呢?也没有人提出过质疑,或许是因为“死刑犯”更具有轰动效应吧!牟其中拿它来炒作。

1979年的最后一天,牟其中结束了四年半的牢狱生活,两个月后,他领到了一张“江北贸易信托服务部”的营业执照,自称“自愿充当中国经济改革的‘试验田’”,正式开启了充满传奇色彩的商旅生涯,那一年,他已经40岁了。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先从商品流通领域搞活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所形成的短缺经济时代提供的巨大商机,牟其中凭借其超一流的商业头脑、敏锐的商业眼光、超凡的胆魄和较强的金融思维,利用信息差和“大空手道”,倒飞机,放卫星,炸喜马拉雅山脉,纵横捭阖,搅动商界风云,震惊国人,轰动世界,关于这些传奇故事,且听下回分解。

我是何学林,何学林大策划,老板们都找他,学林策划,智利天下,关注我,成就你,请看下一集。

0 阅读:20

何学林大策划家

简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毕业,专业从事策划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