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仆"孔繁森,50岁因公殉职,他的妻子怎么样?

鬼谷子思维 2024-01-23 22:01:56

1993年,孔繁森的妻子到西藏探亲,由于看病将返程路费花光,孔繁森东挪西借才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

她就是王庆芝。

王庆芝1969年与孔繁森在山东聊城结为夫妻,日子虽然清贫,但王庆芝没有嫌弃,过门后省吃俭用,勤俭持家,日子还算过得去。

1979年,国家选派干部援藏,转业到地方工作的孔繁森名列其中。

王庆芝知晓后,积极为丈夫准备行装,并坚定地说:“既然是国家需要你,就是光荣的事,你就放心去吧,家里一切有我。”

话是说出去了,但接下来的日子,可不是说说就能过的。

孔繁森的父母都已年近八旬,自己膝下还有三个待哺的娃,最大的8岁,最小的才2岁,而且王庆芝自生了三个娃后身体一直不好。

怎奈,国家选中自己的丈夫是无上光荣的事,王庆芝就是咬碎牙也要坚持下去,让丈夫无后顾之忧。

王庆芝从这天开始,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床做一天的饭,然后就带上午饭和三个孩子一起下地干活。

她将三个孩子存放在地边一条长长的地沟里,她忙着去地里完成队里派的活,等到天黑王庆芝干完活到地沟一看,孩子们裹着一身土卷缩在沟里睡着了。

她拉起睡眼惺忪的孩子们,马不停蹄地赶回家做晚饭,年迈的公婆看到这情景,心疼不已。

一次生产队在十里外的地方分过冬的劈柴,中间还要过一条百米宽的河,王庆芝怕去晚了分不到,趟着还有冰碴的河水过了河,彻骨的寒凉冻麻了她的腿脚,从此落下了腰腿疼的病根。

王庆芝拖着分到的木柴,绕着河走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才到家。

王庆芝看着家里的六张嘴,为了多挣点工分,她拼着瘦弱的身体干起了男社员才干的活,双脚泡在猪圈池里将猪粪一锹一锹扬到1米多高的墙外……。

这样的日子王庆芝一过就是三年,三年期满,孔繁森两手空空回到家。

王庆芝埋怨道:“怎么也不给眼巴巴盼你回来的老人和孩子带点吃的?”

孔繁森偷偷和妻子说:“钱都留给日子艰难的藏族同胞了,”妻子苦笑着、理解地点点头,这就是她的丈夫。

丈夫回来后,王庆芝苦日子也到头了。

可没想到,刚过了几年团圆日子,1988年国家再次号召援藏,由于孔繁森有进藏经验,又二次被派往西藏,并担任西藏阿里地委书记。

职务高了,责任也重了,孔繁森预感这次进藏时间会很长,于是,他带妻子儿女去了一趟北京,逛了天安门和长城。

妻子长这么大都没出过聊城,这次丈夫居然带他们来到了北京,妻子预感到什么,果然到家后丈夫歉疚地对她说:“看过北京就是看过全国了,以后我无论到哪里就是到北京了,你都不用惦记了。”

妻子潸然泪下,默默地抱了抱丈夫算是告别了。

孔繁森又来到父母跟前,双膝跪下拉着娘满是皱纹和皴裂的手,小心地说:“娘啊,儿这次又要出远门了,去开会,要去很久很久,翻好几座山,要过许多河。”

娘抚摸着孔繁森的头颤巍巍地说:“不去不行吗?”孔繁森哽咽着说:“不行,是公家的事啊”娘马上说:“那你去吧,公家的事耽误不得,多带着干粮……。”

1992年,王庆芝跋山涉水,路上走了很多天,终于见到了瘦脱相的孔繁森,看到丈夫工作在这么艰苦的环境,王庆芝的心疼了又疼,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孔繁森安慰着妻子说:“就是因为条件艰苦,我才来这里帮助他们,看到藏民们缺医少药、生活达不到温饱,咱们的这点苦又算什么呢?”

王庆芝由于高原反应,加之身体本来就弱一下病倒了,带来的仅有的几十元钱也花光了,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

孔繁森搜遍全身,仅有8元6角,王庆芝只好向亲戚借钱回了家……。

1994年,孔繁森在去新疆考察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年仅50岁。

王庆芝这个文化不高农村长大的妇女,没有多高的思想,只知道丈夫的工作是为国家干的,人是公家的人,事是公家的事。

公家的事就是天底下最大的事,吃多少苦,受多大累,哪怕粉身碎骨也不能耽误,这就是一个普通中国妇女的胸怀、信念。

王庆芝在丈夫去世后,依然秉承孔家家风,教育孩子们严于律己,向爸爸一样,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如果说孔繁森是一座精神丰碑,那他的妻子王庆芝就是丰碑下的基石!

参考资料:(孔繁森的妻子和儿女们)

作者:浪漫一生

编辑:桢桢

0 阅读: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