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曼陀菲尔12:是喝不惯西线的水还是手里的牌太烂?

巴巴维维 2024-05-18 12:22:24
【人物篇】曼陀菲尔12:是喝不惯西线的水还是手里的牌太烂?

1944年9月初,刚刚率领“大德意志师”参加完“双头作战”的曼陀菲尔被召回到位于拉斯特堡的“狼穴”。临行前,他已经被告知卸任“大德意志师”师长的职务,但并不清楚自己未来的命运如何。

曼陀菲尔是带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德军统帅部的。他的师在过去一个月中损失惨重,性情已经难以捉摸的希特勒是否还赏识他已经很难说。毕竟先前被罢官夺职的高级将领数不胜数。

希特勒亲自揭开了谜底,他宣布晋升曼陀菲尔为装甲兵上将,新的职务是西线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此前还不过是师长的曼陀菲尔竟一下子越级成为集团军级司令。

突如其来的荣耀让曼陀菲尔目瞪口呆,这是他一年来第二次越过众多资历比自己深的将领获得晋升。比如他担任第7装甲师第7摩托化步兵团第2营营长时,第7装甲师师长丰克现在还只是装甲军军长。

不过战事的紧张容不得曼陀菲尔多想,他匆匆赶回“大德意志师”与部下告别。作为“大德意志师”最著名的师长,曼陀菲尔得到了部下应有的礼遇。师燧发枪团团长尼马克后来评价说:“他是我的长官和父亲一样的朋友。我以前没有、此后也再未遇到过像他那种完全独立的装甲指挥官,由于他的仁慈和不证自明的勇气,他无疑是GD师所有战士的楷模。”

曼陀菲尔平日与官兵相处得非常融洽,这也是他强调的“提升部队内敛力”的手段。临别时,一名军官与他打赌,说可以在师里找到一名比他个子更矮的人(曼陀菲尔只有一米五零,而“大德意志师”在成立之初对成员的身高有严格的限制,必须在一米七五以上。不过随着战事紧张、战斗越来越激烈,这个标准也已经不作数了)。

曼陀菲尔一直坚信自己是全师身高最矮的人,但那名军官还是找来了比他更接地气的士兵。曼陀菲尔并不生气,而是送给了那名士兵一瓶酒,然后跟部下们挥手告别。

第5装甲集团军是“旧瓶装旧酒”。这个番号最早出现在1942年底的突尼斯,当时为了抵御盟军在北非登陆,德军统帅部在那里匆匆组建了一支部队,并冠以“第5装甲集团军”的番号。曼陀菲尔在该集团军组建之初就曾在突尼斯任职,担任一个旅级作战单元(番号是“曼陀菲尔师”)的指挥官。

第5装甲集团军所辖的部队也是一批建制不全的部队。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之初,西线盟军将装甲部队主力纳入“西线装甲集群”战斗序列。后来这个作战单元又改称“埃贝尔巴赫装甲集群”。法莱斯口袋战役后,该部兵力和装备严重受损,坦克和突击炮仅剩下200辆。曼陀菲尔抵达西线后,奉命指挥撤往法国东部洛林地区的所有装甲部队。

番号改为第5装甲集团军时,集团军下辖3个装甲掷弹兵师和3个新组建的装甲旅。后来统帅部又给曼陀菲尔调来了3个装甲师和3个装甲旅。

其中党卫军第17装甲掷弹兵师在1944年7月的圣洛战役中遭到灭顶之灾,不得不从丹麦调来两个装甲掷弹兵旅进行重建,此外该师还掺杂进一些空军地面部队和巴尔干地区的德裔。

第15装甲掷弹兵师曾是一支劲旅,他们在西西里岛的“锥形防线”上把美军第1步兵师打得毫无脾气。但该师在此后的10个月里转战于南线战场,部队极为疲惫。刚抵达洛林时,全师只剩下7000人(该师坦克营被滞留在南线)。

第3装甲掷弹兵师是一个齐装满员师,全师共有1.5万人。他们奉命从南线增援西线,途中虽然遭受了一些损失,且工兵营和坦克营同样滞留在南线,但该师仍然是第5装甲集团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第21装甲师是一支重建的部队,此前他们在北非作战,最终于1943年5月跟随非洲军群司令阿尼姆向盟军投降。第21装甲师在1944年春获得重生的机会,只不过他们已经不是沙漠上的那支劲旅,全师的坦克都是战场缴获的他国装备。该师还是最早一批投入诺曼底地区的德军装甲部队,据师长施特拉赫维茨说,他们在6至7月间损失了70%的官兵。

第21装甲师的遭遇是西线德军装甲师的缩影,第130装甲师(也称“装甲教导师”或“李尔师”)的情况大体跟第21装甲师相同。

第11装甲师情况稍好。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第11装甲师作为唯一机动预备队留守在法国南部。8月16日,盟军实施“龙骑兵行动”,第11装甲师左突右挡,确保布拉斯科维茨指挥的G集团军群主力安然撤到德国和瑞士边境。第11装甲师遭受了一些损失,但全师基本完整。

