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剌子模政治制度上的不足导致其无法集中兵力,最终败于蒙古

史海撷英 2024-05-19 17:59:41

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时候,花剌子模也统一了中亚。这两大帝国之间未必爆发战争。一个原因是安全距离够长;另一个原因是各有各的关注。

作为主动方的蒙古人,其战略关注在东亚的女真大金和党项西夏。至于中亚,成吉思汗仅知道有畏兀儿人和西辽人。因为南乃蛮太阳汗的儿子屈出律先后被这两伙人收留。

作为被动方的花剌子模,其战略关注在西亚的阿巴斯王朝以及阿富汗地区。对于中亚以及中亚以东的世界,他们主要是与乃蛮人合作一起瓜分了西辽。对于蒙古人,花剌子模虽有接触但知之甚少。

中间隔着乃蛮人控制的西辽,然后两大帝国还各有各的关注。按理说,北方的草原绿洲世界完全可以相安无事。但一场莫名其妙地屠杀彻底改变了两大帝国的走向。

嘉定十一年(1218年),一群蒙古商人在讹答剌城(今哈萨克斯坦境内)被守将尽数屠杀。四百五十人的商队,仅逃回一人。为此,成吉思汗派遣使者同花剌子模交涉。但派去的三名使者中,一名正使被杀、两名副使被辱。

蒙古第一次西征示意图

商队被杀事件成了蒙古第一次西征的导火索。

在当时人看来,花剌子模才是蒸蒸日上的大国,而成吉思汗和他的大蒙古国却鲜为人知。所以,蒙古西征就是一伙自不量力的马匪在挑战一个如日中天的帝国。而且,成吉思汗对于远征花剌子模这件事也没有太大信心。否则,他根本不会先礼后兵地派出使者责问。

问题是草原帝国需要大汗的勇武来维系。大汗坚决不能妥协和怯懦。所以,苟且偷安、韬光养晦以及花钱买和平的策略,在草原就行不通。一旦怂了,那附庸们就会投靠对手,然后自己就越来越弱、对手越来越强。

于是,蒙古第一次西征就是一场不由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事件。不管成吉思汗愿意与否,他都必须对花剌子模快意恩仇。

嘉定十二年(1219年),成吉思汗举兵十五万发动西征。蒙古远征军先在阿尔泰山南麓度夏,而后向南越过准噶尔盆地,沿伊犁河谷西行,至巴尔喀什湖以南地区集结后,开始向河中挺进。在这期间,蒙古人消灭了乃蛮人控制的西辽,处死了太阳汗的儿子屈出律,彻底解决了乃蛮人的残余势力。

蒙古与中亚之间隔着准噶尔盆地。盆地东侧,地靠蒙古,有阿尔泰山横亘其中;盆地西侧,地靠中亚,有天山余脉和伊犁河谷连接河中地区。跨过伊犁河谷后,蒙古大军就能俯瞰花剌子模控制的河中地区。

河中示意图

河中地区是锡尔河、阿姆河的河流中间地带。由于有两条大河贯通流经,所以这块地方相当繁荣。特别是天山-锡尔河以南地区,这里一直是传统的绿洲定居地带,孕育了大量富庶城邦。但这些绿洲城邦支离破碎且势单力薄,所以难以对抗来自天山-锡尔河以北地区的游牧民族。

因此,蒙古进攻花剌子模,从大格局上看是是东方的蒙古帝国向西进攻西方的花剌子模,而从小格局上看则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向南进攻南方的定居民族。

当年十月,蒙古大军抵达蒙古商人被屠杀的讹答剌城。在这里,成吉思汗做出了具体军事部署:一是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围攻讹答剌城,要为蒙古人商人报仇;二是长子术赤统领右手军向西北进攻,夺取锡尔河中下游沿岸城池;三是阿剌黑等三名蒙古将领统领左手军向东南进攻,夺取锡尔河上游沿岸城池;四是成吉思汗本人和幼子拖雷率主力渡过锡尔河,直插河中心脏夺取布哈拉和撒马尔罕两大中心城市,同时阻止撒马尔罕对锡尔河一线的支援。

讹答剌城之战

攻城战一直都是蒙古人的短板弱项。所以,察合台和窝阔台攻了五个月才攻克讹答剌外城;又攻了一个月才攻入讹答剌城内城。内城攻破之后,蒙古士兵与城中守军展开了激烈巷战。讹达拉城攻坚战是蒙古人打得最为艰苦的战争。

除了因为城中军民顽强抵抗外,还因为这里是真正的关键要地。天山-锡尔河一线是中亚地区的南北分界线,而讹达拉城恰在这条分界线上。蒙古大军拔掉讹答剌、打过这里,就相当于在东亚地区突破长城。

