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在山间歌唱》:一位责任感很强的母亲

蓝千帆 2023-11-11 15:15:06

母亲,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名词。她,既是伟大的职业,也是极具责任感的代名词。通过她的行为行动,我们常常可以体会和感受到她那无微不至的母爱和关怀。尤其是,那些抚养儿女成长的岁月时光。

图\摄图网

梁晓声老师创作的《那时我在山间歌唱》中,就有展示责任感极强的母亲形象的内容。当然,母亲是“我”生命中珍贵的亲人,也是“我”一生中难以忘怀的纪念,更是人生里无价的财富。

在这部作品里,作者通过母亲养蜗牛的经历、用心以及表现等,对比映衬了她养儿育女过程中所付出的无尽的爱和心血。也正因为这样,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便在母亲的身上得到了尽情的抒发和展现。

守护

守护,是一种对人等个体方面提供关照、守候以及保护的行动。在母亲的身上,同样具备着这种可贵的行为。而且,它深深地传递和展示着一种浓烈的责任感。因为,那是母爱的投入和关注。

作品《那时我在山间歌唱》里,作者就描写了母亲守护层面的行为。他通过对母亲的形象刻画,从守护小动物的细节中出发,为我们读者传递了一份浓烈的责任感和情感。进而,抒发了母爱的无价。

图\摄图网

“我”因为工作等各方面原因,让母亲常常在家里一个人独处。毕竟很多时间里,“我”等人并不能时刻陪在母亲的身边。这,让她有所孤独和寂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母亲碰到了养蜗牛的事情。

尽管是养护蜗牛,但是,母亲从来都不会马虎和大意。她,常常用心地守护在蜗牛的身边,付出自己的用心、关怀以及心血。由此,让蜗牛可以健康、安全地成长。而这,也给母亲增添了生活的一些乐趣。

作品正是通过母亲养蜗牛的守护行动,对比地映衬和比喻了她养儿育女时的那种责任感和责任心。作品看似在写守护蜗牛,事实上,是对她守护儿女时的那种投入和关爱的呈现和展示。因而,让母亲的伟大形象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喂养

喂养,对于许多年幼的孩子来说,都是要母亲去实施和执行的。母亲喂养自己的儿女,向来都是用心、投入以及无私无畏。通过喂养的环节,我们读者同样可以感受到喂养对于母亲的价值和意义,便是责任心的呈现。

在《那时我在山间歌唱》里,作者通过描写母亲喂养蜗牛的经历,来映衬和比喻她对儿女的无私付出与奉献。从而,让我们在阅读事件的过程中,能够对母亲的责任感,有一次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图\摄图网

母亲养起了蜗牛,自然而然离不开对它们的哺育和照顾。从每天看着它们的活动,到给它们喂养必须的食物,母亲从来没有轻心过。倒是蜗牛需要吃的,母亲都会尝试给它们提供。

它们所喜欢吃的各种蔬菜,尤其是白菜心儿、苦瓜以及冬瓜等最好的部分,母亲都会细细地将它们剁碎,然后放给蜗牛们,以对它们进行有效的喂养。如此细心和细致的喂养,正显示出母爱的伟大了。

作品正是通过对蜗牛的细心喂养,映衬和比喻了母亲养儿育女时的无私状态和奉献精神。看上去是喂养蜗牛,实则是一位母亲对幼小生命的无私关爱和对儿女们的无私关怀了。这,恰恰也是一种责任心的展现。

抚养

抚养,很多时候指的是母亲或父亲等长辈,对自己儿女的照顾和培育。抚养儿女,体现的正是父母的那份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也是因为抚养的行动,让母爱和父爱显得光芒万丈。

在《那时我在山间歌唱》当中,作者就对“我”母亲的抚养行动,进行了深刻地描写和刻画。虽然并不是直接描写,但那种通过类似事件进行烘托和比喻的手法,让母亲的责任感更为浓烈。

“我”的儿子,曾经不太理解“我”母亲的良苦用心。因而,说出了一些让大家不太乐意接受的想法。这个时候,“我”就抓住机会给儿子进行了教育,告诉他“我”母亲的不易和艰辛。

在“我”的陈述下,母亲对“我”抚养长大的不易和辛苦,都给他进行了教育和提醒。而“我”的儿子,也由此明白了“我”母亲的那份抚养的艰辛和付出。因而,也让儿子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责任和担当。

作品里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母亲如何艰辛地抚养儿女长大,但是,从“我”对儿子讲述的关于母亲的抚养的艰苦话语中,我们读者同样可以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

著作《那时我在山间歌唱》里的相关事件,恰恰是以比喻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母亲的责任感。而且,是通过对母亲养蜗牛以及“我”对儿子的教育中,抒发了作者对母亲责任感和伟大母爱的真挚与无私。这份宝贵的情怀,既是对母亲的崇敬,也是对责任感的一种赞美了!(文\蓝千帆)

0 阅读:1

蓝千帆

简介:作家、影评人,代表作《蓝星飞扬》、《静水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