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大概率要"栽跟头了",宇辉不动声色的三步棋,踩中老头命门

兰亭说事 2024-05-12 05:16:36

61岁的俞敏洪,去年刚刚大张旗鼓的庆祝完,新东方30周年庆。

隔月就在“小作文”风波中,再次体验了把,行走在崩溃边缘的感觉。

只是这一回的崩溃边缘,老俞已经不再是,全网同情的悲壮行者。反而差点沦为了,全民群嘲的冷血、吝啬商人。

要不是,风波当事人董宇辉,足够的重感情懂感恩,估计老俞连同整个新东方,真的很难挺过那道坎。

如今,事情已经过去了小半年,就连宇辉也已自主创业4个月了,甚至新开的与辉同行公司,还颇有一朝化龙的迹象。

看似100%背后控股的老俞是赢麻了,但真实的情况可能远不是,大家在外界所看到的那样。

商海纵横大半生的俞敏洪,极大概率是在宇辉身上,走了步“错棋”。

而且,随着董宇辉目前稳扎稳打的“三大步”走完后,老头可能真的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东方甄选“根上”有问题!

董宇辉的全网爆火出圈,眨眼间都已经是,23个月之前的事了。

网红火不过3个月的理论,在他这里似乎成为了,一个笑话。

在他之前,没有人相信流量热度,能一直跟随单个人如此的久。俞老头不信,东方甄选的管理层不信,他身边的同事也不信,甚至连他本人也是不信的。

而这不相信,也直接导致了,后面层出不穷的“去辉化”,以及董宇辉对于公司不公待遇的“逆来顺受”。

从公司的角度而言,他一直在未雨绸缪,各种假设董宇辉明天就会,失去热度。

所以,他们加快了战略部署,一方面极尽最大的可能的,利用好当前宇辉的价值。

另一方面则是,想尽办法的将宇辉身上的热度,平移分散给公司里的更多人。

这一点上,原本是无可厚非的。毕竟站的角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截然两样。

但甄选的管理层和老俞,千不该万不该,不应该做错了这件事。

那就是,你可以从公司角度考虑,进而牺牲掉,董宇辉个人发展的最优路径选择。

但公平公正的讲,你在做出对应选择的时候,就应该给予相应的补偿回报。

可现实是,甄选管理层不光是没有尝试补偿,反而还把董宇辉创造的正常价值,进行了残酷压榨。

这事情但凡换到,另一个人身上,早就炸毛了。

也就是董宇辉的过分向内求,才让他一直单方面容忍,到了18个月的时候,才将双方的矛盾公开化。

说到底,利益分配不符合价值规律的时候,公司迟早都会出乱子,而东方甄选就是这么一回事。

熟悉事情始末的朋友都知道,东方甄选的前身是新东方在线,也是一家19年就上市的教育公司。

现在大家熟知的东方小孙,也是在这家公司上市前夕,空降过去当的CEO。

只不过他此后的两年间,经营公司并不咋地,不仅连年亏损,还一度成为了行业内的笑话。

后来的“双减政策”落地,以及公司转型直播带货,其实小孙没有做出成绩,在宇辉出圈的前夕,他已经面临了,集团内部层面的优化处理了。

可以说,董宇辉不单单是老俞的“恩人”,更是东方小孙的“贵人”,同样还是整个新东方在线留守管理层的“金主爸爸”。

因为,这家转型公司在最难的时候,员工四散离职的,只剩了不到百人团队,并且以原来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居多。

客观层面上讲,这些人遣散费用极高,且年龄上大多超过了30,在当时大环境下,很难短期找到更好工作。

他们选择迷茫的信一把老俞,可要不是董宇辉在那个节点上出来,后果到底咋样,估计只有当事人清楚。

但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大家看到的结果就是,新东方再次破茧成蝶,老俞晚年迎来了名利双收。

可紧跟着问题就出来了,所有聪明人都能看出来,他们实际上已经算是,从零开始的创业了,这帮子人跟一个初创团队,没啥区别。

老俞无非就是个,风险投资人的角色,而董宇辉才是,真正导致这次创业成功的,核心领袖。

按照通俗来讲,他一定会在这家公司,占据利润和话语权的大头。

可问题是,这家公司提前安排好了,所有领导岗位,预先分配好了,所有的蛋糕。

这就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拧巴局面,领导层自恋的认为,是自己领导管理有方,手下人才能做出,这么大的贡献。能夸奖你几句,给你加一下薪,你就该感恩戴德。

他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其实要想看清,到底谁更重要非常的简单。那就是看一下,谁的不可替代性更重要,不就完事了。

事情显而易见。

所有人都懂的事,管理层自然也心知肚明,所以为了不属于自己的钱,能拿的心安,他们整出了各种花样。

什么公司CFO公开称宇辉是“导购员”,什么领导称东方甄选能起来,是因为他们名字起的好,寓意好。

总之能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功劳,他们是各种的抢,各种的分,为的就是显得自己拿钱不那么尴尬。

