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雇主回家过年,10天后准备返程,雇主:你家多我一个住得下吧

秋雅聊情感 2024-03-05 14:39:52

口述:赵娟

作者:小雅

我叫赵娟,今年49岁,老家在安徽省宿松县。两年前,为了赚钱我来到了省城合肥,找了一份保姆工作。

一个月前,也就是腊月二十三那天,我坐着高铁回到了农村老家过年。

按理来说,我早该离开老家,回到合肥上班了。昨天上午,我去移动营业厅办事时,遇到了老乡李芳,她就很惊讶地问我:“赵娟,你不是在城里当保姆吗?”

我笑着说:“是啊,当了两年的保姆了,这不过年了吗?我回来看望我爸妈。”

听到这话,李芳依然感到疑惑不解:“现在都过完元宵节了,复工再晚的都去上班了。你雇主给你放了多少天假?你怎么还在老家啊?”

我哈哈大笑:“不仅我在,我雇主也在。是她要求留下来的,说工资照偿付,以后住我家吃住了,等到她在这里住腻了,再回合肥去。”

我的话成功勾起了李芳的好奇心,等到我们两个人办理完了业务后,李芳就拉着我去了附近的一家饭店吃饭,让我把雇主来我家过年还不想走的趣事告诉她,我答应了。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我的个人经历!1974年10月10日,我出生在了这里。我爸妈以种地为生,养育了两个孩子,我是长女,有一个比我小三岁的弟弟。

小时候,由于家庭条件不好,长期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因此我也没机会进入学校读书,早早地就嫁了人。

我刚满20岁就嫁人了,婆家在隔壁村,老公姓刘,也是一个庄稼汉子。

1997年,我生下了一个儿子,而老刘为了赚钱养家糊口,跟着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外出打工了,我留在家里带孩子、照顾公婆。

在2021年前,我和儿子日子过得还算安稳。虽然我们母子一年只能见到老刘两三次,相处时间不到一个月,但是老刘有一把力气,吃苦能干,赚的钱不少。他按时把钱寄回家,我拿着这笔钱供儿子读书,给公婆看病,安排一大家子吃喝,虽然攒不下钱,但是基本开销还是足够的。

2016年,我们家迎来了喜讯,我19岁的儿子参加高考,发挥正常,考上了一所一本大学。也许这样的成绩在很多人看来并不算好,但我知道儿子已经拼尽了全力,我们一家都为儿子感到骄傲。

儿子考上大学后,老公继续赚钱供儿子读书,我则留在老家照顾公婆。四年后,儿子大学毕业,留在了南京工作。

然而,在2021年七月初,一通电话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

那天,我正在地里割草,手机铃声响了。对方打电话之前,为了防止我因为陌生号码拒接电话,还给我发了短信:“我是刘洪同事,有急事找嫂子,还请接电话。”

我立马放下了镰刀,接通电话。我刚说了一句“你好,我是刘洪他媳妇,有话你说”,对方就急切地说道:“嫂子,我是刘洪他同事,洪哥他出事了,受伤了,现在在医院里。”

一听这话,我就吓得够呛,赶紧问怎么回事。老公的同事说,那天我老公在操作机器,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把手伸了进去,瞬间胳膊被机器绞住了,一声惨叫声把大家吓坏了。

等到大家反应过来的时候,老公大半条胳膊都没了,现场惨不忍睹,他们赶紧打电话把我老公送进了医院抢救,情况如何尚不清楚。

挂断电话后,我先是被吓得魂不附体,不知道该怎么办。过了一会儿,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一边去找公婆,跟他们讲老公遇到了点事情需要我过去帮忙,稳住年纪已经很大了的公婆,另一边急匆匆地收拾东西去了广东。

等我千辛万苦赶到医院时,老公已经醒了过来,情况不好不坏。所谓不好,指的是老公的右边胳膊彻底报废了,从此以后成为了残疾人士。至于不坏,指的是老公好歹保住了性命。

我留了下来照顾老公,看到他失魂落魄的样子,赶紧安慰他:“好了,别想那么多了,只要人活着,一切都还有希望,不是吗?”

等到老公可以出院了,我们就回了老家,毕竟老公少了一条胳膊,不可能再继续干活了。他们老板还算人道,给了一笔钱作为补偿。

回到家里后,看到少了一条胳膊的老公,公婆哭得死去活来的,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才安慰住。

老公受伤后,我们家遇到了经济困难。毕竟我没有交社保,老公没到了领钱的年纪,儿子虽然已经工作了,但赚的钱只够养活自己,更何况他还没娶媳妇。

正当我们为了钱的事情发愁的时候,得知老公的事情前来探望我们的大姑姐给我出了主意:“你可以去城里当保姆啊!我就在合肥当住家保姆,一个月收入7千多,比我男人工资高多了。”

看到大姑姐的收入后,我眼前一亮,认为这是很好的出路。于是,我跟老公商量好了后,跟着大姑姐来到了合肥。

在大姑姐的帮助下,我顺利进入了家政公司,接受了相关培训,也拿到了需要的证件。很快,我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位雇主,也就是现在在我家的蒋阿姨。

