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经典心理学-学会发脾气

木易心旅 2024-05-10 16:29:25

什么样的人,才算一个性格好的人?

听过很多人的回答是:没有脾气。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不生气,已经成一条为人处世的准则。

我们总是习惯性忍让,习惯性妥协,担心一不留神,就被贴上“没礼貌”“性格差”的标签。

可一个人一直不生气,真的是好事吗?

未必。

有研究表明,生气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人的正常生理反应。

当我们的利益、期望遭到破坏时,适当生气,才能让别人感到我们的力量,知道我们的底线。

正如《少有人走的路》里说的:“要正常地生活,生气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反击方式。”

为人处世,先学会发脾气,再学会不生气,才能活得更加快乐舒心。

一、可以好脾气,不能没脾气

我们得明白这3个不等式:

发脾气≠乱发脾气

发脾气≠无理取闹

脾气差≠会发脾气

杨绛曾在《走到人生边上》中说:“有时候,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人家就利用你,欺辱你;你大度忍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

对很多人来说,你越是好说话,别人越不把你放在眼里。

有情商的人,不光为对方着想,还会考虑自己的感受,在合适的时候发脾气。

该露出锋芒时,绝不手软,你也不要怕得罪那些人。

只有懂得发脾气,亮出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拒绝做没脾气的人,你的生活才会变得更温柔。

二、乱发脾气是本能,会发脾气是本事

情商的第二大能力是管理情绪,其中,管理愤怒、用正确的方式发火就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

高情商的人不是从不发火,而是会分清场合,用正确的方式把火发在点子上。

人们之所以会产生发火这个行为,是因为负面情绪导致的,这里的负面情绪不仅仅指愤怒,还有嫉妒、恐惧、焦虑,等等。

有的人长时间抑郁,出现社交不适应症,也有可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会朝人发火。

在感情中,最容易导致人们发火的负面情绪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失望、嫉妒和焦虑。

失望情绪:

对他人寄予厚望,然而希望落空我们经常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抱有不切实际的预期,一旦现实不如预期,我们就会感到失望,觉得对方辜负了自己的信任,进而产生怒火。

大部分时候,我们失望的原因,是因为对他人寄托了太多的预期,高估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伴侣。

更有甚者,把所有希望寄托于一个人或一件事,这种赌徒心态是感情中最危险的一种心态。一旦他人的表现不符合预期,或是现实有一点点崩塌,他们的失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发起火来杀伤力也格外强。

嫉妒情绪:

她得到了,而我没有。在导致人们发火的负面情绪中,排名第二的是嫉妒。

嫉妒是通过羞耻感来实现对人的伤害的,要注意的是:真正受到嫉妒折磨的,往往是嫉妒者本人。

焦虑情绪:

当我们面对潜在的威胁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或是对现状和未来缺乏安全感时,就会产生焦虑情绪。

焦虑情绪不仅会让人发火,还会促使人们“病急乱投医”。

负面情绪可以比喻为我们大脑中隐藏的炸药,一旦爆发,就如同引燃了这些炸弹,这会不仅对他人造成伤害,也对自身有害,显然并非明智之举。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成为情感的拆弹专家,采取恰当的策略,逐步解除潜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负能量,这正是情绪智力的精髓。

下面教大家如何去吵架!开个玩笑!是如何“非暴力沟通”。

三、如何“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也可以看成是四个步骤,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第一步,观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需要注意的是,把观察和评论区分开。

很多时候我们下意识地会想要评论别人,这样就很容易带上自我的情绪,让别人觉得是在批评他,对方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观察情绪,具体客观地描述事实:

不要这么说:“你的脾气很暴躁〞,这就是评论,是对别人的定性。

而要这么说:“你今天冲我发了三次脾气了〝,这就是比较具体的描述。

第二步,感受自己的真实情绪。

需要注意的是,把感受和想法区分开,你只需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而不是主观的想法。

不要这么说:“我觉得你不爱我了”,这就是主观想法。

而要这么说:“你和我很少说话,我感觉很难过”,这是在描述你的内心感受。

第三步,是明确自己的诉求。

这应该算是非暴力沟通中最重要的一点。

很多时候,我们虽然能够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紧接着就会去指责对方哪里做的不好,这就又会陷入到争吵当中。

你可以试着从自己的需求入手,弄清楚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不要这么说:“我感到很难过,我觉得你不在乎我的感受”,这就不是诉求,而是在指责对方。

而要这么说:“我觉得很难过,因为在那个时候,我需要你的鼓励和关心”,这才是你真正的诉求。

第四步,表达自己的诉求。

要注意的是表达诉求不要用命令的口吻,命令口吻其实还是在指责对方,而且,如果对方没有很好地完成你的诉求,就会感到自责。

不要这么说:“昨天你在外面应酬,半夜才回家,害得我一直担心你,以后能别让我这么担惊受怕了吗?”这个表达看上去没问题,但最后的质问其实就是一种指责和批评,而且没有提出具体的诉求。

而要这么说:“昨天你在外面应酬,一直不接电话,我很担心你,下次记得在应酬的中途给我打个电话,这样我大概就知道你的时间了。”

写在最后:

尽管玫瑰之旁生着尖刺,它并不因此转化成为荆棘丛。这些刺,不过是守护它那绚丽春光,免遭兽类的践踏。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亦应效仿玫瑰之道,于美丽中展现坚韧,在柔情里透露锋芒。

平静时,自得其乐,向世间散发着芳香;遭受侵扰,便及时作出反击。

每个人都应培养出一种自我保护的能力,以更稳健地在这世界中前行。

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所阐述:“当他人察觉到你不容小觑时,你往往更容易赢得尊重,也更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愿我们每个人既拥有应对挑战的智慧,又保持不被琐事扰心的胸怀。

不辜负自身的潜能,不对生活妥协,过一生自由自在,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0 阅读:0

木易心旅

简介:你看自由这个词,长得就条条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