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驾崩前,为何非要拉着隆科多陪葬?雍正继位后才知玄机

兵说历史 2023-09-09 17:15:01

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小编将持续更新,感谢您的支持。

1722年,康熙皇帝已经登基61年,感觉自己的寿命不多了。在深夜的时候,他暗中起草了自己的遗嘱,将身后的事情一一妥善安排。

当他起草最后一份诏书时,康熙心生一计,在列出陪葬名单时,加入了一个臣子的名字,那就是当时担任九门提督的隆科多。难道他就这么舍不得隆科多,以至于连去世后也必须有他陪伴吗?

"康乾盛世"主要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统治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繁荣鼎盛的阶段,延续了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

尽管康熙在童年时并未受到顺治皇帝的特别宠爱,但由于康熙小时候表现出了卓越的智慧,他的学习能力远超过他的兄弟们,

因此,年仅五岁的康熙赢得了孝庄太后的喜爱。在孝庄太后的悉心教导下,康熙每天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除了吃饭和睡觉,他最多的时间都用来阅读和研究古籍。

在康熙皇帝的统治时期,他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开疆拓土。他成功统一了内蒙古、忽尔图、吉林等地区,使清朝的领土面积扩大了一倍以上。

除了军事征服,康熙也重视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的福利。他实施了乡试、会试和殿试等考试制度,以选拔人才。在经济方面,他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然而,由于康熙当时年幼,许多野心勃勃的人渴望夺取皇位。在短短数年内,噶尔丹三次侵犯清朝的领土,对清朝构成了威胁。

康熙从小就经历了帝王家庭中的权谋斗争,朝廷内部的政治波澜。因此,他深刻理解到坐上龙椅并不容易,掌握皇权也充满了挑战。因此,在晚年临近退位之际,

康熙皇帝经过深思熟虑,考虑了如何确保雍正皇帝继位后,朝廷政权继续稳定,大清国家依然安宁。

康熙对隆科多非常赏识,甚至亲自破例为他写过诏书。随着康熙身体状况的恶化,他对隆科多的依赖也变得越来越强烈。

当时,隆科多担任九门提督,这是朝廷中非常重要的职务。自古以来,能够担任这个职位的人通常都是皇帝的亲信和朝廷中的重要官员。在康熙皇帝的深思熟虑之下,他最终选择了隆科多。

而在康熙退位时,他特别提到了隆科多的名字,要求他陪葬。隆科多拥有正统的满洲贵族身份,出自黄旗,是一等公佟国维的儿子,他的姐姐甚至是孝懿仁皇后。凭借这样的家世背景,隆科多可以说在皇宫中有相当的地位和权势。

因此,当隆科多接到皇帝的圣旨后,每当他看到皇帝咳嗽或头痛时,他都感到不安,担心自己会不幸丧命。他明白君主有命,臣子无权反抗,但他不愿自己的生死如此不明不白。

于是,在深思熟虑之后,隆科多决定找雍正来替他说情。当时,雍正正处于争夺皇位的竞争中,因此他急需拥有更多的支持者。

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隆科多显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因此胤禛决定答应帮助他。在经过仔细考虑后,胤禛决定尝试一下,因为即使不成功,他也能了解皇帝对自己的态度。

胤禛原本担心会遭到皇帝的责备,但没想到当他提出这个请求时,皇帝二话不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任命隆科多为顾命大臣。这一任命进一步提高了隆科多的权力,并验证了康熙当初的猜测。

在康熙去世,雍正登基后,隆科多继续表现出对雍正的忠诚,帮助他处理朝中的各种事务,并提供智囊建议。这个时候,许多人可能开始明白为什么康熙要让隆科多陪葬的真正原因。

由于隆科多在雍正即位初期的忠诚支持和协助,雍正任命他为大学士,并保留了他的一等公的爵位。

不仅如此,连隆科多的几个儿子也相继升迁。在朝廷选拔官员时,隆科多还拥有不用上奏直接决定的权力,可以说他在朝野上下拥有极大的权力,这是雍正公然赐予他的。

然而,随着雍正的皇权逐渐巩固,隆科多的野心也逐渐显露出来。有人开始对隆科多提出指责,指责他的次子品行恶劣,滥用职权,伤害了无辜百姓。令人不满的是,隆科多并没有对此采取行动,而是试图掩盖这一事实。

当雍正得知这些情况后,怒不可遏,立即下令进行调查。结果一查出来,隆科多被指控了数十项重大罪行,每一项都无法容忍。此外,他还在朝廷内拉帮结派,庇护了许多罪犯,并私自安排官职给自己的亲信。

尽管隆科多的身份特殊,以及曾经对雍正的支持,雍正并没有直接将他处以死刑。相反,他被囚禁起来,并最终在狱中饿死。

隆科多的死让雍正恍然大悟,明白康熙当初点名要让隆科多陪葬的真正原因。康熙之举旨在确保雍正在继位后能够得到隆科多的全力支持,以帮助巩固皇权。

0 阅读:199

兵说历史

简介: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