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创造出价值202亿元的“天然氧吧”,他们的青春更值得歌颂!

娱乐大重磅 2019-12-12 10:58:18

说起离北京最近的“天然氧吧”,大家一定不陌生,那就是塞罕坝。

塞罕坝有6个林场,112万亩林地,是森林覆盖率达80%的“天然氧吧”。作为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塞罕坝的林木总蓄积量已经达到1012万立方米,所释放的氧气可供199.2万人呼吸一年之用。同时,它所创造的森林资源总价值约202亿元,成为了京津地区重要的防沙屏障和生态旅游之地。

可又有谁会想到,55年前,它还是人迹罕至、“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原。

究竟是谁?能有这样的力量和本事?

是他们!

让沙地变林海,让荒原成绿洲

1962年,为改变“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林业部建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127名大中专毕业生与林场原有242名干部职工一起组成了369人的创业队伍,正是这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拓荒先锋,拉开了塞罕坝林场建设的大幕。

三代塞罕坝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奋斗,创造出塞罕坝绿色奇迹。

这样的故事,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铭记!现在,有一部于今天上映的电影将这些记录了下来!

《那时风华》由著名导演李三林执导,田运章担任总编剧,由青年演员程琤、刘思博和肖雨雨领衔主演,图门巴雅尔、秦朗、姚娆(加拿大)、刘家良联合主演,刘之冰、刘佳、王姬、赵晓明、苏丽、龙儿(刚果金)等友情出演。

电影以三代塞罕坝人造林、护林、营林的真实经历为创作依据,讲述了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河北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肩负“荒漠造绿洲,保卫北京城,保卫毛主席”的神圣使命来到坝上,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献了青春献子孙,创造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影片塑造了以郑百团、唐学燕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和以苏铁为代表的林业工人形象,讴歌了他们历经残酷环境的考验、创业的磨砺和爱情的打击,甚至付出生命和身躯为代价,却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克服困难、开拓创新,把荒芜的塞罕坝改造成了绿色的海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在绿涛林海中谱写了一曲凄美壮丽的爱情诗篇。

连央视的《新闻直播间》都有在安利……

也是real厉害了!

磅君于9日已经去电影院看了首映礼,可以负责任的说:绝对值得看!

电影通过唐学燕的孙女来回述这一段塞罕坝往事,瞬间把观众带入了那个特殊的时代。

塞罕坝林场地处河北最北部,与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相连。这里气候条件恶劣,年均积雪长达7个月,最低气温可至﹣43.3℃,对植物的种植和生长非常不利。“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地上都是沙,百里不见树。”

塞罕坝第一代造林人生活条件也是十分艰苦。

比如:一下雨就是这样……

脸永远是冻得红红的,无论男女。

即使条件这么艰苦,他们依旧坚持自己的使命。

爱情的种子也在悄悄萌芽。

唐学燕在苏铁被批斗时当众求婚。

郑百团和罗舒娅在雨夜中相拥。

这些爱情虽然有时代印记,却仍然让人感同身受。

电影里有两个场面令人特别印象深刻。

一个是苏铁、郑百团、李建设在白茫茫的荒原上勇斗狼群,场面惊险万分,看的人连大气都不敢出。画面堪比《狼图腾》。

据了解,剧组安排了近10条真狼出演,与演员和替身演员配合完成了惊险的画面。

另外一个是罗舒娅牺牲前出现的幻想。她在雪地里翩翩起舞。舞毕,她的生命也结束了……

饰演罗舒娅的秦朗是一名舞蹈演员,拍摄这场戏时,室外零下30多度,她整整拍了十几个小时……

演员拍戏都这么遭罪,更别说当年那代人吃了多少苦了……

正是因为他们不忘初心、勇担使命,把不毛之地变成了高原绿洲,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那时风华》是一部表现塞北高寒自然和人类超凡力量抗衡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把人的自我与大自然的矛盾作为故事的最大冲突点,用于展现中国人光荣与梦想的主题。”——导演李三林

在电影中,郑百团在“望海楼”里生活了一辈子,时刻盯着林子的一举一动……这样的“望海楼”,现实中也是存在的!

(图片来自新闻)

正是因为源于真实,电影《那时风华》才能讲述出这些有血有热的故事,才能生动感人。

PS:爆个小料,男主角郑百团的老年和青年时代,是由老戏骨刘之冰和儿子刘思博出演的。其中,刘思博还饰演了郑百团的儿子。

刘思博饰演青年郑百团

刘之冰饰演老年郑百团

此外,王姬、刘佳、赵晓明、苏丽等老一辈艺术家的精彩表现,更是不容错过。

赶紧去电影院感受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吧。

0 阅读:2

娱乐大重磅

简介:天南地北,娱乐八卦影视,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