但就是这么关键的位置,花剌子模竟没有提前部署重兵,更没有派出援兵,就让当地守军直面久经沙场的蒙古野战部队。所以,讹达剌城之战虽然打得惨烈胶着,却足以预示未来的战争结果。

锡尔河之战

锡尔河、阿姆河均源自帕米尔高原冰川,自东南向西北注入咸海。此战的关键是锡尔河。锡尔河以西地区就是花剌子模的核心腹地。所以,术赤一路和阿剌黑一路的战略目的,跟讹达拉城之战一样,都是要攻破中亚“长城”锡尔河。

术赤一路进攻锡尔河下游两岸各城,首攻昔格纳克,七昼夜后城破,屠城;一路攻城破寨后,再攻毡的,守将逃跑,所以城中未做抵抗,大掠,未屠城。

阿剌黑三大将一路,虽然兵力只有五千,但仍然主动攻击,而且一出手就打城市攻坚战,四日逼降伯讷特克,尽杀守城兵将。之后,征集数万民夫运石筑堤,进攻浩罕城的河中沙洲堡垒,同时向成吉思汗请求援兵。等到两万援兵抵达,蒙古人发动全线进攻,一举扫清锡尔河上游。

布拉哈之战

以上三路全是正面推进,简单说就是攻破中亚“长城”锡尔河。但蒙古人打仗从来不会打硬仗打呆仗,而是奇正结合、偏正相辅。真正的致命一击,往往都是正面推进以外的偏锋利剑。

成吉思汗亲率主力突破锡尔河防线,直插花剌子模的河中腹地布哈拉。布哈拉是河中的历史名城,不仅城墙坚固、建有内外城,而且城外还有护城河。这就是东亚中原地区的标准城防结构。关键是重兵云集,城中有守军两万。但问题是守军太怂,见蒙古人疯狂攻城,于是来了一个反冲击,等到蒙古攻城部队退却,立即向南逃跑。

而他们恰恰忽略了对手的优势:蒙古人以快速机动见长。蒙古大军反身追击,一直追到阿姆河河畔,将这伙人全部歼灭。

布哈拉派出回教阿訇和长老绅士向蒙古军队投降。成吉思汗纵兵进城抢掠,没有屠城毁城。但内城的四百康里兵拒不投降,成吉思汗下令攻城。虽然内城被最终攻破,但蒙古军队伤亡惨重。于是,成吉思汗将内城抢掠一空、房屋焚毁。

撒马尔罕之战

嘉定十三年(1220年)四月中旬,成吉思汗自布哈拉挥兵向东攻击花剌子模新都撒马尔罕。花剌子模国王阿拉乌丁•摩诃末留下五万军队守城后,就直接向南渡过阿姆河逃跑了。

这时候,其他三路大军已经全部云集撒马尔罕城下。成吉思汗派出哲别、速不台两名猛将各率一万军队追击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而且给了他们三年时间,要求二人一定要捉到摩诃末。

之后,蒙古大军开始围攻撒马尔罕。撒马尔罕守军不是不能打,而是太有想法。其中,三万康里兵打算开城投降,但塔吉克兵、波斯兵拒绝投降。然后,康里兵就直接投降。蒙古大军乘势突破外城。

拒不投降的塔吉克兵和波斯兵只能转入内城作战。要知道:布哈拉之战时,康里兵是别人都降但自己不降,导致布哈拉内城被毁;撒马尔罕之战时,康里兵则是别人都战但自己不战,导致撒马尔罕外城被破。

但恶人自有恶人磨。蒙古人总觉得背后这三万康里兵让自己不放心,于是就收了他们武器、连夜全给屠了。内城守军看蒙古人这么狠毒,直接吓尿,然后立即逃跑。蒙古人攻克撒马尔罕。

玉龙杰赤之战

拿下河中地区后,蒙古人没有停止西征步伐,而是继续向阿姆河推进。嘉定十四年(1221年)初,花剌子模老国王摩诃末在里海荒岛病逝,其子札兰丁在阿姆河下游的旧都玉龙杰赤继位。但札兰丁连宋钦宗都不如,继位后就跟他老爹一个德行,放弃旧都玉龙杰赤,率三百骑兵逃跑。成吉思汗派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围攻玉龙杰赤,自己亲率主力追击花剌子模新国王札兰丁。

