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500年的时光之旅:一起探寻“渔沥文化馆”的前世今生

上海奉贤 2024-02-27 11:11:27

在渔沥村的最西边

有一座小院隐藏在树林之中

木制的院门

散发着浓郁的古朴气息

静谧而充满故事感

这里即将成为

承载渔沥村历史的地方

千呼万唤始出来

这间小院原本是渔沥村耀光7组的一户村民家,在2022年,该村民已集中上楼。渔沥村将这座小院打造成了本村的文化高地,村民们期盼已久的“渔沥文化馆”将坐落于此。

“渔沥文化馆”内将分为两个小场馆:“宋氏文化馆”和“渔沥村史馆”,通过展品将明代云间望族宋氏与渔沥村的悠久故事娓娓道来。

时光荏苒经久远

此处展馆的选址颇有讲究。明代著名文学家、藏书家、诗人宋懋澄所著《九龠集》(西庄公本传)中,记载了宋氏的住址:“自沙冈至巨漕西几六里,八十宅,每岁元夕,灯火连绵,更于九枝之下。”经考证,正是位于今渔沥村耀光7组。

宋氏的老宅被称为“石坎里”,以营房式建造,建房三埭两庭井,现已拆除。宅东半里许,建有一座“慧日堂”,供宋氏子弟读书。明代潮州知府宋征璧,著名文学家、藏书家、诗人宋懋澄,书画家宋懋晋,翰林院孔目宋存标,清代都察院副左都御史宋征兴等人均出此门。“慧日堂”便是“妙泾庵”的前身,直到1976年拆除,可谓看遍了500年沧海桑田。

如今,在渔沥村耀光7组原“石坎里”范围内选址,采用融合了古典元素和江南水乡元素的建筑风格,将这座小院翻新,并赋予了它新的生命。

云想衣裳花想容

这座小院除了承载的文化之外,其中景致也值得欣赏,院子一角有一个花坛,这里将是本村一株古牡丹的家。

经当地老人回忆,这株牡丹最早见植于宋懋澄老宅的“天井”内,系宋氏后裔宋连权所有。1972年冬,宋连权与族人将老宅搬迁,古牡丹由族人宋德明(今已故)移栽至他家后天井内,且复壮养护。此花可能为明代末年所栽,但具体年代不详,该牡丹花形如碗口,色粉红,名曰“粉妆”。

院子围墙上的透花窗也是一景。透花窗,又称漏窗,没有窗扇,却能够看到内外不同景观,是一种富有诗意的中国窗。此处秋景最佳,当丰收时节,窗外是金灿灿的稻田,窗内是沉甸甸的文化,可让人同时收获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

“渔沥文化馆”已经进入了装修阶段

敬请期待

渔沥邀您共同见证

这座小院的重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