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减少,社会就不卷了吗?

冲之星云 2024-03-28 20:42:18

众所周知,咱们国家的人口开始减少了!

大家公认,目前我国的社会,是个从生卷到死的“卷王”社会。小时候卷学习成绩,工作争当牛马苦力,结婚车房要必备,有人甚至死了还得卷豪华墓地。不能光自己卷,孩子也不能输在起跑线。

有些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开始躺平。可是立马就会遭来身边人的非议。有成就的人躺平那叫自嘲谦虚,啥也不是你敢躺平?一人一抹口水淹死你。

为啥不拼命,好像就在这个社会上混不下去呢?有人说,还不是因为人口太多了!蛋糕就那么大,你不拼命抢,就会被别人抢走。你想早九晚五上班,就有人愿意996。部门老大说了,咱们国家最不缺的就是人,你不想干,有的是人干。

好了,现在好消息来了,人口下降了!未来是不是有大批人员退休,空出大量工作岗位,找工作就没那么难了?

按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的话,在2024年时,1964年出生的男性、1969年出生的女性将正式离开职场,为就业人员空出岗位。而60年代,正是我国的新生儿高峰时期,因退休而空出的岗位数量将极为巨大。

是这样吗?

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60年代出生的人都在哪里工作?那时我国的城镇化率是多少?

直到198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还不到20%!也就是说,那些老一辈的60后们,绝大多数,是不在城市中有一份“正式”工作的!他们要么是临时性的农民工,要么在村里从事最传统的农业,俗称老家种地!

而年轻人想要找的工作,是城市里的现代职场型工作。那么干现代职场型工作的老年人有多少呢?占老年人整体的比例又有多少呢?那是相当地低!即,尽管老一代人的数量比新一代人要多,但退休老年人空出的岗位,却少于新增的就业人口。

从宏观统计数据上看,2023年,我国7.4亿的就业人口中,在农村的有2.7亿,占比36.5%。这些农村就业人员,绝大多数就是未来一二十年内,即将退出的中老年人。他们的岗位,没多少年轻人想去接班吧。

正所谓,新一代人是在成熟的工商业社会就业,而退出的老一代人是在农业社会,或是处于转型阶段的社会中就业。这两者,天差地别。还是看数据,2023年,我国新增城镇就业1244万人,比上年还多增加了38万人。全年,本专科毕业1047万人,研究生毕业102万人。

你就说卷不卷吧。

这也是目前我国GDP,必须要保持一定增长率的原因。城镇新增多少就业,就得按比例增加多少GDP。2023年城镇就业人口增加了2.6%,要想在职人员整体工资不下降,GDP增速就得超过2.6%才行。

再来分析这些退出就业的人口。首先在农村种地的,随着机械化、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接班人数量一定是坍缩式下降的。“内卷”这个词的最早来源,就是用来形容历史上中国农业劳动力过多,土地有限,人们不得不“无效精细化”,从事边际效益极低的劳动这一现象。

至于进城从事“蓝领”工作的农民工,尽管他们年老后确实会空出岗位,但首先,还是有部分新一代年轻人愿意从事这类工作的;其次,持续数十年的大规模基建和房地产开发,是他们就业岗位的主要来源。而这两项如今已肉眼可见地降温,为务工人员提供的岗位也会随之减少。

所以,现阶段老年人数量多于年轻人,会导致大量工作岗位空出吗?答案是不会。即使不考虑工厂的无人化,指望老年人退休来提供岗位,也得等到大规模在城镇就业的80后、90后退休才行。

还有的人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就业市场提出了一种负面看法。即:人口下降了,总体消费需求也会下降,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就业岗位也会随之减少。

这种说法对吗?

当然也不对。且不说对外出口会不会增加,人口下降了,国内消费需求就变少了吗?这个问题,跟刚才一样,还是要看结构。老一代即将去世的人,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如何?新增的年轻人,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如何?

如上所述,大量的老年人是生活在农村的。2023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994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175元。整整2倍的差距。这个消费数据,还是把老年人和年轻人混在一起算的。

其实,感受老年人的消费意愿,都用不着看这些冰冷的数据。谁的身边没有老年人?他们舍得花钱吗?

他们成长在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农村里一个月只能领几百块钱的老年人自不必说,即使是占比较少的,有退休金的城市老人,除了必要的医疗,大部分人也都是把钱存起来,用在儿女和孙辈身上。

曾认识一位城市老奶奶,每个月拿着几千元的退休金,但她家的水龙头永远是不拧紧的,一滴一滴地缓慢滴水,然后用盆在下面接着。接大半天,就能接一盆水出来。因为她听说,这样水表不走,能省水费。

暂且不论这样做是否道德,这,就是老年群体对自己能省则省,节约到极致的一个体现。

所以,担心这一代年轻人消费不足,是多想了。即使他结了婚,背了房贷,养了娃,跟过去的自己比,可能是消费降级了;但跟广大的老年人比,尤其是农村老年人,还是超出不少的。年轻人开着车,抱怨着养车花钱;老年人要不是因为坐公交免费,真就去蹬自行车了。

这里提到了房贷。没错,要说阻碍年轻人消费的一座大山,就是买房的压力。

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一压力将大大减缓。未来的房价是个什么走势,本号曾做过详细说明,这里不再啰嗦。总之,关于房地产,任何投资、增值的幻想,都将被现实无情地击碎。

刚才说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坏消息是没那么多退休岗位空出来,好消息是社会消费需求不会大幅萎缩。所以结论是什么?

从人口开始减少,到社会观念发生变化,是有时间延迟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每年仍要面临大批新增就业人口的压力,这一压力,至少还要持续20年。

为什么说是20年?因为出生人口断崖式下降,是在2020年左右明显出现的。4年后的今天,他们该上幼儿园了,于是出现了幼儿园招生荒;再过3年到2027年,他们该上小学了,届时小学招生荒就会出现;以此类推,9年后中学招生荒才会出现,15年后是大学招生荒,20年后,终于没有那么多人等着找工作了……

那这20年间怎么办?该咋样咋样,想卷的接着卷呗。已经工作的90后和第一批00后,也许在临退休之前,有机会感受到社会观念变化带来的美好。

就没有别的办法,摆脱从生卷到死的命运了吗?

有,这个办法困难重重。但一旦走开了,将是一条康庄大道。其实不用说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产业升级啊!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啊!

近两年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就是一个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且利润留在国内的支柱行业。但是,光有汽车这一个产业是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制造业,从规模上和技术上都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才能支撑起10亿级别人口的小康生活。

制造业就算升级不起来,也不能就自暴自弃了,可以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辅助手段。发达的服务业是容纳就业的最大容器,要去除各种不合理的限制和吃拿卡要,让财富流动起来,避免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以合理的金融业作引领,发展旅游、餐饮、文化艺术、体育娱乐,这些都能让群众找到一份工作,领上一份工资。

减缓了房子的压力,人们手中又有了闲钱,自然就会促进消费。刚才所谈的,因人口下降而导致的总体消费萎缩就更难发生了。毕竟,跟老年人比,年轻人的消费意愿是提升了;但跟有钱有闲,没事就去度个假的发达国家老百姓相比,提升空间还大得多呢。

0 阅读:2

冲之星云

简介:地图、历史爱好者、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