玉龙杰赤之战按理说应该非常顺利。这个花剌子模的老首都还有什么可折腾的。但问题出在内部。因为成吉思汗将玉龙杰赤封给了术赤。所以,术赤打起来就有点儿投鼠忌器。本来应该用石头炮轰城池,结果却用了水泡的木头;本来已经准备就绪要发动进攻,结果却要夺取桥梁导致三千士兵战死。玉龙杰赤横跨阿姆河而建,中间有桥梁连接。所以,拿下桥梁就足以震慑守军,甚至直接逼迫守军不战而降。

就这么颠三倒四地折腾,导致兄弟失和、军心动摇。蒙古大军搞了六个月也没拿下玉龙杰赤。最后,成吉思汗只能任命窝阔台为主将重新组织进攻,玉龙杰赤才被攻克。但城内军民的抵抗意志极为顽强,硬是跟蒙古军队打了七天七夜的巷战。对于东亚的中原王朝来说,城池是皇帝的,被攻破就换个皇帝;但对于中亚的绿洲王朝来说,城池是自己的,被攻破就失去财产甚至性命。所以,即便国王跑了,那也得打,不是为国王而战而是为自己而战。

追击札兰丁之战以及远征俄罗斯之战

花剌子模的新国王札兰丁一路逃跑一路收集军队,竟然收拢了六七万人,还在八鲁湾打败了三万蒙古追兵。但蒙古人越打越强、越追越猛。成吉思汗亲率精骑追击,一直追到印度河岸边,逼着札兰丁跳了印度河。但札兰丁没有死,披甲泅渡后活了下来,一直活到窝阔台时期。

老国王死了、新国王逃了。所以,哲别和速不台的两万蒙古远征军也就失去意义。他们抓了老国王阿拉乌丁•摩诃末母亲和妻妾,却无法渡过里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摩诃末在荒岛病逝。

但这支蒙古远征军向北翻越高加索山、绕过里海,进入南俄草原,在打败钦察和俄罗斯联军后,继续进军,一度抵达第聂伯河和克里米亚半岛。蒙古人打花剌子模是全线碾压的节奏,打钦察人和俄罗斯人则是降维打击的节奏。不管是士兵素质还是武器装备,包括组织能力,几乎全都能打出代差。所以,俄罗斯人战战兢兢地迎接这伙蒙古远征军的疯狂进攻。

但就在这时候,蒙军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为何而来、又为何而走,钦察人和俄罗斯人根本搞不明白。二十多年后,在他们快要忘掉这件事的时候,蒙古人才重新来到这里、继续屠杀他们。

哲别、速不台远征示意图

嘉定十六年(1223年)春,蒙古第一次西征结束,成吉思汗率军东归;当年冬天,哲别、速不台从里海向北返回,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后与成吉思汗大军会师。

从史书叙事的角度,这是大蒙古国和花剌子模两大帝国之战。但劳师远征的蒙古人处处主动,以逸待劳的花剌子模处处被动。表面原因是成吉思汗的军队太强、花剌子模的军队太差,但本质原因是政治模式的代差:

成吉思汗所统一的蒙古草原已经升级成为军事贵族的集权帝国。核心是黄金家族,但将军以及千户、百户们则是半贵族半官僚。特别是基层组织单位,不是以血缘、图腾为纽带的部落酋长,而是以分封、官僚为纽带的千户长们。在这种政治制度下,成吉思汗才能组织起十五万大军,然后把他们全都投到连年累月的西征之中。以前的匈奴人、突厥人以及契丹人,没有谁能做到这一点。即便政治上非常成熟的契丹大辽,其对宋作战也是短时间集中爆发,然后赶紧返回草原放牧。

花剌子模形势图

那花剌子模呢?就看康里兵的表现就能知道花剌子模是个什么样的草台班子。其与北方部族和南部城邦的关系是松散进贡体系。如果要打仗,那宗主国就组织联军,从各个附庸国抽调军队。但这种军队根本没法实现统一指挥,放在东亚战场甚至根本没法打仗。所以,真正打起来,战场之外的合纵连横和挑拨离间等政治手段才是关键。但面对蒙古远征军,还怎么挑拨离间、合纵连横?所以,花剌子模只能硬打。

花剌子模有四十万大军,成吉思汗有十五万人,兵力上足以形成碾压。关键花剌子模还以逸待劳,完全有时间把军队全都集中在天山-锡尔河一线,甚至更进一步让蒙古远征军出不了伊犁河谷。但花剌子模既无法指挥军队也不能集中军队,只能让大家各自为战、各守各城。所以,局面一直是蒙古人在以多打少、以集中打零散。这才是花剌子模被蒙古人轻松打败的原因,不是自己打仗不够努力而是政治上形成了代差。

第一次西征结束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再次将关注转移到东部地区,女真大金才是他们心心念念的真正强敌。

6 阅读:907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