CFO尹强

可就算是这样,董宇辉那不符合身份的底薪,还是时刻刺激着他们。

咋办?公司职场常见的套路,上演了。

一方面将董宇辉应得的那份拿出来,以公司的名义,给宇辉的同事大幅度涨薪,让这些人拿着远超的薪水,从而彻底绑在了宇辉对立面。

另一方面则是,加紧去辉化,有意识的边削弱宇辉影响力,边将宇辉的热度平移到更多人身上。

所谓的自营品战略,说到根上,其实就是利用董宇辉的无形影响力,迅速转变成公司的有形资产。

这个其实就是,变相的在压榨宇辉。

搞自营品没问题,你利用宇辉的热度和曝光量,利用“丈母娘”群体的偏爱,沉淀公司的战略,你要先和宇辉个人谈好,利益分配才对。

而不是所谓的给分工资,就全方位的利用,董宇辉的全部价值。

如果宇辉就是这家公司的老板,那一切的操作都没问题,可现实他不是,你就是在侵害他的个人利益。

最恶心的还是,你不光是侵害他的利益,就连情感上的维系,你们都懒得装模作样了。

这才是整个矛盾冲突的关键点。

那么,宇辉真的不明白这一切么?他真的想某些人说的,那么软弱么?

董宇辉真的“软弱”么?

所有人都觉得,在那个时间点上,他占尽了天时地利,只要肯出来重新选择,一定会有更美好的“钱途”。

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反而还万分觉得,董宇辉如今的选择,才是真的高,真的绝。

诚然,当时那种全网舆论下,他无论是出来单干,还是改换门庭,都能短期内实现财富自由,几个亿到手应该是不在话下。

可有人想过,那样做的话,他的老东家新东方会咋样?俞老头又会咋样呢?

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和老俞合体直播的前一晚,美股新东方的股价,开盘即雪崩。

老俞也许不在乎东方甄选的股票,但新东方可是老俞的命根子,是整个集团的根本。

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下,老罗等各路新东方离职的名师,纷纷出来现身说法。

全都是一个论调,那就是新东方的企业文化内斗严重,不重视人才,留不住人,但凡谈到分利的时候,老俞是真的“不拔毛”的。

也许一个人、俩人的说没人信,也没人关注,但那几天全网都在关注,而董宇辉的人设,又立的那么正。

假若宇辉在那个时间节点上离开,无论真相是啥,无论真正的原因是啥,反正新东方和老俞容不下人才的这口“锅”,注定是摆不脱了。

往小了说,东方甄选股票一定会出现,情绪性跌停。公司2000来号人一定会面临,再次就业的压力。

直播经济说白了就是口碑,要是当时宇辉出走的话,基本上公司的这块牌子,也算是彻底完了。

而且整个新东方系,都会受到影响,毕竟大家以后的第一印象,就是新东方的内斗。这个标签一旦打上了,后果是啥估计所有人都明白。

而对于老俞来讲,那就是30年的口碑可能一夜清零,甚至还会出现负数。那些王强、徐小平当年的旧账,可能会被人再次翻出来议论。

一句话,宇辉当时若走的话,那背景板就是,老俞和整个新东方。

一个人影响到两家上市公司,几万人的工作生活都受到,或大或小的牵连,这里面不容的他不去想。

这也就是,为啥宇辉对着镜头说,他在风波中要维护,老头的体面和尊严。

因为在那个节点上,他真的能左右,一个61岁老头的余生体面,也许不能带给老头多大的荣光,但他的一个举措,真的能让老俞晚节不保。

所以无论真相是什么,他董宇辉一定得回来,去配合着收拾残局。

这也是为啥,他后来面对镜头失声痛哭,他确实有委屈,但当时的情况,天大的委屈也得受着、忍着。

那么,宇辉面对小孙和老俞时,真的处于绝对的下风么?

其实我看不然。

董宇辉这个人秉性纯良,从小到大可以说,没有做过愧对别人的事。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任何一个成人扪心自问,都知道有多难。

这也是宇辉为啥爆火后,那么多人想找黑料,却一直无果的原因。

骨子里做事就正,甚至都形成了习惯,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如今的他生活在聚光灯下,一言一行哪怕是私下里都会被人,有意无意的纪录。

如果不是习惯成自然,人很难一直保持紧张,装成想要的样子,那么时间久了,人一定会犯错。

可董宇辉不然,他就是在做自己。

互联网热度的关注,将一个人的好放大了千万倍,同时也将人性的恶,放大了千万倍。

先利他再利己,心系家国天下,时刻感受身边人的情绪,并形成共情,这一切的一切经过放大,也就成为了我们追求的真善美。

董宇辉自己清楚出在舆论漩涡,所以他的每句话,都不是无的放矢。

他的事事有回应,其实也是在镜头前,在几十万观众面前,处处留有“证据”。

最明显的就是小作文风波,要不是他当着所有人面,不止一次的提前说明过,突然搞事情的来袭后,他真的很可能百口莫辩。

董宇辉的稳扎稳打,急事缓做,真的是有大智慧,两年了他没有留下,任何一丝的把柄给“黑子”,就冲这份缜密,他活该吃互联网这口饭。

三步棋,断掉老俞的“邪念”

