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东北的耕地,能养活1.5亿人?难怪沙俄非要得到黑龙江流域

壮哥话天下 2024-03-03 11:53:54

#优质作者榜#从16世纪开始,沙俄就已经尝试着翻越乌拉尔山脉,进入西伯利亚腹地。这地方天寒地冻,地广人稀,压根就不适合人居住。

沙俄的士兵来到这里,估计也不知道骂了多少句他们的国粹,好不容易碰上一个西伯利亚汗国,结果人口才20万左右,手里的牛羊牧场也不算多,打下这里,根本无法满足他们对东方的野心。

为此沙俄不断向东试探,一批又一批的探险队派遣到了东方,17世纪中叶,他们来到了贝加尔地区,于1661年在这里兴建了伊尔库茨克城。虽说这里也很冷,但好歹有牧场,有庞大的淡水资源。最关键的是,伊尔库茨克以南,就是地域宽广的蒙古草原。

他们以贝加尔地区为基地,一面向南不断蚕食蒙古草原,一面向东进入黑龙江流域。1649年,哈巴罗夫带着一支小分队来到黑龙江流域,于1650年占领雅克萨,将周围的原住民村庄洗劫一空,留下了罗刹(食人魔)的恶名。

1685年前后,沙俄与清军正面交锋,打了一场雅克萨之战,从而确定了双方在东部的边界线。1689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规定了外兴安岭作为双方在东部的边境线,这事儿才告一段落。

但问题是,偌大的西伯利亚,压根就没多少适合耕种的地区,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粮食基地,那西伯利亚根本无法盘活。

恰克图贸易点、俄美公司也无法真正盘活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这地方,如果不是近现代发现了大量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估计谁也不会要这块地盘。因为这里天寒地冻,根本不适合人居住,花那么大代价派人镇守,完全划不来。

举个简单的例子,全球占地面积第二大的黄种人国家,就是目前位于西伯利亚地区的萨哈共和国(其实是俄国的省级单位)。这个国家拥有30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可当地只住着97万人。

沙俄是一个严重缺少出海口的国家,为此他们几百年来一直致力于寻找出海口。因此这才翻越乌拉尔山脉,不断向东扩张,一直扩张到了亚洲最东部。不知不觉中,他们便占据了广袤了西伯利亚。

这么大的西伯利亚,在当时几乎没有产出,而且还得花费很大代价去镇守,那么沙俄是怎么维持这块地盘的运转的呢?

第一,恰克图贸易

1728年,沙俄和清朝签订了《恰克图条约》,规定了双方在中部的边界线。整个外蒙包括唐努乌梁海在内,都划入了清朝的势力范围。

与此同时,清朝开放恰克图贸易点,成为了沙俄和清朝为数不多的边境贸易点。正是这个贸易点,一度盘活了西伯利亚。

沙俄通过这个贸易点,将清朝大量的丝绸、茶叶、瓷器等高利润产品,运送到了欧洲,以此赚取大量差价。在恰克图贸易中,逐渐盘活了西伯利亚商路,这有利于沙俄巩固自身在西伯利亚的统治。这是其他欧洲列强在那个时代羡慕不来的。

第二,俄美公司

沙俄在1799年真正意义上占据了阿拉斯加,这里的皮毛生意也逐渐火热起来。1821年,沙皇和一帮沙俄贵族们眼红了,于是设立了俄美公司垄断了阿拉斯加的皮毛生意。

这么一来俄美公司也能利用上西伯利亚这条线,一路向亚洲、欧洲各地贩卖皮毛。尤其是将皮毛卖到清朝,挣了大把白银。

第三,西伯利亚大铁路

俄美公司到了19世纪中叶,其实也很难运转下去了,沙俄的贵族拿走了大多数利润,公司运转资金不足,濒临崩溃。沙俄就是依靠这家公司对阿拉斯加进行有效管理的。这家公司倒闭,也意味着沙俄失去了管理阿拉斯加的能力。