装甲旅是德军在战争最后一年实施装甲兵改革的产物,战后西方战史学家们将其视为德国战争后期最大的败笔。

德军的装甲部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减配史”。

最初组建的3个装甲师通常下辖1个装甲旅(两团四营制)、1个摩托化步兵旅(两团制)、1个摩托化炮兵团,以及师直属的营级侦察、工兵、通信、反坦克、高炮部队,还包括连级的维修所。从编制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完整的适应新战争模式的战术单元。

为了筹备法国战役,德国在1940年夏天以前将装甲师的规模扩大到10个。考虑到国内坦克产能有限,新组建的装甲师开始“减配”,坦克旅缩减为坦克团(三营制)。

巴巴罗萨行动前,德军将装甲师扩大到20个时,也大体按照这个标准组建。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军工生产部门的产能已经无法填补前线的损失。加上希特勒对国防军的表现越来越失望,所以这些装甲部队极少有装备充足的时候,这也是国防军装甲师的战绩越来越差的最主要原因。有的师干脆将坦克团缩编为两个营,有的师则被领取新装备为由,被统帅部直接抽走了一个坦克营。

到了1944年,大多装甲师的坦克团只剩下两个坦克营。而且几乎所有装甲师依旧得不到应有数量的装备。

其实自古德里安于1943年初担任装甲兵总监以来,在他和施佩尔等人的努力下,德国军工企业的产能有了大幅度地提高。以1944年8月为例,坦克的产量达到869辆,突击炮的产量达到744辆。这些装备如果补充给前线的装甲部队,势必能够迅速提升他们的战斗力。古德里安甚至还提出扩大装甲师坦克团的编制,恢复当初的两团四营制,以便可以集中使用突击力量。

但是希特勒没有采纳古德里安的意见,他倾向于装甲部队小型化,组建类似于“美军装甲师战斗群”那样的旅级装甲部队。这类装甲旅辖两个坦克营,一个装备四号坦克,一个装备五号(豹式)坦克。两个营一共有90辆坦克和10辆坦克歼击车。步兵则配备了两个装甲掷弹兵营。

德军组建装甲旅走了过去苏军组建机械化军和坦克师的老路——侦察营、工兵营、高炮营、反坦克营都不见了,他们以“减重”的方式纳入到坦克营和装甲掷弹兵营中。缺少了这些作战单位后,装甲旅作为独立战术单元的能力也就不存在了。

不仅如此,德国人还轻视(或者是来不及)训练。装甲部队的训练周期缩短到4个星期,只是过去的一半。有的部队甚至连操控坦克和装甲车的训练都不足,至于成建制的战术演练就更是无从说起。

各级指挥官也不熟悉自己的部下,甚至出现部队开赴战场时才第一次等来了自己的指挥官。这种缺乏信任和协同的部队能发挥多大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就是这样的部队,德军统帅部在1944年夏天陆续组建了13个,分别被冠以第101至第113装甲旅的番号,不久之后他们就出现在前线了。

曼陀菲尔还有一个难题——包括他本人在内,相当数量的指挥官都不熟悉西线对手。第11装甲师师长维特斯海姆少将(并非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的第14装甲军军长)特意派人到法国北部考察,对美军、英军和东线的苏军进行比较。

很多经历过东、西两线作战的德军官兵都认为苏军更顽强,英军更有韧性,至于美军则十分谨慎。美军“遇阻则停”,天黑后必定安营扎寨。“只要我们的机枪在射击,他们就趴在地上不动,然后呼叫炮兵和战术空军的火力支援”。

最令德军印象深刻的是美军无与伦比的火力。所以在东线的杀手锏——大规模装甲突击——是不适用于西线的,因为在完全丧失制空权的情况下,它只能成为盟军空中火力的理想打击对象。所以维斯特海姆建议部队改为小规模作战,炮兵也应该完成射击后迅速撤离,并增加防空警戒。

像维斯特海姆这样有清醒认识的将领并不多,包括刚来到西线的曼陀菲尔,也包括即将接替布拉斯科维茨指挥G集团军群的巴尔克。据巴尔克的参谋长梅伦廷战后回忆,西线德军总司令伦德施泰特就曾担心巴尔克缺乏西线经验而反对他的任命。

他还说:“曼陀菲尔这些将领一开始并不了解美军的战术特点,也不熟悉美军步兵拥有的超强的反坦克火力,以及其炮兵和空军提供近程支援的强大能力,所以在9月中旬的坦克战中一度吃了大亏。”

希特勒之所以把曼陀菲尔调到西线,是希望他能阻止住盟军东进。9月4日,就在他刚刚到布拉斯科维茨的司令部报到时,后者就奉统帅部的命令,要求他尽快向美军第3集团军发起反击。

此时的美军第3集团军刚刚在法国刮过一场旋风,他们从法国西部达到洛林地区,而且他们因为油料和弹药匮乏,进攻的势头已经迅速衰竭。当曼陀菲尔到任时,美军第3集团军所属的第12和第20军正逼近摩泽尔河,向南锡和梅斯进攻。