眼下老头西藏净化刚回来,估计头一定很大。

东方甄选那个烂摊子,几千号人的去留,以及一帮子老的管理层,到底该如何安排,估计真的让他生出了,撂挑子的念头。

但放开那边不论,董宇辉最近的“三步棋”,却是把老头“将”的不要不要的。

都说董宇辉是个读书人,读的迂腐,读的不谙商场诡谲了。

但现实可能,恰恰相反。

董宇辉其实是在步步为营,一步步的等着,东方小孙和老俞犯错。

不论咋说,宇辉是新东方出来的,也算是老俞的半个“徒子徒孙”,至少将来独立出去,到企业家圈子里,也算是有师承门第。

背靠大树好乘凉,这话一点不假,老俞好歹混了30多年,整个中国商业圈子里,大大小小的人物全都脸熟。

相对来说,宇辉还是个新锐,哪怕是再有前途,但还羽翼未丰。

他给足了老俞体面,做到了极致的厚道,其实也是在,与所有的老一辈企业家和资本们,结善缘。

你看,我对老俞这么厚道,将来万一哪天我想创业,需要诸位的资源时,我董宇辉的口碑,注定是没话说的。

所有老一代企业家,都在今天的互联网面前生出了危机感,他们也担心会因为一个莫名的小事情,而口碑崩塌。

所以,宇辉这样的厚道孩子,他们是打心眼里喜欢的。

真要是宇辉踩着老俞二次出道,估计所有的资本都得内心里,打个寒战,同时暗地里设防。

而董宇辉信奉的是,与人为善互利共赢,没有锋芒,却包容一切。

所以从他重回的那一刻,他就占据了道德制高点,所有人都不傻,谁救了谁大家心里都有数。

第二步棋就是,借此机会锻炼、选拔自己的核心团队骨干。

放到风波开始是,哪个人敢信誓旦旦的保证,宇辉一定能行,一定能创业养活的起,这些跟随他的小伙伴。

而又有哪个宇辉信任的人,有过创业的精力,和替他分担困难。

都没有,单干和跳槽也是需要帮手的。

而有能力又信念相同的战友,太难找到了。

现在的与辉同行,其实就是个大的试炼场,即选择心意相同的战友,又再锻炼这些人的管理能力。

一句话,4个月过后,宇辉再想重新开始的话,选择跟随他的人,必定是一呼百应。

而方成林、盼盼、潇潇、董董,以及幕后的马骞、萱彤等一群人,在这种急速发展公司内,得到锻炼提升,可以让他们很容易在新公司,成为业务骨干,带起来新人。

说到底,董宇辉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班底。

而且还是人格上信服,收入上认可的双重认可,这一点尤为的重要。

因为董宇辉不再是,孤家寡人了。

他也有了,和老俞乃至资本谈判的筹码,当然了以董宇辉的脾性,他永远都不会和老俞亮牌。

至于最后的第三步棋,则是广结善缘,处处分利。

大家都是网红生命周期短,其实个人塌方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把钱攥手里太紧了,这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董宇辉讲的,得天独厚者需替天行道,真是天大的智慧。

他太红,风头太盛,要是把所有受益独享的话,注定是月盈则亏。

可他选择分利,分给商家,分给同事小伙伴,甚至是自掏腰包,配合国家做文旅,做读书推广。

这些就相当于是,让越来越多的人,间接成为他的利益共同体。

小到每个因他讲书而抚平情绪的个人,中到各地的文旅部门及相关从业者,大到国家层面的战略执行者。

他在用自己的影响力,倾尽所能的做善事,自然而然的每一个追求真善美的人,都希望他会越来越好。

可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其实真正实施起来很难,这里面偶然因素太多了。

可以说,董宇辉的出现真的是时代的选择,没有可复现的可能。

也正因为可贵,所有会有众多人,在默默的支撑他前行。

后记

也许,很多人不会每天都关注他,但万一有天,他遇到了同样的难题,声援的声势只会更大。

这一点,老俞自己很清楚,但他也很挠头。

不是他有多坏,而是东方甄选的烂摊子,要想改变就得触动很多既得利益者,老头习惯了维持现状,维护面子上的好看,真的动刀毕竟场面不会太好看。

但现实是,双方竞争的局面维持不下去了,哪怕宇辉不争不抢,他底下的这帮子人,也会拥戴着宇辉独立。

毕竟这事是,两个利益团体的斗争了。

估计老俞最终只能,被动的做出正确选择,因为逼到了那份上,不选择自己体面的话,有的是人帮着你体面。

0 阅读:3

兰亭说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