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王一博登顶热搜:内娱700人受牵连,影响恶劣...

读屿侃事 2024-02-08 19:26:05
01

风雨莫测的贵圈,经纪公司常常作为后方靠山,为艺人发展保驾护航。

一旦明星出事,往往各种发布声明,保护其声誉和利益。

这种时候,多数粉丝都会站队支持,力挺公司一起保护自己的偶像。

然而也有异常情况,声明一出,路人还没看懂,粉丝就已经骂得狗血淋头。

2月3日凌晨,乐华娱乐发布声明,旗下艺人王一博信息泄露。

图片来源:网络

原来,王一博被人无故预订航班机票,并且围绕该行程,已经有人编造出各种不实传闻。

“该行为已涉嫌严重侵犯王一博的合法权益,也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行程。”

乐华娱乐表示,公司对此将予以严查,追究到底。

很多粉丝嗤之以鼻,认为公司完全是在打太极。

“就是因为你们一次次纵容,这种无底线的事,要到什么时候?”

关于明星信息泄漏,背后的产业链实际获利颇丰。

02

这不是第一次信息泄露。

有网友晒出一系列截图,各式各样黑纸白字的声明,换汤不换药,同样是措辞强烈的维权内容,同样在事发后再无下文。

原来几年之间,该明星的个人隐私、私人行程、酒店地址、名誉维护等方面,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这次直接盗取身份信息,真的非常可恶,既然触犯法律,为什么不用法律手段处理?”

“如果不严惩,怎么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公关团队能够辟谣,处理接二连三的谣言,却无法从根源上阻止信息泄露。

酒店门口依然会簇拥大堆粉丝,手机持续接到陌生号码电话,24小时轰炸告白…

对于各种追星疯狂行为,网友们见怪不怪,毕竟刘德华曾在床下发现16岁的私生饭,部分粉丝的行为令人难以理解。

普通人也很难代入,爱上顶流巨星的心理活动。

但抛开个人情绪不谈,这种做法已经触及红线。

图片来源:网络

多数人认为,非法获取他人信息并且采取实际行动,既侵犯公民隐私,还涉及人身安全,必须捍卫合法权益。

很多网友支持彻查,认为可以通过电话顺藤摸瓜找到订票人,然而由于订购机制的限制,这一构想无法实施。

做事不需要承担后果、付出代价,当然后患无穷。

这种不合理的追星行为,尚未停止。

某些网友发帖表示,希望购买艺人个人信息,同时在这些帖子下,聚集着一些不法分子,涉嫌售卖明星信息。

有卖家称,内娱700人的身份证信息,可以7元出。

这种价格几乎是零成本,难怪明星的身份信息常常泄露。

除了专业的信息贩售商,任何接触信息的人,都可能成为帮凶。

此前,一位博主爆料,多位明星信息泄露。

包括井柏然、邓伦、杜鹃、倪妮、张杰等,这些明星的姓名、生日、座位号,以及里程状态都被曝光。

疑似某航空公司员工亲自下场追星,将明星的乘机记录发布在社交平台,还晒出自己与明星的合影。

该航司光速回复,称已展开核查,并对员工做出停飞处理。

虽然航司做出道歉,然而已经受到伤害的艺人权益,应该由谁买单呢?

堂堂明星公司,都束手无策,放到普通人身上,更是无解难题。

03

随着事件关注度增加,很多路人也开始发言,围绕信息泄露事件,讲述自身经历。

不仅是明星,大众的个人信息泄露也很严重。

“今天买机票,明天改志愿,只要泄露出去,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2020年11月,某崔某,出售2.5万条个人信息。

原来,崔某是售楼处销售人员,近水楼台先得月。数个楼盘的意向购买者姓名、手机号码等内容,手到擒来。

为了拓展业务、提高业绩,崔某违反职业道德和保密义务,他将从同行处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通过聊天信息提供给他人。

最终,崔某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泄露上万条信息,仅仅一万块就息事宁人。

值得注意的是,除开销售行业,电信、交通、宾馆、快递等服务行业,也会获取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

其中装修、房地产行业获取的信息,不仅涉及公民姓名手机,甚至包括身份证号码、家庭成员、房屋地址等更为私密的信息。

这些信息泄露,不仅威胁人身财产安全,还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恶性后果。

图片来源:网络

2021年,一桩信息泄露的命案引发全民热议。

宁波一位阿sir擅自利用信息系统帮人查询住址,导致女子赵某被前男友况某找上门,并杀死在暂住地。

原来,况某性格极端,分手之后,不断威胁赵某生命安全,赵某逃到外地,隐姓埋名,才得以脱身。

然而况某并不死心,他加入当地一个群聊,佯装求助大家,编造虚假故事。

“朋友老婆找不到了,很着急,帮忙查一下信息。”

于是,能够接触到海量信息的职能人员詹某,出于热心帮助的心思,根据信息查出了女子的住址。

后来况某提刀而上,血案毁了两个家庭。

很多网友表示,泄露信息的人,连基本的职业操守和敏感都缺乏,即使人口失踪,也应报案查询。

这一案件也给很多人警示——利用职权便利,泄露个人信息,既涉嫌侵权渎职,还可能间接帮助他人违法犯罪。

明明出于好心,无奈酿成恶果。

保护信息,有时候就是保护生命。

04

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通讯的发达,信息泄露事件层出不穷。

每个人都由数据构成,仿佛变成半透明的状态,毫无隐私可言。

从一出生,就有人上病房推荐满月照,下载软件,就会关联手机注册,只要购买一次商品,就会收到平台推介信息…

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主动或被动公开自己的生活碎片。

这些信息一旦被有心之人挖掘,就存在安全问题。

据《报告》显示,通过网络诈骗案件的特征分析,6.32%的诈骗案件,是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之后,有针对性地展开犯罪。

很多人接到陌生电话,聊上两三句,忙不迭跑到ATM旁边转账。这些内容常常关于受骗人的亲人生病、朋友借钱,这些十万火急的事,实际都是诱人下跳的陷阱。

女星汤唯曾遭遇诈骗,对方正是采用亲人重病、急需用钱的理由。

除开渠道获取的信息,朋友圈也是一个存在风险的灰色地带。

图片来源:网络

常常晒出家庭照片、居住环境、打卡地标的人,要小心被盯上。

曾经有人在社交平台晒娃,由于文字清晰可见,包括幼儿园名字、班级号、孩子的名字,差点把自家宝贝拱手送给人贩。

如果不是老师负责细心,发现接送孩子的人面生,后果不堪想象。

目前市场上,几乎没有不涉及隐私的互联网产品。

公开信息、地理位置、相机权限,便捷了人们的生活,但也是一把双刃剑。

正如网友所言:“大家都在裸奔,不代表大家愿意。”

尽量在动态中,不要发布具体详细涉及个人隐私的图文内容。

而接触到海量信息的人,也要恪守职责,他人的安全,只在你一念。

0 阅读:0

读屿侃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