再加上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战败,他们索性把阿拉斯加给卖了。此后沙俄又夺取了外东北、中亚的大片地盘。为了盘活这些亚洲地盘,沙俄开始规划修建一条贯穿欧亚的西伯利亚大铁路。

有了这条铁路,沙俄在欧洲的核心部分,就能够在最短时间里,掌控亚洲部分的事情。可以说这是沙俄下的一盘百年大棋。

黑龙江流域的粮食基地,是沙俄盘活西伯利亚的关键

1858年到1860年,对沙俄掌控西伯利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几年,沙俄终于完成了祖辈们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那就是夺取了黑龙江流域的大片地盘。

外东北这100多万平方公里,在很多人眼里,似乎也是荒凉的不毛之地,而且天寒地冻,不适合人居住。其实这种刻板的印象大错特错。

相对于西伯利亚来说,外东北的地盘可就太香了。

首先,这里的平均气温,比西伯利亚要暖和得多。鄂霍茨克海岸每年能上冻8个多月,但是外东北的海参崴,每年只上冻4个月。其次,这里的粮食产量惊人。江东六十四屯、海兰泡、兴凯湖以东以南片区,拥有大量可耕种的土地,而且部分地区的产量比黑龙江南边还要高。有了这些粮食,沙俄足以盘活整个西伯利亚,他们再也不需要从欧洲运粮食过来了。再者,外东北地理位置优越,向东可以直接入海。向南则可以进军东北、高丽半岛等,战略意义非凡。

总之沙俄有了外东北,那就真心是吃喝不愁了。据粗略统计,外东北地区的粮食潜力产量在每年6000万吨左右,开发充分可以养活1.5亿人。顺便提一嘴,我国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合计每年1.4亿吨左右,其中黑龙江一省便达到了每年7500万吨左右,为我国做出了杰出贡献,欢迎大家多去东北走走,盘活当地经济。

目前俄国总人口1.46亿,其中1.1亿多都定居在欧洲部分,而亚洲部分虽然占了俄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但却只有3000多万人。外东北的粮食,足以养活包括西伯利亚在内的整个俄国亚洲部分的总人口。开发好了,整个俄国的人都可以养活。

昔日撑门面的广袤土地,成了拯救俄国的关键

为了凸显自己是一个庞大的帝国,沙俄一度捡了一大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地盘,以此充当门面。

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沙俄都没法好好利用西伯利亚这块宝地。这地方要么只能作为沙俄的战略纵深,要么只能作为沙俄的贸易通道,想要在这里发展出几个类似莫斯科这样的大城市,基本是没可能的。

可偏偏是这种执念,在日后彻底拯救了俄国。

西伯利亚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石油、煤炭、天然气,数不胜数。这导致后世的俄国,直接成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资源大国。

话又说回来,泼天的富贵可不是凭空得来的。和沙俄比起来,当年清朝更接近西伯利亚,更有资格将其占据,毕竟清朝是个亚洲国家,而沙俄是个地地道道的欧洲国家。

但是《尼布楚条约》以及《恰克图条约》,彻底将西伯利亚的控制权,拱手交给了沙俄这个欧洲国家。这泼天的富贵,就这么从中华子孙手里溜走了。

不过沙俄倒也没有遵守条约的习惯,随后他们撕毁了条约,占据了外东北,得到了粮食基地和海军港口。又迫使外蒙出来单干,彻底解决了西伯利亚的安全问题。

西伯利亚在沙俄手里,已经不单纯是地盘那么简单了,这里已经成了他们向外扩张的一个媒介。

到了苏联时期,西伯利亚爆发了自身的潜力,各种资源应有尽有,使得苏联依靠贩卖资源就走上了富强之路。现代俄国也得益于西伯利亚的资源产出,才能够位列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可以说,昔日沙俄对西伯利亚的执着,彻底改变了俄国日后的命运。而外东北,则是决定西伯利亚能否长久掌握在俄国手中的关键。

0 阅读:9

壮哥话天下

简介:一个黑夜中孤独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