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笔记04理性时代

躺柒 2024-05-15 22:47:00

1.       理性时代1.1.         康德在《永久和平论》一文中带着些许的怀疑主义提出,和平可以通过应用达成一致的规则管理独立国家之间的关系来实现1.2.         理性则借助高等理论物理学的形式,开始进一步探索康德的“自在之物”,并产生了令人困惑不已的科学和哲学结果1.3.         当科学家们致力于对光的性质进行更清晰的解释时,他们遇到了这种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结果1.3.1.           爱因斯坦在量子物理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以及他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解决了上述众多谜题1.3.2.           空间和时间被整合为一种单一现象,在此现象中,个人的感知显然不受经典物理定律的约束1.4.         维尔纳·海森伯和尼尔斯·玻尔则发展了量子力学来描述物理现实的基础,因此挑战了长期以来关于知识本质的假设1.4.1.           海森伯1.4.1.1.            海森伯强调,同时准确评估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不可能的1.4.1.1.1.             不确定性原理(其为人们所知的称呼)意味着,在任何给定时刻,都可能无法获得对现实的完全准确的描述1.4.1.2.            海森伯还认为物理现实并没有独立的固有形式,而是由观察的过程“创造”的1.4.1.2.1.             我相信人们可以简洁地表述粒子经典‘路径’的出现……‘路径’之所以出现,只因我们观察到了它。1.4.1.2.1.1.              海森伯1.4.2.           玻尔1.4.2.1.            玻尔则在他的开创性工作中强调了观察对现实的影响和规范1.4.2.2.            在玻尔的叙述中,科学仪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客观、中立的测量现实的工具,永远无法避免与观测对象之间的物理互动1.5.         人类的心智被迫在现实的多个互补层面中做出选择,在给定的时刻只能准确地知道其中的某一个1.6.         要了解客观现实的全貌(如果存在),只能通过将一种现象的多个互补层面的印象结合起来,并解释每一种印象所固有的扭曲1.7.         这些革命性的思想对事物本质的洞察,比康德或其追随者原以为的程度更为深入1.7.1.           我们正处于一场探究的开始阶段,这就是对人工智能可能实现的、超越人类已有感知或理解水平的探究1.7.2.           其应用可以让科学家有能力弥补人类观察者测量和感知现象能力的不足,或者填补人类(或传统计算机)处理互补数据集和识别其中模式的能力方面的空白1.8.         人工智能的潜力在一定程度上可归于它能够扫描大量数据集来学习类型和模式1.8.1.           虽然人工智能永远不会像人类心智那样认识一些事物,但通过与现实模式的匹配积累,它有可能接近人类感知和理性的表现,有时甚至能超过人类1.9.         尽管意识到人类逻辑的缺陷,我们却仍对人类理性持乐观态度1.10.     启蒙运动的核心前提,即一个可知的世界能被人类的心智逐步发掘出来这一观念,却一直存在着,直到现在1.11.     当人类开始接近他们认知能力的极限时,他们意图借助机器,也就是计算机来增强他们的思维,以超越这些极限1.11.1.      计算机在人类一直生活的物理领域中又添加了一个独立的数字领域1.11.2.      随着我们越来越依赖数字增强技术,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类的理性思维正在放弃其作为世界现象的唯一发现者、认识者和分类者的头等地位2.       家族相似性2.1.         这一检验的结果是我们发现了一个复杂的、重叠交叉的相似网络,而这种相似有时是整体上的相似,有时是细节上的相似。2.1.1.           维特根斯坦3.       创新3.1.         成就仍然是散发的,仍可与传统相调和3.2.         创新被描述为以往实践的延伸3.2.1.           电影是移动的照片,电话是跨越空间的对话,而汽车是快速移动的马车,只不过拉车的马匹被以“马力”衡量的发动机所取代罢了3.2.2.           在军事领域,坦克是精良的骑兵,飞机是先进的火炮,战舰是移动的堡垒,而航空母舰则是移动的飞机跑道3.2.3.           即使是核武器也如其名称所示的那样,仍被视为一种武器3.2.4.           当核大国将其核打击部队以炮兵形式组织时,也是强调了他们以往的经验和对战争的理解3.3.         我们再也无法把一些创新设想为已知事物的延伸3.3.1.           通过不断缩短技术改变生活体验的时间,数字化革命和人工智能的进步产生了真正的新现象,而不仅仅是以往事物的更强大或更高效版本3.3.2.           随着计算机变得更快速、更小巧,它们已经可以被嵌入手机、手表、公共设备、电器、安全系统、车辆、武器甚至人体中3.4.         现在这种数字系统之间的通信基本上是即时的3.4.1.           阅读、研究、购物、谈话、记录保存、监视、制订军事计划和行动,这些在一代人以前均由人工完成的任务,如今都已转为数字化和由数据驱动,并在同一个领域展开,即网络空间3.5.         通过计算机和手机,个人拥有了(或至少可以访问)比以往更多的信息3.5.1.           公司已经成为用户数据的收集者和整合者,如今,它们甚至拥有比许多主权国家更大的权力和影响力4.       数字世界4.1.         很少有人能完全理解这场数字革命到底发生了什么4.1.1.           这场革命发生的速度之快是部分原因,其导致的信息泛滥同样也是4.2.         概念在以往大部分时间里是对集体记忆局限性的弥补,然而“数字原生代”并不觉得有必要(至少不那么迫切地)发展出概念4.3.         信息不是不言自明的,而是依赖于情境的4.3.1.           信息要想有用处或至少有意义,就必须通过文化和历史的视角来加以理解4.3.2.           当信息被情境化时,它就变成了知识4.3.3.           知识令人信服时,它就变成了智慧4.3.4.           互联网让用户淹没在数以千计,甚至数以百万计的其他用户的意见中,剥夺了他们持续思考所需的独处感,而从历史上看,正是这种独处感催生了对知识的信念4.4.         数字世界对智慧没有多少耐心,它的价值观是由赞许而不是自省塑造的4.4.1.           它从本质上挑战了启蒙运动认为理性是意识最重要因素的主张4.4.2.           数字世界消除了过去距离、时间和语言对人类行为的限制,它本身就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联系4.5.         人工智能可以补全我们发短信时写的句子,识别我们正在寻找的书或商店,并且根据我们之前的行为“直觉”地判断我们可能会喜欢的文章和娱乐方式4.5.1.           它被引入我们生活的过程看起来平淡无奇,而不似革命4.5.2.           随着被应用到生活的更多方面,它正在改变我们的思想在塑造、安排和评估我们的选择和行动方面所扮演的传统角色
0 阅读:1

躺柒

简介:书既能读薄也能读厚,输出才能检验输入,完成才能完善。