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传世臻品,集众家璀璨,“屏聚盛事”古代座屏艺术展圆满开幕

人民艺术 2024-05-14 19:28:50

《屏聚盛事》古代座屏艺术展暨刘传生著《屏具》新书发布会

展览时间

5月12日-5月31日

总策划

薛世清

策展人

陈艺丹 刘加斌 刘 旭

学术顾问

侣海岩 张涵予 杨 波 常智豪

冯朗铨 刘传俊 刘传生

(排名不分先后)

展览地点:圣佳艺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76号

5月12日,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联合万乾堂古代家具艺术馆、中国林业出版社,策划举办《屏聚盛事》古代座屏艺术展暨刘传生著《屏具》新书发布会正式开幕。30余件制式罕见,各有千秋的座屏在圣佳艺术中心与广大藏家、古代家具爱好者精彩会晤。现场《屏具》一书由业内外争相订阅,好评如潮。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著名企业家、收藏家、作家海岩,中国国家博物馆特聘专家、《维扬明式家具》作者张金华,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文房雅玩专业委员会主任刘传俊等众多重量级学术专家、嘉宾、藏家出席现场开幕仪式,为沉寂许久的古典家具学术圈带来了久违的热闹。同时,特别感谢学术顾问、著名演员张涵予等嘉宾对本次展览的大力支持。

本次展览持续至5月31日,欢迎来圣佳艺术中心线下观展。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馆长、收藏家

海岩

著名企业家、收藏家、作家

刘传生

万乾堂古代家具艺术馆创办人

北京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

薛世清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开幕式后,中贸圣佳邀请海岩,张金华,作者刘传生,以及刘传俊先生围绕此次展览,以及新书发布进行直播讲座活动,气氛持续高涨。

01.

文化&礼仪&艺术

更具中国思想精神的内涵

海岩

著名企业家、收藏家、作家

海岩观点认为屏具作为曾经家庭生活必备品,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心理和传统的礼仪规范有关。其认为中国的家具与土木结构建筑思想延续有关,如四合院的影壁,具有中国的古代哲学思想,有遮有挡,“当展则展,当敛则敛”,其遮挡的实用性和古代礼仪规范的作用较多。

从收藏的角度来看,随着屏具的发展,其功能性越来越低了,多作为艺术载体欣赏,寄托人们的艺术想象力。通过砚屏之上的云石与山水的连接,最终与水墨画一样,可以足不出户在山水间徜徉,发挥屏具在精神上的需求。并且文人屏更具有追求仪式、淡雅、佛道的禅意审美取向。

02.

“屏其风也”

屏具的功能性或与医学有关?

张金华

中国国家博物馆特聘专家

《维扬明式家具》作者

张金华从屏具的地区特色、使用方式和历史发展角度解析。屏具作为赏器作用以外,其实用功能才是其发展至今的主要原因。

从历史上看,屏具最早出现在周朝,到北宋时期,种类逐渐丰富,尤以墩式座屏居多,并以枕屏为代表,发展延续了很多的文房的一些系列,包括砚屏,炉屏,竹屏及赏器。此外还有宋元时期龙泉窑,福建的很多窑系,功能复杂的小型瓷的屏具较多。

区别于胡云鸿,丛林先生从美学、历史的角度研究。张金华老师个人的观点认为枕屏出现在宋朝,其实际作用跟中医医疗有很大的关系,陈列在榻上的枕屏,具有阻断风向的作用,可用于中风、痛风、入骨风等疾病治疗。而后明代出现了罗汉床,逐渐代替塌上枕屏,明清后至民国、解放初期屏具有了更多的发散作用,如镜屏、围屏等更是持续应用于现代生活中,并影响传播至日本、韩国等国。

03.

偏向于“文人屏”的展览

座屏展的选品与策划

刘传生

万乾堂古代家具艺术馆创办人

北京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

刘传生指出此次屏具展览的选品与策划有以下几点:1、是古代家具收藏的几十年发展中的首次集聚。2、座屏的种类、材质和工艺丰富,相较于大屏而言,收藏的人数更多。3、希望在满足视觉享受的同时,从形而上的精神层面,展现出文人屏的气度与风格,思考更高的境界。

04.

分门别类,规范制定,只为抛转引玉

“屏具文化的研究评论,我认为是大家的事情,是众人的事情或者多少代人的事情。《屏具》这本书产生的观点,也许有错误,但仅供大家参考,如有问题随时辅证,我虚心接受。”

——刘传生

作者刘传生撰写《屏具》一书从2019到2024年,5年的过程当中,从手稿、装订、转印电子版、样书等16遍的更改最终定型,其过程之艰辛自不言细说。

该书通过列举了43种不同制式的屏,从艺术、文化等贯穿形而上下的角度进行论证,辅与实物参考,对屏具门类中的术语试做规范,但作者认为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抛砖引玉。

刘传生认为当前中国古代范畴下的门类划分中,有坐具、卧具、承具、杂具、庋(guǐ)具五大类别。一直以来,屏,是在杂具中以屏风形式出现,但屏风不能代表屏具,“屏具”门类之大,是需要通过结构制式对其范畴下的类别、品种做更为明确的细分。其观点认为随着屏具研究的深入,或许未来屏具会从中国古代家具的杂具门类范畴下,剥离出来,单设门类。

05.

清赏、雅玩,向宋人致敬

更具文人性的砚屏

刘传俊

收藏家

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文房雅玩专业委员会主任

藏家刘传俊从其本人涉足比较多品种——砚屏为例,认为砚屏作为屏具当中的小门类,是最具文人特征与特质的,也是最接近文人文化生活的文房雅器。

刘传俊以历史著作为引,举例认证砚屏这一名称、形式,出现在北宋和南宋之间。最早在北宋刘子翚的《书斋十咏》中出现支案子的小木块——楮案木,但未有定名。到北宋《洞天清禄集》当中的说“古无砚屏……自东坡、山谷始作砚屏。”与欧阳修《月石砚屏歌寄苏子美》时才有了“砚屏”这一名称出现,并定名、定型。而后南宋刘和庄《书斋十咏》、林洪《文房图赞》,元代罗先登《文房图赞续篇》中可以看到砚屏出现,且多在高级知识分子间传颂,用以抒发他们的心情“以物育人”、“有物及我”、“由我及物”的精神呐喊,表达了宋人对山水自然,生活的渴望,对赏石文化的欣赏,以及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思想。

直至明代顾元庆的《十友图赞》,砚屏才被列入文房,并载入史料之中。清朝至今,砚屏的功能性逐渐减少,更多的成为了具有装饰性与清玩雅玩等,一种向宋人致敬的文化象征。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