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梅花精神是深入中国文化骨髓的性格

鸣可铭 2024-02-25 16:32:11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国人给女孩起名字,常常喜欢带个梅字。比如:金梅、红梅、艳梅、芳梅、春梅、冬梅、咏梅、寒梅、腊梅、冰梅、凤梅、青梅、燕梅、铁梅、宏梅、灵梅、士梅、耀梅、合梅、丽梅、尚梅、新梅、乐梅、瑞梅、晓梅等等。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国人非常偏爱梅花。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有所改变,取“梅”名字的女孩逐渐减少。为啥会这样?我们探究这一文化现象,偶得一点见解,不一定准确,愿与阅读者探讨。

01梅花(图片摘自网路)

02梅果(图片摘自网路)

梅原产于我国西南部,属蔷薇科,主要是落叶乔木,也有少部分灌木生态,植株约为4-10米,枝条为绿色,树皮浅灰色,叶子为卵形或者椭圆形。每年12月-次年2月开花,一般为粉色和白色,芳香扑鼻。果实为圆形,直径2厘米左右,表面为黄色或绿白色,味道酸甜可口,一般在5月左右成熟。梅树能耐受低温下限也就在零摄氏度上下,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最北也就是在长江流域。我国栽培梅树的历史约有三千多年,留下的咏梅文章诗篇无数。梅是比较受国人关注的花卉之一。

03梅树(图片摘自网路)

由于梅花在冬季最冷时开放,且花期在冬季的植物极少,故被赋予不惧严寒、傲然独放的品格。南方的冬雪,一般是寒潮带来。南方地区一般没有持续的低温,冬雪存留时间很短。挂雪的枝头寒梅,更加娇艳夺目,引无数文人墨客的咏叹。傲雪凌霜的梅花又被赋予坚贞高洁的品格。梅花开放的冬季,很少见到其它的花朵。而到了春天百花争艳的时节,他又花期早早的过去了。于是梅花又被赋予孤傲独芳的性格。

04陆游《卜算子·咏梅》(图片摘自网路)

05李商隐《忆梅》(图片摘自网路)

历代文人墨客的笔触,又把梅花的品性深深的融入了国人的文化骨髓,逐渐成了中国文化性格特质之一。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李商隐的《忆梅》: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明朝道源的《早梅》: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南北朝陆凯的《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清代郑燮的《山中雪后》: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李清照的《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梅花的性情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3 阅读:64

鸣可铭

简介:吾之所见,美景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