蒋阿姨今年82岁,退休之前是一位初中数学老师,目前她一个月有八千多退休金。

蒋阿姨膝下有两儿两女,儿孙都挺有出息的,要么在事业单位工作,要么出国留学了。

说到儿孙,蒋阿姨叹了一口气:“孩子们有出息了,我是既高兴又失落。他们有出息了,就得花更多的时间打拼事业,忙自己的事情,没时间陪我了。以前,老头子在的时候,我们两个人相依为命,互相照顾,拌拌嘴也可以打发时间。”

可是,蒋阿姨的老伴在五年前因病去世了,让蒋阿姨从此过上了独居生活。

老伴去世后,大儿子和小女儿都想把蒋阿姨接走养老,可是他们一个在北京,一个在美国,蒋阿姨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更不用说国外了,于是坚持一个人居住。

然而,两年前,独居的蒋阿姨差点出了事情。

“人老了,记性也不好了,煮个东西都能忘了关火。要不是消防员来得快,我估计老命都没了。”

虽然是虚惊一场,但是蒋阿姨的儿女怎么样都不肯让她继续一个人住着了。大家见她怎么样都不肯去儿女家,便提议请保姆,蒋阿姨答应了,就这样我来到了她家。

给蒋阿姨当保姆,任务并不重。她腿脚还算利索,有自理能力,我只需要打扫卫生,给她做一日三餐,陪她去医院检查,陪她出去散步,定期向她的儿女汇报情况。

蒋阿姨喜欢看纸质书,由于年纪大了,老眼昏花看不清楚,因此我现在还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去书店把她喜欢的书买回来,读给她听。她说我读的要比手机里的那些好多了,有感情多了。

一个月前,我跟蒋阿姨提到了过年回家的事情,她爽快答应了。当我问她打算如何安排过年时,她叹了一口气:“他们都不回来,让我过去。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还有一个在广州,哎,我哪里也不想去,干脆一个人过吧!”

听到这话,我不由得担心起了蒋阿姨过年期间的安危,毕竟我是她的保姆,我要对她负责的,怎么可以自己跑了把老人丢下呢?当我跟老公说这件事情的时候,老公就想到了两全之策:“要不,你把阿姨带回来?也许她在大城市呆腻了,也想去乡下看看,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她不是喜欢吃鱼吗?我们这里的鱼都是野生的,可好吃了。”

我觉得老公的主意不错,便跟蒋阿姨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蒋阿姨一听立马答应了:“好好好,我在合肥待了几十年了,还没去过农村,去看看也好。”

我打电话给了蒋阿姨的大儿子,跟他说了这件事情,大儿子同意了。于是,腊月二十三那天,我带着蒋阿姨坐着高铁回到了我老家。

一路上,蒋阿姨看到外面的田园风光,脸上挂满了洋溢的笑容,等到下车后,我们坐上了乡村大巴。

本来,我还担心蒋阿姨会出现晕车症状,好在蒋阿姨精神状况良好,一路上都在听我讲我们这里的一些趣事和我以前的经历,压根没有任何不适感。

在我们到家之前,我公婆就把一楼朝阳的主卧收拾出来给蒋阿姨住,那是有空调,是我们家居住条件最好的地方。

说到我公婆与蒋阿姨的关系,也是比较搞笑的。一开始,公婆觉得蒋阿姨是我的雇主,我每个月的工资都靠她发,因此战战兢兢的,生怕伺候不好让她不高兴,影响到了我的收入。毕竟对现在的我们而言,我的收入是家里最大的经济来源了。

没过多久,蒋阿姨就跟我婆婆处成好姐妹了。蒋阿姨性子随和,虽然作为城里人比较讲究,但是懂得求同存异的道理,因此跟我公婆相处得很愉快。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相同的兴趣爱好。我公公喜欢下象棋,蒋阿姨的老公也喜欢,因此受到影响的蒋阿姨也会下象棋,可以跟我公公杀上几盘。

我婆婆喜欢跳广场舞,刮风下雨也不间断,蒋阿姨虽然一开始不会,但是到了这把年纪的大妈们可能是天赋觉醒了,她跟着我婆婆去了几次就学会了。

在家里待了20天后,我觉得到了返程的时候,便跟蒋阿姨说了我的想法。没成想,蒋阿姨笑眯眯地说:“你家里多住一个人住得下吧!”

蒋阿姨提出留在我家养老,说自己很喜欢这里的自然风光,跟我公婆处的很开心,这些天在我婆婆的带领下,她还认识了不少同龄伙伴,觉得生活越来越充实了。

我跟公婆商量了一下,他们同意了,我又跟蒋阿姨的儿女汇报了情况,他们也同意了,于是蒋阿姨就留在了我们家养老。

听完了我的讲述,李芳点了点头:“这样蛮好的!她有伴了,有了社交可以打发时间,你可以留在老家照顾公婆和老公,还能赚到钱,可谓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聊完后,我跟李芳告辞,去超市给蒋阿姨买了她喜欢的零食,又去菜市场买了野生鲫鱼,打算给她做一道红烧鲫鱼。

END.

今日话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给赵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13 阅读:3983
评论列表
  • 2024-03-06 12:12

    有这种事情皆大欢喜,相信很多老人会希望这样,比去养老院好。

秋雅聊情感

简介:生活的点点滴滴,全都是因为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