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前的怪陶器,专家都不知道怎么用,甚至连名字都没法确定!

船长卡戎 2024-05-11 10:32:32

在遥远的五千年前,大汶口人生活在泰安以东的土地上。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决定向周边地区发展。其中有一支勇敢的人群,毅然决定离开他们熟悉的土地。最终,他们来到了一个肥沃而平坦的地方,那就是现在的尉迟寺所在地。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的家园逐渐成型,并且变得越来越繁荣。

时间来到上世纪1989年,安徽蒙城的尉迟寺发现有重要器物。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前往发掘。至今,已经进行了两个阶段的13次发掘。现在认为,尉迟寺遗址是一个新石器晚期的聚落遗存,东西长约37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这个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大汶口文化聚落研究的空白,并确立了大汶口文化的一个新的地方类型:尉迟寺类型。

大汶口文化在山东泰安附近,离安徽蒙城的尉迟寺远隔千里,那么专家是如何确定这两个是一体的呢?

原来在尉迟寺,专家发现了大汶口文化的典型器物,大口尊。大口尊这种陶器最初是被用来酿酒的。因为酒在那个时候是非常珍贵,所以经常被用于献祭给神。久而久之,大口尊就成为一种重要的礼器,频繁出现在墓葬和祭祀遗址中。

专家们对这些陶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他们把发现的大口尊残片和当地的泥土取样,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行了测试。得出结论是,这种器物是当地取土、当地烧制而成。这说明尉迟寺人群已经定居一段时间。在这里大口尊还有新的用途,人们把它作为一种埋葬儿童的棺材使用。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些非常奇特的陶器。这些陶器的设计和功能令人费解,就是到现在,专家们仍然没有就它们的用途达成一致。

这是一件非常特别的动物造型陶器。发现的时候,碎成20几片。修复后,经过仔细测量,大家发现这个奇特的器具通高约60厘米,个头不小。它底部是圆柱形的,直径大约有14厘米,而上部则是一个倒立的漏斗形状。最引人注目的是,在陶器的顶点上,还站立着一只小动物。

至于那个神秘的小动物,专家们争论不休,有的说它像鸟,有的说它像鸡。最后,考虑到“鸟”比“鸡”好听多了,大伙儿决定把它叫做“鸟形神器”。不过,这应该不是什么实用的工具,那只站在顶部的鸟也显得太神秘了。别说在南方一带没有类似的发现,就是在全国范围内,也没发现第二件。最后专家们认定这很可能是一件祭祀用的器具,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完整的图腾标志。具体怎么用,还暂时不知道。

在这之后,考古学家们又发现了一件神秘的陶器,更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件宝贝是在2003年11月出土于房基中,总共发现了7件一模一样的东西。这个怪家伙通高42厘米,口径有12厘米,足长则达到了18厘米。它的肚子像一个圆球,中间有三个手指粗的镂孔。神奇的地方是竟然附加了七个锥形的长足!虽然这些“足”长度差不多,但因为要放在圆形的底座上,接触面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就像个活生生的“八爪鱼”。

自从这件“八爪鱼”陶器出土以来,大家都没搞清楚它是用来干嘛的,甚至连怎么摆放都成了谜。如果把它口朝下放,倒是可以放平,但是这样就没办法在里面装东西了。而要是口朝上摆,那七根比手指还粗的“足”又不在一个平面上,根本放不稳。

有些人认为这是一颗模仿的人头,因为古代有猎取敌对部族族人的人头作为战利品的习俗。他们认为那七根陶棍是人的头发。但是这个提议很快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罐身上并没有镂刻人的五官,说它是人头太牵强了。还有人认为这个物品是模仿外星人的头盔,那七根陶棍就是伸向高空的天线!这个好像也说服不了大家。至今没有定论,连叫什么都不知道,只好起名“七足镂孔器”。

各位朋友,要不我们评论区讨论下,这些是什么?

0 阅读:291
评论列表

船长卡戎

简介:上班带娃看书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