9月7日,美军第20军各部开始强渡摩泽尔河,遭遇德军炮火的压制。当天晚上,德军统帅部同意动用第106装甲旅实施反击。

贝克指挥的第106装甲旅拥有36辆豹式坦克、11辆坦克歼击车和100余辆半履带车。他们当晚就借着夜色的掩护,向美军第90步兵师发起了进攻。

贝克没有实施战前侦察,不清楚美军阵地的具体方位。贝克以为通过夜间偷袭就可以取得一场胜利,但很显然他太轻敌了。

第106装甲旅兵分两路,坦克和掷弹兵们在崎岖的山野上逐渐分散开来。最初的突袭的确让美军慌乱了一阵,但他们的坦克和大炮很快就开始还击了。有些步兵操起反坦克武器在近距离攻击着德军坦克,而更多的美军则躲在村落和丛林里,随意射杀德军的掷弹兵们。

天亮后,美军第712坦克营的“谢尔曼”坦克,第357步兵团的反坦克炮以及第90步兵师师属炮兵的凶猛火力开始发挥优势。至8日傍晚,贝克的第106装甲旅损失了21辆豹式坦克、60多辆半履带车和100多辆卡车,700多人被俘。

9月10日,曼陀菲尔返回德军大本营,希特勒要求他抓紧时间向巴顿的第3集团军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次日,他来到G集团军群司令部,布拉斯科维茨告诉他情况已经有了变化——在战线中段的美军第1集团军正逼近亚琛,伦德施泰特命令他搜罗一切部队向那里增援,其中就包括曼陀菲尔手上的装甲部队。

经过希特勒的同意,曼陀菲尔将第107和第108装甲旅北调。

希特勒和曼陀菲尔商定9月15日转入进攻,但南锡方向的德军第19集团军再次出现险情——美军第12军发起新的攻势,其第79步兵师和法军第2装甲师已经形成对德军第16步兵师的合围态势。如果第16步兵师被歼灭,南锡以南的整条德军防线都有崩盘的危险。

曼陀菲尔同样不敢怠慢,他命令第11装甲旅和第21装甲师一部前往增援。与第106装甲旅一样,部队没时间侦察,也没有协同,而是立即出发奔赴前线。

第112装甲旅在9月5日刚刚抵达西线,拥有一个豹式坦克营(45辆坦克)和一个四号坦克营(40辆坦克)。他们兵分两路,其中一路的豹式坦克营于9月12日晚进至一个名叫贡派尔的村子。

他们没有侦察周边情况,也没有派出警戒哨,部队就这样安心大胆地在低洼的村子里宿营。当晚天降大雨,当地村民偷偷溜出去,把“德国鬼子”进村的消息报告给了附近的子弟兵(法军)。于是盟军趁着德国人睡觉的时候,在贡派尔周围的山上预设了伏击阵地。

法军装备有美制谢尔曼坦克,它的性能虽然不及德军坦克,但机械性比较可靠,机动性也很灵活。法军第2装甲师曾征战北非,官兵具备丰富的作战经验(他们也是第一个进入巴黎的部队)。

9月13日,美军对贡派尔进行了4次空袭,摧毁16辆豹式坦克。德军的战斗意志迅速瓦解,村民们发现好几辆德军坦克的乘员舍弃坦克后狂乱地飞奔,还试图偷抢老百姓的衣物逃跑。

四型坦克营和装甲掷弹兵迅即赶来增援,但也陆续踏入了死亡陷阱。盟军在贡派尔村周围的高地早已经预设好炮兵阵地,而且观察位置极佳。法军各种口径的野战炮、反坦克炮和坦克炮一起向低地里的德军倾泻炮弹,再加上美军战斗轰炸机发射的火箭和掷下的炸弹,贡派尔真成了德军坦克的一处乱坟场。

激战过后,第112装甲旅的豹式坦克营仅剩下4辆坦克可以作战,四号坦克也只剩下17辆。他们丢下350具尸体,带着1000名伤员逃离了战场。

此战法军仅阵亡44人,损失了4辆坦克和1架美军飞机。

反击还未开始,曼陀菲尔就损失了两个装甲旅。在这种情况下,他请求缩小反击规模——投入两个装甲旅和第21装甲师的步兵(该师还没有来得及补充坦克)为第一波攻击部队,以肃清摩泽尔河东岸的美军第12军为反击目标。进攻得手后,他将再投入部队扩大战果。

方案上报西线德军司令部,得到伦德施泰特的批准。后者对反击本就不抱希望,如果曼陀菲尔真能取得进展,为德军加固齐格飞防线争取时间,他已经很满足了。

希特勒好像也有些不耐烦了,当接到曼陀菲尔的新方案后也立即批准。但他要求最晚在9月18日发起进攻,决不能再拖延了……

2 阅读:127

巴巴维维

简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