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中的人生哲学

商贤老侯 2024-05-06 16:45:21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爱好,爱好驾车便是其中之一。我有个朋友不仅爱好开车,而且特别喜欢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对于开车,我谈不上喜好,但也不反感,同我这个朋友一样,我也喜欢在高速公路上开车。高速公路两旁的风景可以饱眼福,同时,驾驶汽车飞速行驰时给人一种很爽的感觉。可近些年,尤其是过了六十岁这六年以来,体能下降导致我开车时常常感到疲劳,尤其是在高速上开车,由于速度快,风险随之加大,我更不怎么想开。去年春天,我去泰兴参加由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牵头召开的预制菜联盟大会,考虑到开车方便,我就自己驾车前往。从家乡淮安到泰兴,单程三百多公里,双程近七百公里,一路开下来,我感到特别疲劳。回到家,我对妻子说,高速开车太累了,今后,没有特殊情况,我尽量不开。妻子说,这一段时间,你心理压力大,又是60多岁的人,在高速公路上一次开几百公里,肯定会累的。以后,不想开就不开。

妻子说的“心里压力大”,指的是三年疫情冲击,让我俩辛辛苦苦经营了25年的老侯食品亏损严重,没能渡过“疫情过后”的黎明前的黑暗,被迫歇业重组,化债求生。企业重组化债的压力和平时经营上的压力大不一样,直接面对的是“生与死”一般的考验,其压力之大,是我下海三十年来所不曾有的。而在高速上开车,和在市内开车又不一样。表面上看,风驰电掣,惬意潇洒,实际上,背后隐藏着极大的危险。一切缘于车速太快,要么不出事,要出就是大事。在普通公路出事,伤害的大都是对方,自己车上的人,包括司机,有生命危险的很少,而高速则不然,一旦出事,不仅肇事双方,很可能多方都有车毁人亡的可能。这一点,和企业的歇业重组十分相似。那段时间,我为了处理企业刚歇业时的许多棘手问题,大有焦头烂额之感。累上再累,萌生不想在高速上开车的想法十分正常。

一年过去后,企业重组的事有了新的进展,已经从刚歇业之初的焦虑中走出的我,心态平缓了许多,身体也逐步得到恢复。不久前,曾经做过美国纽约大学商务孔子学院首任院长、南京财经大学现任教授刘永强邀请我去南京,为他的研究生“企业家国学领导力”特训班学员讲一课。刘教授是我多年好友,我的长篇小说《商贤》的序就是他写的。接到邀请,我二话没说,爽快地应承下来。开头,我计划乘高铁去,后来考虑到从南京回来还要顺道去安徽来安和盱眙铁山寺处理业务,便决定自己开车去。从淮安到南京两百公里路,比去年去泰兴要少一百公里。即便如此,由于车子走的是高速,开了一半,我便感到疲倦。此时,刚好到了盱眙服务区,我便开了进去。小解后,打了杯热水,回到车上,小憩的时候,我心里琢磨起开车疲劳来。按道理讲,开这一百公里路,我不应该感到劳累。老侯食品的债务危机基本尘埃落定,这一年,我加大了马拉松训练力度,身体强壮了许多,还感觉累,就不是体能问题,而是心理问题了。于是,我开始从心理上找原因。我发现,所谓心理问题,说白了,就是“怕”,怕在高速上出事有性命之虞。如果去掉这个“怕”字,心理负担就会轻点。没了思想负担,仅是体力上的劳累,按我的身体,只要不怕吃苦,一天开个三、五百公里没问题。进而,我又想到,完全彻底去掉“怕”字还不行,毕竟是开车,又在高速上,小心谨慎是必须的。即便一个人在人车混合的道路上行走,也有被助力车、自行车撞倒的可能,必须小心谨慎,注意避让,而小心谨慎,就含有“怕”的成分。这里的关键,不是不“怕”,而是在于适度的“怕”,绝不能盲目“怕”,更不要夸大“怕”。

我边想边启动车辆,没要三分钟,车子就驰上高速。我一边两眼盯着前方,一边继续在想。高速公路上开车看上去风险大,可只要不疲劳驾驶,不违反交规,一字一板去开,怎么能出事?想到这里,我看了看有序奔驰在路上的各式车辆,联想到,近些年,高速公路上的事故越来越少。过去,高速公路出事多那会儿,大多是大货车驾驶员疲劳驾驶所致,小车互撞得很少。随着国家对大货车司机疲劳驾驶的有力整治,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出事概率越来越小。想到这里,我悬着的心开始放了下来,感觉不像先前那样累了。开的是同样的车,同样的路,由过度紧张带来的惧怕情绪没有了,车子开起来便轻松了许多。按道理讲,先前刚上路,开的那一百公里不应该感觉累,接下来这一百公里感到疲劳才对。事实却是,当我正确对待风险,不夸大风险,不过度恐惧,怀着一颗平常心,心理压力减轻了,悬着的心放下了,驾车就会变得容易起来。

又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轻轻松松将车子开到目的地。在给刘教授学生讲课前,大家在闲聊时,当他们得知我这个奔七之人,自个驾车开了两个多小时,在高速上跑了两百多公里,都露出惊讶和佩服的表情。可在我看来,十分的寻常。当然,其间心路历程的前后变化值得去玩味。在当天的《每日一悟》上,我写了如下一段文字:

“如果我们细心体悟,就会发现,世上绝大多数事变、困难、风险都是我们自己人为想象、夸大和恐惧出来的。”

第二天,回家后,我跟妻子谈了这一路的心路历程,她觉得我“悬着的心”的表述朴素而又到位。夫妻俩由高速驾车扩展到企业工作以及整个人生,一致认为,心是否“悬着”,“悬”到什么程度,十分重要。就这个话题两人又议论了一会儿,最后归结到一切都是“命”。

“命”的话题看上去很深奥,其实,只要看透人生真相,还是容易理解的。继续拿高速上驾车的例子来说,并不是车子开快一定出事,开慢就不出事。哪怕开车的人百分之百按照交规开车,当前方或者对面驰来的车子的司机疲劳驾驶,完全失控,将正常行驶的车子撞倒而出事,也时有出现。而这,完全由不得我们自己。这不是命又是什么?如果我们连这种意外都怕,那干脆就不要在高速开车、坐车,就好像军人上了战场随时都有伤亡风险一样,如果惧怕,就不要当兵。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